提案第20130112号
案 由:关于建立我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机构的建议
提 出 人:民盟广东省委会(共1名)
内 容:
广东是人口和经济大省,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多发频发,对人民群众造成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很大。同时,我省市场经济发达,城乡差距大,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呈现早发多发的态势。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发布工作, 2011年和2012年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粤府〔2011〕130号文)和《广东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粤府〔2012〕77号文),对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尽早在我省构建起“全天候、无缝隙、高标准”的突发预警信息发布专门机构,确保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准确、快捷、多渠道送达社会公众手中,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已成为当前政府迫在眉睫、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国内外突发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情况
2011年,山西省整合全省专项预案和省级部门预案所涉及的预警信息发布资源,建立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重庆市已有近20个县区成立了“自然灾害预警预防办公室”,挂突发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牌子,由当地气象局代管,机构类别为公益一类,经费来源为政府财政全额拨款。
美国、日本、香港特区政府,都高度重视和认真应对突发事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价值观。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一是设立了专门的权威工作机构组织开展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和发布体系的建设,力争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尽快传送到社会和个人;二是有专门的队伍长期从事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工作的机制和流程。
2、我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现状
广东省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平均每年发生的20~30次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80%以上。我省气象部门在探索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发布工作中起步早,起点高、基础好、成效好。按照省政府的部署,目前,气象部门依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通过手机短信、12121气象应急电话、微博等传播渠道,已初步建成了面向全社会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2008年以来,气象部门在省政府应急办的指导下,依托原有气象业务服务渠道,逐步建立了一些基本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的响应机制和发布流程。
3、我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应急管理处置方面,我省各级政府已先后成立了应急委和应急办,各级的应急指挥中心也在逐步建设中。但对于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这一重要环节,近年来主要依托气象部门的业务单位和业务渠道在实施,其覆盖面、及时性和针对性都远远不能满足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对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的高要求。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没有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的专门权威机构。目前,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依托气象部门的业务单位和业务渠道在实施,造成信息的权威性打折,并且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发布流程和响应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难以体现其的权威性。
二是没有专门的人员保障。突发预警信息发布要求高、责任重,需要24小时应急值守,但目前主要由少量气象业务人员兼顾,影响了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的组织和效率,无法满足预警信息发布“全天候、无缝隙”的要求。
三是信息发布的部门联动机制和快速响应流程亟需建立。预警信息向社会发布的渠道虽多,但纵不到底、横不到边,满足不了“提速扩面”的要求;各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与整合不足,政府部门联动协调不足。
四是社会公众防灾意识淡薄。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淡薄、缺乏主动获取预警信息的意识,导致在灾害发生时自救互救较为被动,是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
办 法:
1、建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的专门机构
由省应急委牵头,整合气象、卫生等相关部门资源,组建一个实现各种专用系统互连互通、与广东应急管理体系相适应的“广东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省编办厘定其职能,省、市、县编办落实解决本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的机构和人员编制问题,配备专职人员,承担“全天候、无缝隙”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任务。建立和完善广东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负责发布广东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
2、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运行维护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运行遵循“政府主导”、“社会资源共享”的原则,日常管理挂靠在气象局,人员编制、办公经费、技术设备建设维护等,省财政厅和市、县财政局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3、构建集约响应、快速联动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和发布流程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由广东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统一发布管理,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发布,分级负责,纵向到底”的发布机制,组织构建集约响应、快速联动的流程,与国家、市、县、乡(镇)级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平台组成完整的预警信息发布管理体系,多手段快速同步播发和分类别向有关单位、应急责任人、基层信息员和公众发送,全程管理、监控预警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实现纵向与国家级、市、县、乡(镇)级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对接,横向与各有关预警信息发布单位、信息传播机构联动。
4、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普宣传和教育
一是将应急避险知识等纳入中小学常识教育,定期组织应急防灾减灾综合演练,唤起全社会对应急防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的防范意识。
二是将应急防灾减灾知识和意识引入公民教育中,利用各种媒体加强防灾减灾公益宣传,通过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公众传播自救互救应急知识以及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