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建议

2016-12-16 02:21:13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案第20130125号

案    由:促进我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建议

提 出 人:民盟广东省委会(共1名)

  内    容:

   无公害农产品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最低和最基本的需要,是普通食品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广东省农业部门从1999年开始在全国率先试行无公害产地认证。广东省农业环保与农村能源总站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末广东省有效期内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有1848个,其中种植业产地为1046个,畜牧业产地为802个,认定产地面积达37.7万公顷,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268个,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然而与先进省份相比,我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尚存在一定差距。截至“十一五”末,我国认定种植业产地面积已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0%,部分省区认定种植业产地面积已超过该省区总耕地面积的2/3,而目前我省认定的种植业产地面积仅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3%(按总面积283.10万公顷计算)。整体看来现阶段我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形势严峻,主要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区域发展不均衡

   目前我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面积和产品认证数量上呈现地区不平衡。全省二十一个地市中,广州、佛山、梅州、茂名、江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开展得比较好,而一些具有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环境资源优势的农业大市以及珠三角部分城市工作进展较慢,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和产品总量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认证工作的重视程度、扶持力度不同,财政经费、人员投入不同,导致地区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其次,部分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达不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导致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2、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品种、产业结构不均衡

   现阶段我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形成了以种植业产品为主,畜牧和渔业产品为辅的行业发展格局。种植业(如蔬菜、水果、粮食等)品种认证和产品总量多,而规模化养殖程度相对较高的畜牧业、渔业认证规模和产品总量较少。全省畜牧业无公害产地认证仅为802个,而广东作为生猪养殖大省,仅生猪养殖场 (户)就达到123万个,通过无公害认证的数量偏低。

   3、政府投入不足,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队伍、机构建设滞后

   政府部门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认证工作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广东省农业环保与农村能源总站从事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专职工作人员仅3人,市、县级从事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监管工作的大多为兼职部门和兼职人员,工作力量薄弱。此外,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检测机构建设滞后,目前我省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仅11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机构仅10家,数量与布局不能满足当前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的需要。

   4、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报主体的积极性不高

   截至2012年9月末,全省有效期内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各类经济组织,包括农业企业、合作社、大户等只有1848个,原因在于认证市场准入方式没有广泛推行,无公害农产品贴标效益不明显,优质优价和认证效益难以体现。与此同时,无公害农产品一体化认证检测费用高,认证环节较为复杂,认证后产品质量要求严格,导致认证申报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偏低。

   5、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后的监管存在问题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后的监管难度较大。一方面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主体分散,产品量多面广,监管和复查涉及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等多个环节。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专门的机构队伍和专项经费支持,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对产地条件和产品生产过程无法完全实现动态监管,不能满足认证后有效监管工作的需要。假冒无公害农产品品牌的现象时有发生,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健康发展,损害无公害农产品的形象和公信力。

   6、生态环境恶化成为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的主要瓶颈

   工业“三废”和城镇生活废弃物不合理排放问题突出,土壤重金属污染、水体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工业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发达地区污染正逐步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对耕地造成严重污染。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污染物排放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影响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整体推进。

办    法:

   1、加大政府投入,建立高效专业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队伍

   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应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作为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抓手,提高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生产是由政府推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项公益事业,也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增加农民?入的关键措施,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解决机构、人员、经费投入等具体问题,建立高效专业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队伍。

   2、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工具,大力扶持各类经济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设立专项经费,对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过程中环境质量和产品质量的检测费用进行补贴,对农产品质量抽检进行补助,减轻认证主体的认证成本。对已通过认证的各类经济组织,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和奖励,并在税收政策上予以倾斜。对获证主体提供政策性融资和低息贷款,帮助降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成本,加大认证农产品的供给。

   3、逐步推进认证市场准入和试点工作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逐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市场准入,并在认证工作开展较好、条件成熟的地区展开试点。通过实施认证准入,一方面降低政府监管成本、方便市场准入查验和质量安全追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另一方面从外部推动各类经济组织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4、大力扶持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

   现阶段我省农业生产以小规模分散小农经营为主,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弱。通过大力扶持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发展,将小规模分散农户组织起来,按照统一的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进行农业生产,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有效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提高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和产品产量。

   5、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改善农产品生产环境条件

   高度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科学布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护土壤、水质、空气的质量, 减少人为造成的污染。组织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普查,对污染情况较重的农区进行治理,切实解决农业污染特别是畜牧业排污治理问题,遏制耕地质量下降和面源污染加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产品生产环境条件,扩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规模。

   6、加强宣传引导,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发展

   强化宣传引导,全方位、立体化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获证企业进行宣传,提高广大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识,提高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认知度、美誉度和公信力。引导各类经济组织主动进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使认证农产品成为我省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以及拓展国际市场的主导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