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省农业教育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建议

2016-12-16 02:21:12 来源:广东政协网

大会发言材料(63)

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的书面发言

——关于加强我省农业教育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建议

我省农业机械化水平程度低、劳动力成本高、自然灾害频发、农业收入低且不稳定,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农户兼业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因此,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新形势下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和今后农业教育的主攻方向。

一、我省培养职业农民和农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严重缺乏新型职业农民。从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看,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的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和兼业农民不同,新型职业农民除了符合农民的一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殊条件:一是新型职业农民要掌握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管理技能;二是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把农业生产和经营作为终身职业,以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一般具有较高的收入;三是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不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还要求其行为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代人承担责任。目前,广东粤北等落后地区,农业比内地的贫困地区发展还要缓慢。由于农业无利可图,省本土青年很少从事农业生产,而本地农民基本是留守老人;在发达地区,从事农业的多数青壮农民主要来自广西等欠发达地区。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他们均很难掌握先进的物质技术装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

  (二)我省对农业教育重视不够,教育欠债多。广东教育欠债多,从2003年至2011年,广东省公办高校生均综合定额拨款一直停留在6600元的标准,8年未涨,广东省属高校生均综合拨款只达到国家规定的55%;严重限制了大学的发展。我省对农业教育投入更是严重不足,华南农业大学2011和2012年生均拨款只各增加了500元,2013年9月才增加到8600元。虽然,2014年9月将提高到9100元,这和教育部要求的农科和兽医类生均拨款18000元相差甚远。华农大扩招之后大规模搞基本建设,多数建设资金都是依靠银行商业贷款解决,扩招导致巨额债物缠身,学校还本付息压力大,而学生学费过低,一直赤字运行。结果是教师待遇差,学校实践教学设施和条件无法改善。特别是学校农场设施落后,实践教学条件非常差,学生很难学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三)农业院校出现了专业“脱农”趋势。从我们对华南农业大学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这两所广东省涉农专业学校的调研结果来看,这两所学校都经历了大幅扩招过程,但涉及农业应用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占在校学生的比例则大幅减少,涉农专业的学院也逐渐向生物技术和管理方向转变,而种植和农业实用技术专业在读人数少,专业特色不明显,出现了严重的专业“脱农”趋势。

  (四)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学非所用现象非常严重。近年来,涉农专业特别是种植业学生的就业渠道越来越窄,加之学生缺乏兴趣,涉农专业的毕业生直接从事农业技术或生产的人数低于20%,加上与农有关联的就业人数也只占30%左右,学非所用现象非常严重,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而由于农村编制少,农业大学生很难报考县级以下的基层单位公务员或推广单位;省农业厅等涉农部门公务员的报考专业范围限定少,导致农业厅及各级农业主管部门中,来自农业大学的年轻公务员数量大幅减少。而农业企业普遍工作条件艰苦、待遇差,更是无法吸引大中专学生。

  二、关于加强我省农业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建议

  (一)加大农业教育投入。进一步减免农业大学扩招债务,并提高农业大学招生的人均财政拨款;借用部分师范专业免费的政策,逐步实现农业相关专业大学生免费入学;积极推进农业高等教育向农村延伸,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探索对农业大户子女和青年农民免试推荐入学,定向招生、定向培养的新模式。

  (二)建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议在重点农业院校建立广东省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基地。基地引进以色列、荷兰、日本等国家的先进设施、设备和栽培技术集成,用于农业大学生的实践教学,以及我省现代农业示范和职业农民培训。

  (三)创造良好的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条件。在公务员录取上给予农业大学毕业生优惠政策,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基础事业单位农业管理和推广人员;对自主创业或从事农业的毕业生给予创业支持、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四)借鉴国外经验,开展职业农民认定试点工作。制定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并建立完整的认定管理和档案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从而有利于统筹培养和稳定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落实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