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绿色防控 提高我省农业生产安全水平的建议

2016-12-16 02:21:11 来源:广东政协网

案类案号:提案第20140013号

案由:关于加快推进绿色防控 提高我省农业生产安全水平的建议

提出人:民进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近年,国家农业部提出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要求各地农业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是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利国利民、功益子孙的伟大农业工程。因此,我省加快推进绿色防控,切实保护农业生态,提升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落实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是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重大举措。

一、我省绿色防控现状

据了解,目前全国有600多个县(区)大力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产品,2013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达9亿亩次左右。我省近几年着力加大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力度,2013年全省共建立44个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绿色防控技术多样化,应用面积为2850万亩次。示范区内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4%以下,农药利用率提高5%以上,未发生农药中毒和作物药害事故,农产品销售价高于普通10-20%。我省绿色防控工作做得较好的有广州市和惠州市。广州大力应用杀虫灯诱杀害虫技术,近五年投入1400多万元,推广应用杀虫灯达5000台,辐射面积达22万亩,每年每亩约减少使用化学杀虫剂17次,每年每亩减少杀虫剂2.45公斤,减少化学杀虫剂使用量达60%,节约农药成本247元,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使每年每亩增收约108元,每年每亩节支增收约350元,年节支增收1600万元以上,且从源头上大大降低了农药面源污染,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有力地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保护了生态环境。而惠州自2009年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起至今,示范面积累计达5万亩,辐射带动周边近50万亩次。依托省、市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种植大户建立示范区,大力推广示范应用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和色板诱杀的“三诱”技术措施和生物源、植物源、矿物源农药制剂,绿色防控成效显著。其他地级市的绿色防控工作水平明显低于广州市和惠州市。我省民间企业和农民也不同程度自觉开展绿色防控措施,如:作物间套种、鸭稻共育、水果套袋防虫、害虫诱杀、生物农药、低毒农药等等。全省的绿色防控工作仍在起步阶段,一些阻碍发展的问题急需解决。 

二、阻碍我省绿色防控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不完善、队伍不健全,存在“最后一公里”现象。从省植保站了解到,全省县(区)以上植保植检机构共有148个,编制人数1187人,实有人数1170人。我省县级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植保植检)机构基本完整,队伍基本健全,经费大部分有保障。但是,全省地区之间机构和队伍的保障程度差异较大,大部分乡镇以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队伍近乎崩溃。2002年事业单位改革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3-5人,每个行政村有1名以上村级植保员直接指导农民开展农业生产和病虫害防治。改革后,乡镇的7站8所归并到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技术推广和植保工作人员大幅度减少,工作经费无保障,导致专业技术人员缺失,村级植保员也不复存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对的事务多、人手少,仅应付会议、汇报材料、报表等日常事务已忙不开交,难以抽时间和精力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等业务工作,因而,出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植保工作无人做、不会做,出现“最后一公里”现象。

(二)绿色防控专项资金投入得不到保障。据调研,近年,省市财政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2012年省财政在省植物病虫害防控专项资金2000万元中调整800万元作为绿色防控专项资金,广州、惠州、中山等地市财政投入绿色防控资金在20-300万元不等,部分地市在农业一揽子经费中取出一小部分作为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经费。可见,全省绿色防控专项资金总量非常不足。而且,由于绝大部分资金未被列入绿色防控专项资金,投入绿色防控经费多少随意性大,得不到预算机制保障,难以规划使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难以投入资金开展绿色防控。要实现全省绿色防控集成、规模效益,绿色防控专项资金保障是关键。

(三)绿色防控推广政策缺失。绿色防控是一项投入与产出不相对称的技术项目,普遍呈现产品成本偏高。政府要使绿色防控产品在市场生存,起到宣传和推广作用,并与普通产品进行市场竞争,就必须实施价差补贴、?牌宣传支持等优惠政策。中央财政已出台灭虫灯等绿色防控产品购买使用补贴(列入农业机械)政策,并取得较好社会效果。但是,目前,存在部分绿色防控的产品、措施、品牌和技术等得不到政策扶持,因而,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坚持。绿色防控普惠性政策有待加快出台,绿色防控新产品、新技术研究、社会力量和资金投资等都有待利好政策吸引进入绿色防控范畴发挥作用。

(四)绿色防控社会关注和认知度低。一是政府重视不够。表现在:1、政府在绿色防控公益宣传力度不足,宣传产品少;2、政府领导对绿色防控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缺乏长远利益、生态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眼光,导致绿色防控专项经费得不到落实;3、农业部门组织提供的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和产品示范不足,方式方法欠恰当。

二是社会关注度低。表现在:1、绿色防控相关网站信息的点击率低;2、社会上绿色防控相关技术、产品、品牌等广告少。

三是农民认知度低。大部分农民的科技知识和文化素质相对偏低,与外界接触少,加上宣传培训少、不到位等原因,致使农民对绿色防控认识不足。

办法:

 三、加快推进绿色防控工作的建议

(一)尽快完善我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健全队伍,消除“最后一公里”现象。食物安全是保障人生命安全极其重要的要素。目前,完全依赖农药灭杀病虫害、牺牲生态的农业生产模式,只会将农业生态引向灭亡,将人引向慢性中毒的境况。所以,推进绿色防控、保护生态的农业生产模式对保护农业、农产品、农业生态和人民生命等安全非常关键。壮大和健全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因地制宜、合理地加大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的比重,尤其是镇、村两级农技队伍建设,是完善绿色防控机构、健全队伍、消除“最后一公里”现象的关键所在。建议借鉴2006年我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开展我省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之一是解决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因地制宜,在任务重的乡镇单独设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同时,乡镇按照工作量大小相应增加专业人员。重点之二是建立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员队伍,每个行政村至少设置一名农业技术推广员。

(二)建立绿色防控专项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在市场经济和政府任期制的形势下,地方政府、企业或农民大多以取得短期经济效益为根本取向。然而,农作物绿色防控正是一项规模化效益、长远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见长,但小规模效益、短期效益和经济效益见短的综合防控项目。特别,在目前我省农业部门专项资金紧缺的情形下,大部分的资金会被投入到经济效益显效大而快的项目,而绿色防控项目往往被忽视。因此,建议省政府将绿色防控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要求各级政府设立绿色防控专项经费,支持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技术研发、集成、试验示范、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宣传普及和培训等长期的工作,以形成专项资金投入长效机制。省级专项资金一方面主要支持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要扶持欠发达地区开展绿色防控工作。各地市专项资金主要支持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宣传普及和培训等。

(三)政府应及时出台推动绿色防控的政策措施。一是研究出台支持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吸引和鼓励企业投资绿色防控项目。二是研究出台绿色防控技术实施补贴、购买使用产品补贴和劳动力补贴等政策。据悉,海南省所有示范区,太阳能杀虫灯和性诱剂100%补贴农户,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化学农药15-30%补贴农户。广州、惠州对杀虫灯、性诱剂、生物农药等也实行适当补贴,统一配送设备和物资,给农民提供外部支持,提高农民参与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的积极性,形成了政府、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农民等单位及个人共同参与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三是研究出台培育绿色防控农产品品牌补贴或奖励政策。四是研究出台减轻绿色防控产品农业水电成本负担、流通环节税费等政策。使用非化防技术,运行绿色防控设备设施,如自动微喷灌、电网式(太阳能)灭虫器、增温排湿设备等都需要用水用电,对农业水电费用实施补贴,有效鼓励农民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及设备。

(四)大力开展绿色防控宣传教育活动。一是中小学课程应增加绿色防控、保护生态的教育内容,使中小学生认识绿色防控、保护生态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做法,从小培养保护生态的良好素养。二是农业部门应加大绿色防控公益宣传力度,扩大媒介范围和宣传频率,主要宣传绿色防控的意义、做法及相关政策,让绿色防控相关知识走进公众视野,让广大市民知晓绿色防控意义、了解绿色防控农产品及品牌、增加购买绿色防控农产品的欲望、转变为支持绿色防控建设的行动。三是强化对农业企业和农民的绿色防控技术培训、产品示范和政策宣传。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进行宣传、培训和示范,特别加强示范区建设,让企业农民听得到、看得懂、理解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