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1) 加强公众核与辐射安全科普教育及 (2) 公众参予核事故场外应急准备和演练的建议

2016-12-16 02:21:11 来源:广东政协网

案类案号:提案第20140036号

案由:关于 (1) 加强公众核与辐射安全科普教育及 (2) 公众参予核事故场外应急准备和演练的建议

提出人:陈绍雄(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其他提案人: 余鹏春,罗君美,叶礼德,彭晓明,招祥麒,贺良梅,谢礼贤,陈耘,郑程,叶世荣,郑李锦芬,陈荣濂,吕耀华

1 背景

国家于1985年开始建设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为大陆首座商业规模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于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至今一直运作良好,蜚声国际,对广东及香港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带来重大裨益。为配合能源战略和环保需要,国家一直积极发展核能,现时大陆已有16台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满足全国约1.8%的电力需求。此外,另有29台核电机组正在兴建。上述数字包括在广东深圳大亚湾地区的6台在运核电机组,及在台山与阳江的6台在建核电机组。

按国务院的《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中国运行的核电装机容量将从2012年底的12.5百万千瓦增加到2015年的40百万千瓦,估计其时约一半的装机容量会设置在广东省。

国务院在2011年完成全国核设施的安全检查后,于2012年10月批复《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除要求提高核电站安全及各单位的应急能力外,亦要求有关单位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公众对核安全信息的知情权,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核安全的了解和信心。具体而言,规划要求构建公开透明的信息交流平台,增加行业透明度;制定核设施信息公开制度,明确政府部门和营运单位信息发布的范围、责任和程序;提高公众在核设施选址、建造、运行和退役等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特别是在基础教育中增加核与辐射安全科普知识;建立长效的核安全教育宣传机制,满足公众对核安全相关信息的需求,增强公众对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安全的了解和信心;完善核安全突发事件公共关系应对体系,及时权威发布相关信息,释疑解惑,消除不实信息的误导,维护社会稳定。

2011年3月福岛核事故期间,国内多个省市(包括香港)出现民众到超级市场盲目抢食盐的现象;反观日本民众面对海啸、地震和辐射污染等灾难时,表现相对平和、冷静而有秩序,这实源于当地长期推行持久而有效的国民教育。

近日,江门鹤山核燃料项目,因面对民众的强烈反弹而搁置。这项涉及总投资370亿元的项目,本可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带动经济发展并增加就业和改善民生,却因为民众对核能与核技术的不了解而夭折。由此反映,在国家发展核能的道路上,长期的科普教育和良好沟通至为重要。

鉴于此,省人民政府有关单位需制定长效的核安全教育宣传策略,增强民众对核与辐射安全的科普知识;完善核安全突发事件公共关系应对体系,并提升公众在核事故演练中的参与。

2 提案

2.1 加强公众核与辐射安全科普教育,设置城市核能展示中心。

为有效推动核能科普教育,有关单位需从小区教育层面着手,提供核能辐射安全的知识,让公众对核能持有正确的认知和科学的态度,及在事故发生时不会出现不必要的恐慌和不当的反应,以保障社会稳定和自身的安全。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广核)在大亚湾核电基地范围内设置了一个公众信息中心,旨在增加核电站运作的透明度及提高公众的认知。据了解,中广核拟将该中心迁移至基地保安范围之外,以方便公众参观,同时亦在阳江核电站附近建设一所类似的设施。另外,中广核也曾在不同地区举办核能展览和公众开放日等活动,以扩阔教育和沟通的层面。

大亚湾核电站的投资者之一中电集团多年来亦在香港特区进行科普教育,除了组织团体参观核电站外,于2012年5月,中电在香港市内开启一所《核能资源中心》,透过内容丰富和有趣的展品、比例模型、电子影像和互动游戏,提供平衡和全面的核能信息(请见附件)。至今,参观过该中心的公众人士已超过八千人,提升了香港市民对这重要议题的认识。

放眼台湾及海外,台湾电力公司在台北县新北市和屏东县恒春镇都分别设有台电北部展示馆和台电南部展示馆,以助公众了解核能发电;日本福冈亦有一所能源展示大楼,内设核电教育中心;在核能大国法国,甚至有非官方组织(例如French Society of Nuclear Energy)定期举办大型的流动展览,目的都是推动有关核知识的科普教育。

总括以上经验,我们建议除了在核电站周边城镇(如深圳大鹏镇、阳江东平镇等)设置公众信息中心外,广东省政府应考虑在省内主要城市(如广州市、深圳市、台山市等)一些方便民众交通往来的地点,设立向公众开放的核能与辐射展示中心,以提高当地居民对核与辐射的认识。省政府甚至可以参考法国的经验,定期在?流畅旺的地点如地铁站、商场或广场设置流动展览区,将教育融入市民大众的生活中。

2.2 加强公众参予核事故场外应急准备和演练,提高公众对出现核事故时的应对能力和信心。

按国家核安全局的《核动力厂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核电站与各相关应急单位需定期进行核事故场外演练。据了解,大亚湾核电基地附近的街道办亦曾参与过去的场外演练。

参考海外经验,一些使用核能的先进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的应急准备皆有一定程度的公众参与,例如向核电站附近的居民定期派发有关应急准备的单张和月历,让公众知悉在核事故时应采取的措施,及届时政府会采用的通告方式等,而英、法则会预派碘片。

部份国家的核事故场外演练会有公众参与,例如法国就会邀请核电站附近的居民以至学童参加场外演练,人数可达数千。至于美、加及英虽一般不需公众参与核事故场外演练,其中原因可能是演练的时间较长(加拿大多伦多市的其中一个演练长达数天),但会邀请传媒出席观察。香港特区政府于2012年4月的两天核事故场外演练中,便邀请了约一千名公众人士包括学童参与,是次演练亦有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及香港传媒出席观察。

按深圳市公布的资料,在核电站10公里范围内的户籍与暂住人口保持稳定增长,由1990年的28,000人递增至2005年的48,000人。针对快速增长的人口,定期、积极和有效的应急准备可提高公众在万一出现核事故时的应对能力和信心。

因此,我们建议广东省政府考虑让核电站附近的居民参与核事故场外演练,并在演练前向公众提供核与辐射的知识和信息。事实上,省政府的应急管理办公室也在其网页上提供针对各种天灾或事故(含核事故)的应对手段。

同时,一个详尽的场外应变计划,可以让公众了解各应急单位的运作,增强信心。美、加、英以至香港特区的应急单位都有将其核事故场外应急计划(可公开部份)上载其网页(请见附件)。省政府相关的核应急单位可考虑适当公开其核事故场外应急计划,以提高公众的认识和信心。

办法:

2.1 加强公众核与辐射安全科普教育,设置城市核能展示中心

总括以上经验,我们建议除了在核电站周边城镇(如深圳大鹏镇、阳江东平镇等)设置公众信息中心外,广东省政府应考虑在省内主要城市(如广州市、深圳市、台山市等)一些方便民众交通往来的地点,设立向公众开放的核能与辐射展示中心,以提高当地居民对核与辐射的认识。省政府甚至可以参考法国的经验,定期在人流畅旺的地点如地铁站、商场或广场设置流动展览区,将教育融入市民大众的生活中。

2.2 加强公众参予核事故场外应急准备和演练,提高公众对出现核事故时的应对能力和信心

我们建议广东省政府考虑让核电站附近的居民参与核事故场外演练,并在演练前向公众提供核与辐射的知识和信息。事实上,省政府的应急管理办公室也在其网页上提供针对各种天灾或事故(含核事故)的应对手段。

同时,一个详尽的场外应变计划,可以让公众了解各应急单位的运作,增强信心。美、加、英以至香港特区的应急单位都有将其核事故场外应急计划(可公开部份)上载其网页(请见附件)。省政府相关的核应急单位可考虑适当公开其核事故场外应急计划,以提高公众的认识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