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儿童具有正确的认知能力,应提升儿童电视节目质量的建议

2016-12-16 02:21:11 来源:广东政协网

案类案号:提案第20140053号

案由:为使儿童具有正确的认知能力,应提升儿童电视节目质量的建议

提出人:孟丽红(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儿童节目本应让儿童拓展视野,提高儿童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使儿童更加健康成长。然而,目前国内电视台儿童节目却与我们的初衷相背离:一方面,电视儿童节目太多,播放的节目质量不高,且很多是24小时播放;另一方面,这些儿童电视台正被越来越多的商业广告侵入,对下一代成长非常不利。

  首先,玩具广告多。商家在电视节目播出后,就会在市场上推出电视节目中的道具,吸引孩子购买。其次,节目质量差,没有节制。儿童看多了电视容易迷恋,如果电视节目太多并且质量太差,对儿童身体发育和身心的成长都有很多害处。再次,国内电视台儿童节目没有实行按年龄段分等级,并根据等级安排合理时段的做法。众多的动画片内容并没有限定适宜观看人群,因为某些动画片适合成人看,但不适合儿童看(0-12岁)。最后,有教育意义的节目太少。例如某台的“生活小帖士”是个不错的节目,它教小朋友一些生活小常识、安全小知识,但此类节目很少,且由于播放时间晚(21点前后),影响儿童晚间休息。

  会出现这些问题有以下原因:

  (一)利益推动

  国内动画片动辄上百集,《蓝猫淘气3000问》的出品方湖南三辰影库公司副总裁罗沐透露了个中的秘密:“只有拍够一定的长度,才能拉到赞助,收回投资,《蓝猫淘气3000问》开始是给各电视台免费播出,第一年基本没有任何收益,一直播到210集才有企业投资。在目前的模式下,没有规模动画片就没有收益。”

  (二)创作理念成人化与节目视角少儿化的对立

  中国少儿电视的实践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少儿节目“成人化”成为我国少儿节目的通病之一。多数针对少儿的电视节目,是从成人的眼光来看少儿,缺乏儿童想看的新鲜事物、新鲜知识、趣味故事,即使是有关少年儿童的报道、剧作、画面,往往也缺乏贴近性和针对性,常常顾此失彼。

  (三)管理机制滞后与市场开发整合化的冲突

  目前,省级电视台主要由广电行政部门主管、主办,台内的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往往与行政管理部门对口或对应,受行政管理部门和市场经济双重制约和影响的因素较大,从而使得少儿电视节目很难实现数量、质量和效益的“三丰收”。

办法:

  一、加强立法,完善广告法律实施细则,填补广告法律的空白。如制定专门的儿童电视广告管理法律法规条款等,时刻加强对少儿频道广告的行政监管和司法监督。

  二、规定儿童节目的播放时间。建议调整、限制儿童台播放时间:周一至周五播放时间为: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30,晚间:19:00-20:30。小朋友很容易接受节目建议,晚上播完节目后建议有提示字幕和提示语音:“今天的节目已播放完毕,请小朋友洗脸刷牙早点休息”。儿童不适宜较长时间看电视,建议每播放半小时须停播,出现提示字幕和提示语音:“小朋友请做眼保健操,休息十分钟后再看”;周末播放一些运动、健身类的节目,小孩可在大人引导下模仿运动,活动筋骨。 

  三、儿童电视节目内容的开发制作要紧紧以儿童为主题,努力培养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人格,真正起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国家相关部门对所有电视节目进行严格审查。压缩动漫节目在全天播放的比例,增加智力开发、体育运动、动物世界、航空科技、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知识竞赛、生活现象等多方面内容。

  四、工商部门需加强对市场上儿童玩具的检查,如有违法的商家需要严肃处理,不仅要处罚终端商户,更重要的是要处罚生产这类玩具的商家,从根本上杜绝源头。同时,建议国内电视台儿童节目实行按年龄段分等级,各等级节目必须有清晰的正确导向,并根据等级安排合理时段的做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儿童教育不容忽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历史过程,实现中国梦更需要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为之而努力。孩子就是早上七、八点的太阳,是祖国的希望,世界归根结底是他们的,还孩子们一片净土,这样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