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类案号:提案第20140065号
案由:借力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稳步实施
提出人:民建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一、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总量快速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受惠于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和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广东省经济发展一直呈现良好态势,经济总量已经连续24年居全国之首。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实施的“双转移”战略使得经济结构显著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从2000年的9.2:46.5:44.5调整为2012年的5.0:48.8:46.2。城镇化率也快速提高,2000-2012年,全省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超过1%,城镇化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我省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着显著非均衡性,四大区域间城镇化率差异较大。截止2012年底,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率达83.8%,高于全省均值16.4%,而粤东西北地区的城镇化率分别为59.1%、37.6%、45.3%,均低于全省均值。同时,作为对我省经济贡献率高达39.2%的专业镇,在转型升级滞后多等重因素的影响下,其发展陷入困境。因此,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良性互动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二、问题及原因
1.我省经济发展水平之所以在全国能保持较长时期的优势,主要得益于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下所形成的外向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但伴随全球价值链提升、外贸政策调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和环境承载力制约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综合影响下,如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中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2.受传统守成观念惯性作用影响,我省专业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工作进展缓慢,随着外部竞争形势骤变,其固有的比较优势逐渐被侵蚀,竞争力呈相对下降趋势。如果不能在强大外在压力所形成的倒逼机制下推动专业镇快速实现转型升级,专业镇发展则面临恶性竞争乃至被淘汰的厄运。
3.粤东西北地区转移产业园区建设与辖区内城镇化发展相对脱节,没有很好地利用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的契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双赢。为了尽可能降低用地成本,粤东西北地区的产业转移园区主要布局在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远离城镇的地方,从而导致了园区建设与辖区城镇化发展之间脱节,其结果是园区企业由于配套生活设施严重缺乏而陷入招工难困境、城镇则由于人气严重不足而难以发展第三产业。
三、建议与对策
1.我省产业转型升级要侧重于四个方面,即从制造经济向创意经济转型、从批量化生产向个性化定制转变、借力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和依托品牌效应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要注意努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推进的同步进行,加快广州、佛山、云浮等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和深圳、珠海、河源、肇庆等市将开展的低碳城市建设的试点工作。
2.我省专业镇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以及与政府引导机制的协同作用,综合利用内外部资源,实现制造业环节上的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延伸产业链,通过拉长生产迂回过程实现升级;推动产业转移与升级并进,发展总部经济,实现功能升级;推动专业镇从制造向创造转变,从镇域节点向产业网络转变,通过价值链延展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3.统筹谋划粤东西北地区的产业转移园区建设与城镇化发展,通过缜密调研和科学规划,尽可能把产业转移园布局在城镇周边,构建二者间资源共享、人员共用、利益共沾、产城融合的合作机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城镇化建设间的互促共进,稳步提升。
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