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类案号:提案第20140074号
案由:关于将广东茂名、湛江纳入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议
提出人:民建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立于2006年3月,近年来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影响力和竞争力迅速提升,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2006年至2011年的6年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6.2%、28%和38.3%,进出口总额增长了4.2倍,港口吞吐能力增长了4倍。但目前北部湾经济区所处区域仅是北部湾地区的一部分,局限于一个省区的影响,存在着经济总量偏少、发展后劲力度不足等突出问题。将广东茂名、湛江地区纳入北部湾经济区,既是粤西欠发达地区乃至广东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选择,也是推动北部湾地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
理由:
一、相互合作地理区位优越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主要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和玉林、崇左两个市物流中心“4+2”所辖行政区域组成。从国内看,茂名、湛江与之地域相连,邻接南海,联结华南、支撑海南、背靠和辐射大西南;从国际看,茂名、湛江与广西北部湾处于“日本与朝鲜半岛——大珠三角——东南亚”环太平洋航线旁边,与东南亚各国隔海相望,是我国大陆通往东南亚、中东、欧洲、大洋洲及非洲航程最短的地区,是我国特别是大西南通往国际市场的通道和跳板。
二、城市之间相似度高
1.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北部湾地区除了广西的沿海三市外,还包括广东的西部沿海城市和越南的沿海城市。粤西茂名、湛江与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五市在历史上一脉同气,1965年以前同属广东省七大行政地区之一的湛江地区。五地山水相连,语言相通(同讲粤西白语方言),人文相同,习俗相融,经济交往便利。
2.经济发展优势接近。城市间区位优势、港口优势、资源优势、对外贸易优势基本相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产业结构等也基本相似,发展方向各具特色,产业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例如:湛江有宝钢钢铁、防城港有武钢钢铁;茂名有茂石化、钦州有广西石化。将北部湾经济区扩容到粤西地区,既可大大增强北部湾经济区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又可以减少环北部湾地区省域间的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
三、可大大增强北部湾经济区的影响力
1.增强经济实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11年的GDP为3862亿元,仅为珠三角经济圈深圳市、长三角经济圈苏州市的三分之一强,将粤西茂名、湛江两市纳入后,经济区的GDP将达到7092亿元(茂名、湛江2011年的GDP分别为1780亿元和1650亿元),经济总量约增加1倍。
2.提升人力资源优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11年末的户籍人口为1303万人,加入粤西茂名、湛江两市后,经济区的总人口将达到2842万人人口,可增加1倍多。
3.凸显土地资源优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陆地面积为4.25万平方公里,加入粤西茂名、湛江两市后的经济区陆地面积将达到6.65万平方公里。
四、对发展海洋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目前,广东省正在“把海洋经济作为未来经济转型的重要增长极”。 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广东海洋经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广东省大力实施振兴“东西北”计划,未来5年,将投入6700多亿元对东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产业进行大力扶持,地处粤西地区的茂名、湛江也将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2012年4月成立的茂名滨海新区,不仅石化产业基础雄厚,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而且生态系统优良,人口承载力较高,是粤西地区正在崛起的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和支撑引领作用的新兴增长极。纳入粤西茂名、湛江后的北部湾经济区,将会改变其原来局限于一个省区单打独斗的局面,同时获得广东、广西两省区的支持与重视,从而有效形成与珠三角经济圈互动补充的格局,这对北部湾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促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推动海洋经济加快发展十分有利。届时,北部湾经济区与珠三角经济圈的交流、互动将更为便利,从而迅速成为外接东盟、内联珠三角经济圈的投资洼地。
建议:
一、将广东茂名、湛江地区纳入北部湾经济区共同发展
将广东茂名、湛江地区纳入北部湾经济区,从基础设施、产业角度进行合作。加强区域政府间的合作与协调发展机制,建立利益共享与责任共担机制和协调机构,科学安排各城市政府之间合作与竞争,形成合力,资源共享,实现共赢。区域内各城市在编制发展、交通、产业、土地、环保等规划的时候,要加强沟通,?合作区域内进行整体考虑。
二、将茂名地区纳入国家城镇化发展规划
茂名地处珠江三角洲、东盟和大西南三大经济圈的重叠核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石化产业、农业基础雄厚,具备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的优势和条件。将茂名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有利于发挥茂名地区向东承接珠三角辐射,向西拉动北部湾发展的作用,加快北部湾经济区的崛起,打造中国面向东盟的合作与交流平台。
三、培育强有力的区域核心城市
目前,北部湾经济区城市普遍存在综合实力不强,产业集聚能力弱、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区位影响力小和贡献率低等现实情况,很难发挥核心作用。城市发展的相对滞后,加大了经济区内城市政府合作与利益协调的难度。因此,要逐步形成具有凝聚力与扩散力的首位城市,从而对周边城市起到支配、辐射和带动的作用,推动城市政府之间良性合作。
四、避免同质发展和恶性竞争
北部湾经济区内各市应根据各自的发展条件和基本优势,在城市群内实施差别化战略,构筑多层次、多样化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产业对接、错位发展。尤其是港口、石化基地等,各地应优先考虑发展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城市与城市之间可以进行一定的分工合作,合理地调整竞争合作,搞产业融合,不搞产业对抗,促产业一体化,不搞产业一样化,推动形成大区域的产业链,避免区域内各市产业的同构性和重叠性,减少重复建设,凸显各市的比较优势。
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