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建议

2016-12-16 02:21:10 来源:广东政协网

案类案号:提案第20140086号

案由: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建议

提出人:民建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大头娃娃”、三无奶粉、瘦肉精、农田高镉大米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社会关于食品安全的极大关注,可以说,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百姓“谈食色变”、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安全,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国家形象,不得不下重力解决了。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归集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收入增长推动了食品生产和加工业快速发展,这与相对滞后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消费者保护制度之间产生了矛盾。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表面上直接原因是不良生产者的违法行为,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农业方式的转变、社会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政府检测监督机制的失灵。表现在食品生产、加工、储运、检测和消费的产业链上。我们按照食品污染的不同诱因和解决方式的差异,把食品安全的原因归结为四类:

第一类是因为外部原因造成食品污染或变质,主要表现在种养殖源头污染。如工业三废、城市废弃物的大量排放、造成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土壤、大气和水源,致使粮食、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畜产品和水产品等的品质受到严重影响。

第二类是因为食品供应链上的利益相关者出于私利或盈利目的,在知情的情况下人为影响食品质量。例如:反季节蔬菜、水果生产,加剧了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农药市场混乱,农民滥用高毒农药,致使粮食作物、蔬菜、饲料产生毒素;动物“速成”,将鸡、鸭、鹅等禽类的生长周期缩短至28—45天,猪出栏时间缩短至2.5—4个月;水产品加喂激素、安眠药养殖,凡此种种都是使用了不利于人体健康的药品、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瘦肉精等,使这些产品含大量激素,未分解就直接进入人体,导致在人体中蓄积或分解。

问题还表现在食品生产、加工和包装过程中:一是现代化食品(包括餐饮)生产、加工,大量导入添加剂;二是食品包装大量使用塑料器皿,使用废品回收加工的食品包装物,造成塑化剂污染、重金属污染。三是食品生产、加工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小作坊盛行。这样的生产条件不能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还有可能沾染重金属或塑化剂。

上述这些,也充分反映出现代科技与商业伦理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第三类是因为食品检测监督条件不完善,对食源性病原菌缺乏认识或从业人员非主动性过失,造成劣质食品未被发现而进入消费环节。随着转基因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益生菌和酶制剂等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食品安全的争论就一直没有间断。主要问题是检测设备不完善,检测覆盖面偏低,抽检频率过低等。

第四类是因为食品安全和追踪惩罚的法令制度不健全或者徇私舞弊,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扩大。一是法律制度不完善。我国食品法规存在许多盲区,法律条文规定过于笼统难以操作的现象很常见,部分标准严重滞后,一些食品安全标准偏低,许多标准远低于国际标准(出口食品的安全标准远高于国内销售的标准),许多重要的安全标准至今未制定出来,客观上助长了不法厂商、企业生产超低标准、不符合标准的食品的行为。二是现行的食品管理模式是多部门管理、分段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复执法,或可管可不管的状况。这就给某些食品企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三是政府往往注重的是食品安全达标率,注重面子工程。这样就造成好的企业、大的企业,政府部门重复管理、经常抽检。而对问题多的企业、小企业,政府部门少抽查检验。从而出现政府公布的食品合格率高,但食品安全问题比比皆是,出现正规企业频于应付检查、问题企业不曝光不究的状况。五是政府部门监管不力,监管不到位。部分监管人员和不良企业沆瀣一气,为问题企业开脱。有些监管人员与企业老板狼狈为奸,养成了一些问题企业老板平时不重视食品安全生产,出了问题就找关系,给钱来摆平;出现监管人员前期不管,出了大事又互相推诿的状况。

二、加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着力点

(一)加强食品安全的源头管理

加强农产品土地的安全监测。建立农产品产地的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土地安全综合监管机制,禁止农业大省和农业大县引进“三废”排放量高的企业,对定点供应基地进行常规性监测和制度性要求,对已经污染的土壤严禁继续种植农作物。对食品生产源头监控的“香港经验”值得思考和借鉴。在香港,负责食品安全的部门为“食物安全中心”,“食物安全中心”对允许进口的食品分门别类制定“输入指引”,并将“视察内地农场及与内地检验检疫部门联系”作为常规措施全年进行。

(二)加强食品供应链上各环节的管理

管理的思路是“明晰规则,严明法治”。一是尽量明确食物中允许投放的添加剂含量,强化食品标签的标准化制度,对于添加剂含量和实物不符的食品要纳入召回范畴。二是加强农药的生产、销售管理,加强农民使用农药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加强大面积农作物种植区域农药使用监测和管理。三是加强畜、水产品的药品、饲料生产、销售及标准的管理,建立健全畜、水产品药品、饲料的监测制度,加大养殖户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工作。四是加速制定食品生产加工包装等相关辅助环节材料使用的标准的制定,加大这方面的监测力度。五是加强对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批发市场的管理,防止高浓度农药农产品、病死畜牧产品、有毒水产品流向餐厅、街边小吃摊点、市民餐桌。六是加重对走私食品,如冻肉、婴幼儿配方奶粉、红酒等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三)加强食品检测监督的力量和力度

一是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检测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二是加强食品检测的频率,扩大检测的覆盖面,可向重点经营单位派驻检测员。三是发挥消费者委员会的监督检测作用。四是发挥民间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作用。

(四)加强食品安全的立法和执法

一是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的配套法规。如:建立食品安全“侵权赔偿制度”,建立食品安全问题产品召回机制,食品包装物规定等等。侵权的“赔偿额”应该足以弥补广大食品安全问题受害者恢复健康的成本支出,解决食品安全方面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二是加快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与修订,解决标准滞后、无标准的问题,三是政府部门应扩大抽检范围,从注重达标率转为注重检测覆盖率,注重发现客观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加以解决。四是强化执法检查,加大对食品安全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活动,对食品安全问题应该上升到公共安全的高度,对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应严惩不贷。同时,要严厉追究执法部门不作为和徇私舞弊的责任。五是加快食品安全诚信体系的建设,将诚信体系公开化。建立食品追踪识别标志制度,使产品源头可追溯、去向可追踪、信息可存储、产品可召回、查有线索、找有依据;建立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并进行公示,使违法企业无法继续生产和经营。

(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人员岗位的要求

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应具备食品安全专业知识,有关部门应从食品专业毕业的人士中选调从事该项工作,不应以平衡和照顾关系等安排非食品安全监管专业人员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三、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度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涉及每一个人。如此庞大的一个工程,光靠政府部门的监管和企业的自律是不够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在完善的法律和政府严厉的执法下,辅之于社会公众的参与,才能有效的推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逐步实现食品的科学发展。

一是创造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消费者在遭遇侵权行为后积极举报。1.创建食品安全消费者维权绿色通道,使消费者能方便的反映问题,执法部门要公正透明地解决问题,并将检查处理的结果及时向举报人反馈并向公众公布,充分发挥消费者的社会监督职能。2.设立食品安全举报电话,鼓励消费者积极维权。3.对消费者免费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

二是充分发挥消费者委员会的作用。1.加强消费者委员会对食品安全的调查、检测力度,并将结果客观公正的向社会公布。2.进行必要的消费教育和指引。

三是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培育和完善社会中介组织来弥补政府管理的空缺。行业协会是社会生产专业分工和市场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维护着行业的整体利益及整体声誉,而且,只有在维护了行业整体声誉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维护行业的整体利益。因此,政府应投入一定的经费,支持协会开展好以下工作:1.通过各种渠道对消费者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比如举办食品安全培训班,对消费者进行培训;开展消费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等;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积极向大众传播有关的食品安全知识。2.收集国外的行业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疫标准、环保要求,及时提供给相关企业和政府。制定行业的标准和规范,提供技术帮助和指导,增强生产经营者守法经营的责任意识,来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3.通过行业内的专家安排一些食品安全的基础研究课题,比如研究食品工业发展趋势、探讨各类食品安全加工新工艺;进行相关数据汇总和分析,把食品安全工作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上升到理论高度;为政府重大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和国内外研究机构联合开展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各项交流活动,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的先进经验,推进行业食品行业的科学发展。4.加强对行业成员的食品安全教育、开展行业自律,培养企业的诚信意识,推进诚信建设。5.对企业管理人员开展食品安全方面的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食品安全国家各项标准、企业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技能等,以此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素质。6.开展食品安全方面的调研,反映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建言献策。

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