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产业转移园区向现代服务业升级的建议

2016-12-16 02:21:10 来源:广东政协网

案类案号:提案第20140126号

案由:关于促进产业转移园区向现代服务业升级的建议

提出人:民革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案由分析:

    目前我省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含江门)共建有产业转移工业园36个,另外还有7个园区拿到了申报“路条”但未完成认定手续。这些产业转移园承担着地方经济发展重任,得到各自当地政府及其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但是,很多资料表明,很多产业转移园,特别是县一级的产业园,发展碰到很多困难。

    一是企业入园至投产周期长。虽然园区会为企业集中投资建设“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但由于很多园区是从零起步,这决定了园区从生地到熟地,再到招商配套完全成熟,注定是一个周期相对较长的过程。

    二是生活及信息配套设施不足。很多园区内的员工主要以80-90年代出生的候鸟式的流动性工人为主,他们对生活配套设施主要需求在于娱乐、购物、交通等三个方面,特别娱乐生活是否丰富是他们选择企业和工作地点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是合作共建机制不够完善。当前合作共建的形式多于内容,大部分珠三角产业转出市仅仅是挂个共建的名,与对口帮扶市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职责虽然明确,但落实不到位,没有实际参与园区的规划、开发、招商引资和管理,个别市为了应付省的考核甚至做出了财政资金“假支持”行为。

    四是本地资源利用率低。园区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充分地利用当地资源,将更多的产业环节留在园区,形成产业集聚和产业配套,产生整体的的产业链优势。但目前,很多园区投产企业对当地资源利用较少,一些有价值的产业环节并没有在园区内实现。

    五是劳动力的供给与园区企业需求不匹配。由于没有规划,经验不足,加之产业转移的性质,引入了一批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在企业的订单、原料均不成问题的情况下,企业希望通过扩产而实现目标,对普通工人有较大的需求,但却因为招不到足够的人而停掉了部分生产线。

    六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经营成本偏高。很多产业园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没有很好的产业基础,没有产业集群,地理环境也不见得好。这就造成了二难局面,没有良好的基础建设,企业不来;建设好了,企业也未必来。

    七是企业技术支撑平台欠缺。目前,很多园区企业存在较多的技术难题需要攻克,但是受客观条件的约束,无法建立与院校或有关科研部门联系的有效途径,只能由企业自己组织团队攻克难题,成效甚微。

办法:

    建议:

    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现代服务业的支撑,通过拓展生产型服务业、丰富生活性服务业,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才能进一步发挥园区的区位和产业优势,促进园区服务业与生产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并进。按照有关研究结论,当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约在5000美元上下,工业与服务业占比都达到45%左右时,该地工业就进入了比较发达的阶段,在此时服务业对GDP的贡献将超过50%。结合相关统计数字,我省在2007年已经进入了工业比较发达阶段,为此省政府应重点通过加大现代服务业的投入来促进产业园的升级与发展。

    一是向新型城镇化方向发展。园区要发展,就要把园区建设成为宜人工作和居住的园区,留住人,要完善产业配套的相关设施,例如购物商场、娱乐休闲场所、学校等,满足就业人员的工作、生活、娱乐的需求。所以,各园区所在地政府应有效推动园区区域与临近城镇之间的互动关系,促进城镇和园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互相渗透,在使得园区溢出效应增强带动更大区域发展的同时,促使园区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和功能趋于多元化。主要是落实城镇规划与园区规划相衔接,发展具有高科技、高效益、高附加值、低能耗、无污染“三高一低一无”特点的都市型工业,充分发挥园区产业发展对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和城镇居民就业的促进作用,借助园区发展帮扶城乡一体化进步,加速城镇化进程。

    二是加强园区信息化服务水平。政府方面的信息、企业方面的信息、技术平台信息、商业信息存在严重不对称,使得作为核心角色的园区管理面临种种不确定性,处于被动局面。所以,省政府主管部门及各园区所在地政府抓住园区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把握高增长行业的发展机遇,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应重点构建统一的网络传输体系、数据资源体系、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化应用支撑体系,加强与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合作,统筹优先安排信息基础设施及通信管网建设,建立大型服务器平台,完善WIFI(无线热点)、光纤网线等基础设施?加快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工业园区信息化平台等建设,深化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同时催生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数字图书出版、网络游戏、视频游戏、数字动漫等为重点,加快建设数字内容研发中心、数字化媒体运作平台和数字娱乐消费体验中心。

    三是实行市场化招商引资和营运管理。为进一步强化双方利益共享机制,应由珠三角地区各市政府(包括由其授权或委托的开发主体,下同)与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共同组建股份制园区投资开发公司,并按股权比例分享园区经济统计指标和收益,由开发公司来全面负责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和营运管理等,欠发达地区政府主要负责园区的社会管理工作。强化资金投入,由珠三角市在每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安排不少于1%的资金用于园区开发建设。

    四是大力发展内生经济。对于外向型企业,由于市场、原料两头在外,若存在产业不聚群、物流成本高、招工难,很难生存发展。相反,内生型企业,由于市场和原料在当地,若能得到产业园完善的服务体系的帮助,发展都非常快速。所以,各级政府必须树立经营产业链的意识,在利用园区优势进行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政府引导和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对有关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

    五是提高管委会的政务服务能力。省政府和园区所在地政府应注重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授予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实施同级政府经济管理权限,全权负责园区经济管理工作,实行“一站式”或“代办制”政务服务。尤其要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网上办事大厅建设,简化办事程序,规范办事流程,推行网上办事;强调政府信用,做到有诺必践;强化转变作风,做到依法行政,努力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六是做好科学的园区战略规划服务。产业是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产业聚群是工业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产业园的立足根本,其能减少交易成本,提升区域产业的竞争能力。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对于基础条件不好的工业园区,进行差异化竞争无疑有利于促进发展。所以,做好科学的战略规划,精确定位园区的发展产业,有利于引入和培育与园区特性相吻合的龙头企业。例如,阳西产业园在2005年开园时没有注意到产业聚群的重要性,直至2011年的7年期间一直艰难中发展,而该园区在2012年与华南理工大学专家合作,重新进行战略规划,聚焦与当地实际相吻合的食品产业,培育产业集群,使整个园区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七是完善园区的知识体系建设。据统计,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平均高达80%。所以,随着大型龙头企业的进入,人才的流入将是必然的趋势,园区一定要做好人才引进管理,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等工作。例如,提供科学、系统的培训、加强企业和园区的文化建设、精心设计的薪酬福利系统和公正合理的管理制度等。同时也要建设好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为园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后盾,如配套建立检测中心、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