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省现代林业生态工作建设,努力建成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的建议

2016-12-16 02:21:09 来源:广东政协网

案类案号:提案第20140135号

案由:关于加强我省现代林业生态工作建设,努力建成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的建议

提出人:民革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           

    

    案由分析: 

   近年来,我省以科学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创新林业、和谐林业为着力点,以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等三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重要抓手,坚持走生态立省之路,顺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快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森林资源管护能力显著提升,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但我省建设现代林业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全省人均森林面积为1.8亩,低于1.98亩的全国人均水平,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2.96立方米/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2%,森林蓄积占有量人均5立方米,也只有全国人均水平的55.3%,而且林种树种结构单一,纯针叶林多,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

   二是投资标准偏低,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目前,中央、省补助生态工程造林资金仅为250-300元/亩,随着经济发展加快,苗木价格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国家、省现有的补贴标准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现在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年20元/亩,远远比不上林地租赁价格,导致林农护林积极性不高。

   三是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不顺,责、权、职不清。由于没有明确省、市、县三者的具体管理权限,在执行过程中,地方大多只负责领导班子任免,其他业务极少管或不管,没有给予自然保护区相应财政支持,没有将其干部纳入地方管理范畴,使得自然保护区干部管理不顺,资金来源单一,人员工资水平偏低。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防、防治体系尚未健全,全省“3S”信息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地级市中也只有少数几个市初步建立了“3S”系统;基层林业两站、森林执法、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林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职工生活条件较差,基层林业部门执法和管理效能有待提高。

   五是各级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机构不健全,保护管理经费和人员比较缺乏。我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还没有获得国家和省立项,没有专项资金投入,保护管理经费严重不足。不少地方甚至没有把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日常所需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使宣传教育、日常保护管理、资源调查与监测、案件查处,尤其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方面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六是有害生物灾害仍然严重。我省是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具有种类多、发生面积大、灾害重的特点,主要的林业有害生物有60多种,年平均发生面积600多万亩。

   七是林业行政执法队伍人力不足,素质偏低。除森林公安、植物检疫和木材检查站外,由于林业行政执法没有专门的机构或队伍,由林政、营林、野生动植物保护等职能机构人员兼任,林业行政执法工作没有真正开展起来,执法人员普遍偏少,执法水平参差不齐。

  

办法:

 建议: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广东要发展全国一流、世界先进的现代大林业,力争早日建设成为森林生态体系完善、林业产业发达、林业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应继续努力在以下几方面下大功夫。

   一是进一步加大林业建设投入,保证整个林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省委、省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林业建设投入,一方面要健全和完善林业机构,加大资源管护、科研监测、办公费用、防火设备等的经费投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建设,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和办公自动化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合理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理顺关系,稳定队伍,以保证整个林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强公共财政支持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的力度,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和造林标准,加大森林抚育资金投入,确保林农经营、管理、保护、建设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

    二是坚持以科学规划为统领,多措并举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对重点区域残次林、低效纯松林、低效桉树林改造,调整树种结构;制定和完善湿地公园管理办法、重点湿地评审制度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办法,组织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建立和完善森林公园建设管理体系,进一步推动森林风景资源的保护工作,不断拓宽保护各种自然资源的领域,大力建设景观林;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坚持使用资源付费?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加快建立林业碳汇交易机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实施碳汇造林项目,借助网络平台,通过碳补偿贸易,争取企业和国际组织援助资金投入。

   三是充分发挥林业产业促进民生重要作用,大力提升绿色林业产业惠民效益。促进林产品加工业从资源消耗型向绿色节能型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产业区域集群发展,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引导林业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升林业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木材循环利用,加快废旧利用木材加工企业建设步伐;积极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项目,有效提高林地产出率和林农收入。

   四是努力拓展林业所蕴含的文化功能,大力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大力发展林业文化产业,选择生态教育内容丰富、基础设施较好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树木园、植物园、动物园等作为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加强宣传设施建设和生态文化展示,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凝聚更多力量建设林业。充分挖掘生态文化培训、咨询、论坛、传媒、网络等信息文化产业,提高生态文化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广泛开展宣传,动员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城乡生态文明程度,努力建设岭南特色生态文化强省。

   五是着力创新林业体制机制,大力提升现代林业发展内在动力。建立持续投入机制,构建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同时健全林业金融支撑制度,加大政府财政贴息力度,全面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引导更多信贷和社会资金投向林业;加速林业流通体制改革,完善林业产权制度,规范林权流转行为,健全评估机构,建立林价制度,搭建交易平台,促进林业要素合理流转;大力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林业专业合作社承担林业和山区经济发展建设项目,进一步释放集体林业发展潜力。

   六是坚持科技兴林,提高林业建设综合生产力和竞争力。大力加强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最大限度地将林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导向作用,积极营造机制灵活、转化顺畅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格局;紧紧围绕农民林业生产急需的关键技术,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尽快取得突破,实现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健全基层林业科技服务体系,为农民群众提供及时、管用的科技服务。全面和深入地推进林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改进林业管理模式,提高林业行政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林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

   七是强化林业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林业发展后劲。优化林业人才激励机制,稳定现有林业从业人员队伍,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林业行业,不断壮大林业从业人员队伍实力。强化林业人才专业能力,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各级林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积极开展以林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开展林业基层岗位技能和关键岗位培训,全面提高行业整体业务素养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