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促进港城和谐发展的建议

2016-12-16 02:21:09 来源:广东政协网

案类案号:提案第20140136号

案由: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促进港城和谐发展的建议

提出人:民革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  

    

    案由分析:

    港口和城市二者由于自然区位和发展经济的原因会融合在一起,港口城市具有港口和城市的双重属性,港口和城市是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目前,在港口物流规模越来越大的同时,一系列“不和谐”现象不仅给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制约港口企业的扩大发展。

    一、我省近年港口发展及生产基本情况

    广东全省海岸线长3368公里,通航河流998条,通航里程14213公里。全省共有港口109个,其中沿海港口36个、内河港口73个。至2012 年底,全省共拥有生产性泊位2955 个,其中沿海泊位1833 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为265 个,内河泊位1122 个。。

    2012 年我省港口企业生产情况:

    1.货物吞吐量保持增长,但增幅连续两年回落。

    2.集装箱吞吐量增幅持续放缓,珠三角地区尤甚。

    3.液体散货吞吐量下降,其他重点货类保持增长。

    4.旅客吞吐量平稳增长。

    二、我省港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问题

   目前,我省港城发展过程中,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物流不畅、城市交通堵塞,岸线等土地资源紧张,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港口之间同业恶性竞争等一系列“不和谐”现象尤为突出。

   (一)港口作业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船舶在港口停留和港口各种作业造成的港口污染可分为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港口水污染源主要有:

   1.石油污染。港口石油污染主要是由于油船在装卸过程中的溢漏,船舶碰撞、搁浅等造成的。

   2.船舶的洗舱水。装运有毒化学品船舶的洗舱水,能直接杀死水生生物和使人中毒。

   3.生活污水。船舶排出的生活污水,如厕所冲水等排入港口,能传染许多疾病。

   4.生活垃圾。船舶排出的生活垃圾含有有机质和病菌,清仓垃圾有的含有毒物质,如杀虫剂等。

   5.粉尘。装卸过程中漏撒的粉尘能降低水的透明度,有毒粉尘还能直接杀死水生生物。

   另外在废水方面还有码头冲洗水及径流雨污水、车辆及机械冲洗水、集装箱冲洗水、机修含油污水等。

   港口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粉尘、废气造成的。粉尘是在货物装卸和堆放时产生的,危害操作人员和附近居民。黄砂、煤、矿砂等粉尘可使人患矽肺病;农药、化肥等粉尘可使人中毒;空气中粮、棉粉尘达到一定浓度,遇火能爆炸。港内船舶和港区炉窑排放的废气,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

   港口的噪声污染主要来自货物装卸、运输过程中使用的叉车、起重机,以及进出港区的运输车辆(火车、汽车)和船舶产生的噪声,会损害听觉,影响心血管系统。

   (二)临港道路交通拥堵及噪声扰民

   目前在我省部分港口城市,港区疏港公路与城市交通干线混用,造成道路交通拥挤及交通噪声扰民,港口和城市的和谐共存受到严重影响。

   (三)岸线等土地资源紧张,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要包括沿海沿江河岸线土地资源,而岸线等土地资源是港口作业的载体。面对不可或缺的岸线土地资源,港城之间存在巨大的博弈。另外,港口密集、功能同质、经济腹地重叠,港口企业之间存在争夺货源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趋势,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

    

办法:

建议:

    加强综合治理,促进港城和谐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环境治理,建设环境友好型港口

   在港口规划和设计时,对港口的选址、布局,设备的选用等和环境保护应作通盘的考虑。对临港产业,特别是对石化等一些潜在的高污染、高危险产业,要充分考虑与其他产业以及生活区之间的卫生安全距离,进行合理规划,改变作业分散、污染分散,环境保护难于集中的局限。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解决港区及周边环境污染。重视港口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所有港区应设有污水处理站、石化码头建设油气回收装置等。

   组织环保队伍,专门负责港区环保工作,做好植树防尘,加大港区绿化力度;完善制度,落实环保工作责任。确保环保工作科学化、常态化、标准化、规范化。

   加强港口污染监测,对城市人口健康影响进行评估。目前,就港口污染对城市人口健康影响的评估尚是空白。降低污染排放策略除围绕在更清洁的发动机、更清洁的燃料、控制排放的方法以及操作性项目外,还要组织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和完善专门的港口防治污染法规,法规要规定出船舶污水、污物的排放标准,工作场所的粉尘含量标准,噪声标准,还应规定防止污染的措施和超过标准排放的处理办法,最终实现港区作业“零排放”的清洁生产。

   建立港口环境污染防治与风险管理机制,各港口应建立健全应对突发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并进行经常性演练。加强监管,尽快在港口建立环境检测站。

   二、加快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支持港口发展

   根据我省的现状,解决港口城市交通堵塞、运输效率低这一困境的办法是侧重以公路、铁路大通道建设为主的大能力集疏运系统建设,这是我省港口城市在进入经济集聚发展阶段后的必然要求。港口城市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应大力拓展发展空间,加强与内陆纵深腹地的密切联系,使内陆腹地经济发展为港口物流带来新的货源,提供流量支持,产生货运需求。

   三、进行港口布局调整

   由政府牵头制订规划,通过用地功能置换将滨水区岸线港区码头及腹地还位于市民,从而提升滨水区的土地价值。具体运作应以资本运作、资产嫁接的市场化模式,综合运用市场和政策的导向作用,坚持双赢、多赢原则,实行多种形式资源整合,大力引导和扶持港口支柱产业、重点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发展,逐步压缩落后的生产力,将设施落后、经营困难的中小泊位转换功能或淘汰出局,发展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港区,实现港口功能结构的优化和服务升级。

   四、政府加强规划管理,协调利益关系 

    目前,省内行政区划与岸线资源不统一,企业方面遇到属地管理与上级管理的矛盾,对港口和城市经济发展都不利。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梳理规划好岸线资源,协调跨区域港口的利益关系。

   五、按市场需求配置资源

   部分港口企业重规模不重效益、重局部利益忽视整体利益,不断扩张岸线资源,造成岸线资源重复浪费,港口生产能力过剩。破解该难题的方法还是要交给市场,按市场需求配置资源。另外,调整不同港区货种,发挥各自优势,合理分工,协调互补也是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