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大力度做好城市防洪排涝的建议

2016-12-16 02:21:09 来源:广东政协网

案类案号:提案第20140204号

案由:关于加大力度做好城市防洪排涝的建议

提出人: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2012年7月21日至22日,北京连降特大暴雨,造成77人死亡,160多万人受灾;2013年7月15日早上8时许,广州暴雨倾盆,广州市中心城区主干道至少有十处水浸街,部分路段完全瘫痪。2005年、2007年、2010年、2012年和2013年,广州都因暴雨造成街区被淹,交通瘫痪。在长江沿线的杭州、南昌、武汉等城市,内涝几乎已成生活的组成部分。我国城市雨洪灾害已愈演愈烈,大有逢雨即涝之趋势。为何中国现代城市暴雨后城市涝灾极为常见,一场暴雨就引发一系列的灾害并造成严重损失,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城市建设填占或挤占行洪河道,使江河洪水位升高,使排水困难而增加内涝风险。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广州的填河建筑增多。1967年建人民大桥,沙面局部河面缩窄了60m。滨江路兴建,又填江成陆,使河道变狭20~70m。广州市海珠广场段长堤地面高程仅1.8m,1960年后,洪水位多次达2m,故经常被淹。侵占行洪河道的现象,珠江三角洲的顺德、佛山、深圳等城市也都存在。

  二、填占城市河、湖等水体、洼地,使城市水系缺少调蓄功能。随着公路、 铁路的兴建,使城市水系在交通运输上的地位大大下降,加上近现代城池的防卫功能已不重要,填护城河、填水渠、填湖池已成为近现代城市建设之风。广州市全面规划了蓄洪排涝系统,在北部、东北部丘陵山区,利用河谷地貌建设了磨刀坑、金钟等七个水库,又改造开挖了东山、荔湾、流花、麓湖四个人工湖,蓄洪能力250万m3,解决了广州市东、西两大片大面积低洼地“小雨小淹,大雨大淹,无雨积水”的问题。1986 年又疏浚东湖,使其蓄水量增加了13万m3。以这四大人工湖为基础建成四个大公园,大大美化了广州的城市环境。但1990年后城区大扩展,调蓄能力不足,内涝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三、都市化洪水效应加重了内涝。都市化使天然流域迅速变化,使原透水的植被和土壤变为不透水的人工建筑物,使大部分降雨无法进入地面垫层以下,而形成地面径流,使暴雨洪水的洪量增加,流量增大,洪水涨落过程加快。它使原排水排洪系统能力偏小,从而加重了市区洪涝灾害。

  四、土地开发忽视防洪排涝工程系统的建设,增加了洪涝风险。近20年来,珠江三角洲一带土地开发如雨后春笋,其普遍模式是以推土机推平。表面上看起来速度很快,很现代化,实际上却埋下了水灾之隐患。这一方法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了水土的严重流失,又填平了山涧河沟洼地,使自然排水系统和调蓄系统受破坏乃至消失。

办法:

  一、加强市区行洪江河水道的规划和管理,立法严禁侵占和填塞。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防御洪涝灾害的科学研究,新城建设和城区扩建均要选址于不受或不易受洪水袭击的地方,土地开发应严令禁止以往的一律推平的破坏植被、水文环境的错误做法。

  二、控制城区内人工设施和建筑、道路的密度,扩大绿化面积,尽量弱化都市化洪水效应。采用透水的新型混凝土和新型路砖铺设城市路面。

   三、目前城市排水工程有两套设计体系,分别是市政工程和水利工程排(水)涝设计体系,两方的排(水)涝标准不一致、不配套,设计方法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市政工程负责地下管(沟)网排水工程,水利工程负责河道排水工程。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做好两方面的协调工作。

   四、城市雨水淹浸问题之一是市政地下管(沟)网排水不畅。地下管(沟)网排水没有统一规划,容易被垃圾堵塞。首当其冲是路边排水口容易被垃圾堵塞,建议加强路边排水口附近垃圾清除日常管理,将排水口内垃圾清除纳入环卫工作范畴。同时建议在低洼地区增设排水口,提高排水的可靠性;合理规划排水管沟,确保排水管沟有一定的冲刷能力,防止排水管沟被垃圾堵塞。

   五、水利部门负责的河道是市政排水管网排水的承泄区,河道水位容易顶托市政排水管网的出口,影响城市排水管网的顺畅。建议水利部门全面勘察各个城市地面排水高程,科学合理做好排水分区,规划河道排涝控制水位,以免影响市政排水管网顺畅排水。

   六、政府应加大投入,结合旧城区(城中村)改造、道路拓宽改造、地下交通建设和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充分调研各地城市所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严格制定科学、系统、全面、前瞻的城市排水系统规划,高标准规划、大手笔建设大型地下管网,将排水管网纳入大型地下管网建设之中。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全线贯通”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建设城市大型地下管网,逐步解决城市排水难题。

   七、水利行业是采用平均排除法设计排涝站(闸),事实证明至少在经济发达地区是不可行的。建议采用水位控制法来确定排涝站(闸)的设计规模,即以“不淹”作为标准,例如现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暴雨一天排干”,应改为“20年一遇暴雨河道水位不超过排涝控制水位”。

八、目前各个城市的水利工程排涝设计理论不合理,城市地面基本上都是经过人工改造的,排水系统和河道也均是人工渠道。当前采用的水文、水力学计算均不能反应城市河道的实际情况和汇流规律,应发展新的计算理论,建议采用坡面—管网—河道—水闸(泵站)汇流模型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