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发言材料(24)
民进广东省委员会的书面发言
——关于加大我省沿海防护林保护力度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沿海防护林是我省的绿色生态屏障,作用重大。我省海岸线漫长,是我国受台风、热带风暴侵袭最频繁的一个省份,每年5-10月都有台风、热带风暴入侵,平均每年4—5次登陆,台风、热带风暴往往带来海潮、暴雨,严重地威胁着我省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沿海防护林体系是抵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绿色屏障,在保护海岸堤坝、防止沿海地区土地沙化、防灾减灾、改善生态状况、保持沿海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省上世纪五十年代已经建成沿海的绿色长城。50多年来,有效地抵御了风、沙、旱、潮、台风等自然灾害,调节了气候,明显改善了沿海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
(二)我省沿海防护林保护存在的问题。2005年,广东省组织编制了《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06-2015年)》,提出要营造基干林带27.8万亩。2006年,省林业局组织编制了《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06-2015年)》,正式启动了红树林及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并于2007年开始全面实施,通过“造、改、封、育”等措施,大力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06-2015年)》,根据规划,从2006年到2015年,广东将投资13.3亿元在17个市76个县(市、区)沿海地区全面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但是,近几年来,我省沿海防护林的抚育更新和保护力度都不够, 沿海防护林建设在“长度”和“宽度”等方面都出现了问题,局部地区沿海防护林带已经残缺不全,千疮百孔,出现了断带缺口地方,防护林带的宽度也在不断缩小,沿海防护林在发挥其保护作用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是抵御台风、降低风速等作用减弱。台风所过之地的人民群众损失惨重,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等直接经济损失增加。二是抵抗土地沙化等作用减弱。由于广东局地沿海防护林破坏严重,本应是绿意盎然的海岸线正被逐步侵蚀的沙化土地撕裂,加上近几年台风频发,在沿海防护林破坏严重的局部地区风沙就长驱直入,造成沙化抬头,毫无遮拦的大风摧毁农田、损坏房屋,严重干扰当地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沿海沙化己成为困扰广东的一大生态问题。
二、我省沿海防护林受到破坏的原因分析
台风、风暴潮等自然原因以及毁林挖塘和管护不周等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广东沿海防护林破坏严重,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在天灾和人为的破坏下,已经合拢的木麻黄防护林带形成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缺口。造成我省沿海防护林破坏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少专门保护沿海防护林的法律法规。目前沿海防护林保护的主要法律依据是《森林法》中关于生态公益林的相关规定,没有专门保护沿海防护林的法律法规。制止沿海防护林的破坏,首先要依法治理。制止不了对沿海防护林的破坏,种再多的树都会砍掉,国务院《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06-2015年)》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就都没法真正落实。
(二)防护林保护和抚育经费严重不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沿海防护林保护和抚育更新工作的资金紧缺,影响到了沿海防护林的保护和抚育更新工作。
(三)沿海防护林苗木的抚育更新工作不到位。平时在我省沿海防护林中,就有不少死的、枯黄和病弱的树苗,台风过后造成沿海防护林许多木麻黄被吹折。但养护更新工作做的不够,如前几年在粤东沿海登陆的台风“天兔”吹折的树木,几年过去了,没有补种,甚至于大都没有清理。
(四)沿海防护林木麻黄林人为破坏严重。据了解,广东沿海防护林按海岸土地性质不同,木麻黄主要种在沙岸上,而沿海地区的沙化土地多数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和水产养殖价值,承受的人为干扰也最严重、最直接, 由于木麻黄可以加工成木炭,一些商人来此高价收购,另外一个使木麻黄成片被破坏的原因是挖塘养虾,此外,旅游开发和个别房地产开发已直达海边。过度开发、毁林养殖、乱砍滥伐和沙区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直接造成了土地沙化。
(五)对红树林在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它是海湾、河口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海湾、河口地区的生态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对红树林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各地忽视了对沿海滩涂红树林的建设和保护、致使红树林人为破坏严重,在滩涂红树林区出现随意采伐、围垦、养殖和房地产、酒店无序开发等现象,严重破坏了沿海滩涂地区的生态环境。林业部门统计显示,近20年来全省仅损毁的红树林累计损失就有11.86万亩,其中九成以上是因挖塘养殖造成的。
三、有关建议
(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制止沿海生态林被破坏,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法可依, 当务之急是制止破坏,不然种再多树都被砍掉。因此,保护沿海防护林等特殊用途林木的专门立法势在必行。建议将有特殊生态价值的沿海防护林归入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范围内,用《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进行约束。对毁林带挖虾塘行为要进行严肃清理和查处,责成毁林建虾塘者逐步实现填塘还林,同时聘请专职护林员,落实管护地段和管护责任,全面加强对沿海防护林带的管护执法力度。
(二)加大对沿海防护林保护资金的保障力度,重视对种在沙岸上木麻黄林的保护。沿海防护林虽已建成,但每年枯萎或被台风摧毁的面积都不少,需要修复改造,而现在的造林成本、项目工程仅靠中央、省的项目资金是不够的。因此,需通过各种途经,加大对沿海防护林保护资金的保障力度。
建议对沿海防护林实行生态补贴, 实施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认真界定省级生态公益林,落实补偿资金。从而从经济上防止沿海村民为了短期经济利益,而出租土地,形成砍伐种在沙岸上木麻黄林种养虾类等破坏行为。旅游、房地产开发等工程项目的环评与取舍,要划定一定范围的禁止开发红线。可将沿海生态防护林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及开发区。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将经济开发行为局限在开发区内,各种科研活动则可以在缓冲区内进行,对于沿海200米的核心区,则一棵树也不能动。而针对沿海防护林地开发方面实在不能避免的破坏,必须实行异地补偿种植,要保证防护林面积不能缩小,并实施民主参与和监督。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鼓励公众、媒体的参与和监督。开通微博、微信等公开渠道,为群众监督提供便利的平台与窗口。
(三)扩大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范围,增加“长度”和“宽度”。省主管部门要落实工作职责,沿海市县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形成上下联动、分级管理、相互协调的工作局面。要加快断带缺口地方的造林步伐,尽快实现全省沿海防护林真正合拢,将我省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范围由原来的14个地级市47个县(市、区)真正扩大到17个地级市60个县(市、区)。并通过扩大宽度、优化结构,以及对残次林的更新改造,全面提高基干林带的林分质量和生态功能。要确保台风过后的养护更新工作做到位,对吹折的树木进行清理,并合理进行补种树木, 并要加大对沿海防护林苗木的抚育更新工作,补种新苗,浇水抗旱等,只有周全的管护才能确保防护林茁壮生长,要有专人专款确保沿海防护林的健康生长,不让防护林出现漏洞。
(四)在沿海条件适宜的地方增加红树林和湿地保护区。继续大力恢复和发展我省红树林和湿地,把红树林作为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第一道防线,切实加强保护和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抵御海啸和风暴潮等突发性生态灾难、保护海岸堤坝、保持沿海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维护海湾和河口地区的生态平衡,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