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发言材料(33)
钟晓毅委员的书面发言
——建立健全广东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根据广东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现状,从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经济新常态特点时指出的“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出发,结合《广东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就建立健全广东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这个专题,做个发言。
一、广东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
近年来,广东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总量连续10年位居全国各省市首位。建立健全广东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
广东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相对较好,主要表现在:发展迅速,对整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产业体系完整,多个领域领军全国;民营文化企业比重较大,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生力军;新型业态发展迅猛,成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二、广东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问题聚焦
当前广东文化市场体系依然很不成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重政府、轻市场”的观念仍居于主导地位。政府在很多方面仍然大包大揽,市场主体也习惯于凡事求助政府、依赖政府,这制约了广东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建立。
(二)文化消费市场总量的增长幅度落后于整个社会消费市场的增长幅度和广东经济的整体增长幅度,这与广东文化产业要发展成为广东支柱型产业的战略目标不符。2013年广东人均GDP 为 58760 元,已达到高收入地区水平,但人均文化消费占 GDP 比重不足 4.5%,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30% 的比重。
(三)广东的文化市场主体中,非公文化企业与国有文化企业仍面临不平等待遇的问题。一方面,一些国有文化企业创造性不够、活力不强,但依然屹立不倒。另一方面,一些民营文化企业有活力、有创新,但在资金、政策上得到的扶持却并不多。
(四)文化市场的调控能力落后于整个市场调控的水平。缺乏一套针对广东文化市场的核心评估指标体系,也缺乏对国内外文化市场的对比分析,造成对国内外文化市场信息的反应不灵敏。
(五)文化要素市场发育程度不高。文化企业融资难仍然是老大难问题。市场主体弱小,缺乏龙头带动企业。各类高端文化人才也严重匮乏。
(六)文化市场的管理手段还未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文化产业的增长水平,创新不够。管理体制上职责不清、多头管理依然严重,特别是对于许多新兴领域,缺乏短期有效、长期有利、高效灵活的管理体制手段。
三、建立健全广东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壮大文化市场主体,优化文化市场格局。
1.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省直文化单位改革向纵深发展,抓紧完成市级“事转企”任务。推进文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培育壮大文化产业集团,形成一批集约化经营的龙头企业。
2.鼓励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帮助民营文化企业在项目审批、资质认定、融资、财政扶持和政府采购等方面,享受与国有文化单位同等的待遇。鼓励有条件的民营文化企业组建文化产业集团。
(二)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丰富文化市场供给。
1.提升文化商品和服务生产能力。参考韩国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做法,实行“一市场一政策”,对各类文化市场进行分类指导,推动文化企业优化生产结构。
2.实施精品带动战略。立足民族优秀文化,以内容为核心,努力打造一批竞争能力强的品牌项目。突出地域特色,精心策划打造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文学艺术和自然风光旅游六大品牌。
3.引进国内外优秀文化产品。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中介机构,丰富文化商品市场。加强粤港澳合作,吸引更多实力雄厚的文化投资机构和要素市场服务机构来粤合作。
(三)培育文化要素市场,促进文化要素流通。
1.完善文化市场投融资体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尽快形成文化市场多元化投资新机制。鼓励外资在国家政策允许的领域兴办文化企业。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发行债券、申请上市或借“壳”上市。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实行人事代理制,推进文化专业和经营管理人才的柔性流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文化名人和优秀经营人才来粤创业和发展。
3.加快文化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演艺、娱乐、图书音像、会展等文化市场建设,做大做强广东会展销品牌。积极发展文化中介服务市场,加快建设现代文化商品零售终端市场网络。
(四)优化文化市场环境,确保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1.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和完善确保文化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市场准入体系、行政执法体系、行业自律体系、社会监督体系和技术监控体系,促进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加快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
2.建立健全文化行业协会。构建文化产业行业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文化行业各类协会在市场协调、行业自律、服务维权等方面的作用。
(发言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所所长,文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