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我省基础设施薄弱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的建议

2016-12-16 02:21:08 来源:广东政协网

大会发言材料(46)

李台然委员的书面发言

——加大我省基础设施薄弱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建成了一批重大交通、水利、能源、环保、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有力支撑和推进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然而,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我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突出体现在交通、城乡基础设施这两个薄弱领域,严重制约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速度。

目前,我省面临着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2014年1-11月,我省GDP同比增长7.6%,与预期相差0.9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比预期低2.3%。因此,调结构稳增长是2015年经济发展的主题。

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仍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因此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特别是基础设施薄弱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势在必行。

一、我省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投资总量低、增速慢导致经济发展后劲不足。2006-2013年期间,除北京和上海外,我省是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率最低的省份。15.3%的增速也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有关部门测算,2013年至2017年期间,全省省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总缺口达800亿元,投资明显不足,建设成效比较滞后。例如:我省铁路里程仅占全国3.1%,高速公路的总量低于河南,密度低于江苏、山东等地,这与我省经济总量和常住人口分别占全国11.0%和7.8%的地位极不相称。

(二)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缺陷,基本公共服务功能不强。在“十二五”期间,我省在公路、铁路、机场、港航、能源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较大,但在垃圾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及其配套管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城镇供水等民生工程方面,还是“欠债太多”。例如:尚有116座286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未完成建设,73座206万吨/日更未动工。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滞后,很多城市饱受“水浸街”困扰。

(三)城乡区域投资不均衡。2013年,全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32.2%,但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占城乡固定资产总投资仅为17.3%。例如:2014年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只有53.6%,与城镇的85%相差甚远。另外,珠三角73个中心镇已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一县一场”目标基本实现,但是粤东西北地区投资建设力度不大。粤东西北地区面积占全省近70%,但是高速公路里程只占到全省40%、密度不到珠三角的1/3,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区域不平衡。

二、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而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一)推行积极财政政策,拓宽基础设施薄弱领域投融资渠道。目前省政府有偿债务负债率和逾期债务率均处在可控水平。应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必要财政投入。同时,搭建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政策资源、市场资源和企业资源的引领撬动作用,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从根本上改变单一靠财政和银行贷款的投资方式。

(二)加大城乡基础设施等薄弱领域的固定投资。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然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个百分点,未来10年广东城镇化率每年大约提高0.8-1.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拉动达2-3个百分点。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固定投资必将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加快广东经济快速增长。具体措施包括:加快全省特别是粤东西北地区生活垃圾处理场、转运站、收集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积极支持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设和改造,引导示范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和公园绿地建设,大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人居环境质量。

(三)重点推进战略性发展事项的基础设施投资。我省自贸区建设刚刚获批,作为承载国际合作和贸易、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空间和平台,前海、横琴、南沙三个新区需要进一步提升配套基础设施服务水平,需要在海空港、综合交通、能源保障、信息化等领域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打造国际化贸易的支撑平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肩负着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的历史使命。未来,我省要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大型综合性港口码头的建设。同时加强其后方相关的保税仓储、港口物流、综合服务等配套设施,满足港口货量增长和物流畅通需要。

  (发言者系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致公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