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发言材料(72)
广东省台湾同胞联谊会的书面发言
——关于帮扶在我省台资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建议
随着两岸合作交流变得日益密切,和平发展已成为两岸的主流民意,这一主流民意的基础之一是两岸经贸关系不断深化,而台资企业则是构成这一基础的重要部分。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工业本土化回流及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呈现,使台资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此同时,内地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转型及“十二五”规划又为企业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面对上述重大机遇与挑战,如何帮扶台资企业转型升级,不仅是企业自身的发展问题,更关系到新形势下台资企业如何持续发挥深化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关系先行者作用的重大课题。
省台联通过对我省台资企业的走访,围绕如何进一步帮扶台资企业转型升级问题进行了调研。
二、我省台资企业面临问题
(一)台资企业部分原有优势不再。我省台资企业多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来粤投资设厂,以传统制造型企业居多。当时凭借先进的生产制造工艺和廉价劳动力,企业的发展都曾有过辉煌。但近些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政府相关税费标准的调整以及土地使用成本的上升等诸多成本费用的不断增加,导致企业利润空间持续缩小。而内地相关产业的迅速崛起,使台企在技术和设备上的优势也在明显减弱。此外,招工难、融资难、资金回收慢等问题也对台资企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部分台资企业技术基础薄弱,短时期内难以实现转型升级适应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在粤的台资企业有相当一部分技术层次低,研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人才缺乏。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产品的内在动力和能力不足,普遍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发明专利寥寥无几。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加工贸易阶段,品牌、创新意识薄弱。
(三)企业缺乏应对大陆新经济形势的创新意识与有效举措。一是企业经营市场单一,开拓意识不够。一些以外销为主的台资企业,由于没有内销品牌和健全的市场网络体系,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订单随之锐减,效益明显下滑。此外,台商对内销市场也缺乏开拓的信心与有效举措。二是企业创新意识缺乏,在新的经济格局下,一些企业固守原来的经营模式,营销手段保守,缺乏多元化的经营开发,产品形式单一,适应不了消费者对产品更新更高的要求。
二、进一步帮扶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一)建立机制,建立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联席协调服务机构。建议由对台工作部门牵头,各级政府部门包括税务、工商、经贸、科技以及信息产业等部门抽调专人,成立推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工作服务机构,下设重大项目组、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等各专业领导小组,采取定期联席会议办公的方式,研究制定推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切实举措。特别是对于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战略产业、项目,要从省一级层面上进行超前战略部署和统筹协调。
(二)加强引导,促进台商树立转型理念。深入走访企业,主动了解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转型成功的企业案例,帮助台商共同研讨转型升级的招法措施,增强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结合各级政府扶持台资企业发展的政策和“十二五”规划进行宣传,使台商了解优惠政策,用好优惠政策,及时调整市场战略,增强台商转型升级的信心。此外,在品牌创立方面出台奖励机制,鼓励台资企业加强研发设计生产当地适销的产品,协助他们建立销售通路和售后服务体系。
(三)打造电商平台,助力台企开拓内销市场。大陆电子商务市场生机勃勃,市场每年成长率超过30%,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电子商务市场。为帮扶台资企业转型升级,要引导台资企业抢搭电商平台发展快车,通过建立网上台企交易会、举办电子台湾名牌产品博览会等,助力在粤台企多元发展。
(四)加强政策扶持,助推台企产业升级。一是通过政策的制定与完善,在税费层面做到全省统一,做到征收比例的合理化与科学化。研究出台惠及台资企业的政策与具体措施,帮助他们解决融资难、用工难和税费标准不一等困扰。二是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申请和认定上,要让台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相同的申请程序和条件,并将相关优惠政策延伸至台资企业;从而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使企业主动放弃原来从事的行业,进入具有更高附加值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