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充分运用加减法有效手段,解决社区停车难的建议

2016-12-16 02:21:07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案第20150012号

案    题:关于充分运用加减法有效手段,解决社区停车难的建议

提 出 人:民盟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市政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省城市车辆数量呈现大幅上升趋势,无论是市中心区还是副中心区,无论是老旧小区还是新建小区,都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停车难问题。解决社区停车难,实现城市公共资源和谐配置,有利于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打造宜居生活空间,是城市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城市社区停车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城市越大问题越突出,因此,运用有效手段解决广州等超大城市社区停车难问题,不但惠及广大市民,还可为我省其他城市解决社区停车难问题探索一条新路,积累新的经验。

  近年来,广州市积极挖掘潜力,亡羊补牢,在解决社区停车难问题上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受城市发展和管理的理念局限,在解决社区停车难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未将停车场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体系,社区停车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社区停车场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交通配套设施,是城市交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社区停车场的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脱节,未能从整体上考虑社区停车场的科学布局、合理规模和必要用地。城市交通配置脱离实际,动态资源多,静态资源少,城市停车布局体系与城市发展、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严重的不相适应。一是公共财政在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上安排不合理,社区停车场建设欠账突出。广州市在“十五”期间城市道路网投资为97.6亿元,道路面积从5270万平方米增加到8616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3.1%,但近十年基本没有财政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截至2014年6月,广州机动车保有量约251万辆,其中中小客车约187万辆(不包含在广州停车的外地车辆),而全市在册经营性停车场共3829个,停车位仅66万个,约1个车位服务4辆车。目前机动车还每年以约24万辆递增,而停车位增速缓慢。二是缺乏多元化投资渠道,未能有效鼓励社会资本(包括境外资本)以合资、合作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公共社区停车场投资、建设和经营。三是在机动车数量呈趋势性快速增长的关键时刻,没有对老、旧社区停车配套严重不足的问题实施针对性、前瞻性的灵活解决措施,欠账与日俱增,造成社区停车困难积重难返成为系统性问题。

  2、未能整合存量停车资源以提高停车位利用率

  未能创新管理体制、加强对停车资源的宏观调控,公共停车场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滞后。未能建立区域社区停车场服务信息管理体系,停车位资源得不到科学分配,车位的使用周转率不高;停车场地平面多立体少,有限场地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此外,城市综合管理存在缺陷,专业批发市场货运服务配套不足,有关部门也没能有效组织引导市场货运的有序流通,放任无证无牌货运车辆长期在市场周边经营和停放,额外占用了本就不充裕的社区停车位。目前广州市有专业批发市场2000多个,各类大小批发市场6000多个,所聚集的大量无证无牌营运车辆额外占用了城市巨大存量停车资源。

  3、引导市民低碳出行措施力度偏弱,未能有效抑制购车需求,加剧社区停车困难

  提高公交、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是加快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变、预防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科学出路,是解决城市停车难实施有效减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广州市落实国家关于提高公交、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政策不到位,导致未能在解决社区停车难的问题上采取有效减法。在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工作中,尚存在票价优惠不够和公交整体快捷准点等服务质量待提升问题。在地铁、公交便利的闹市区,不仅没有采取相应的停车限制措施,反而过多过滥设置路内停车场,加剧交通拥堵,与最大限度地吸引公交客流、引导低碳出行、有效提高城市公交利用效率的政策相左。“以车为本”、对机动车通勤强依赖的“公路城市”规划模式,忽视了行人、自行车的基本路权,相当一部分市民认为步行、自行车出行很不方便、不安全,由此激发了购车需求,客观上递增了停车需求。

办    法:

  1、将停车场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体系,用三年时间逐步提高停车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实现社区停车位的增量加法

  将社区停车场的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科学评估社区停车需求和缺口,修改《广州市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分中心区与郊区差别化提高居住区配建标准,供应必要的用地,保障社区停车场的布局科学、规模合理。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形式多样建设社区停车场。结合战略性配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配有社区停车场的多功能公共安全场地及设施;开拓多元化投资渠道,在公共财政投入的基础上,按照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总体要求,鼓励社会资本(包括境外资本)以合资、合作、混合经济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公共社区停车场投资、建设和经营。

  针对老社区停车配套严重不足的现状,适当放宽在社区投资兴建机械立体停车库的限制条件,在停车场用地、资金融通、税收减免、规划设计技术、公共设施配合等方面给予优惠与优先支持;出台政策将社区公共土地使用权归还社区用于建设社区停车场。

  盘活土地资源建设社区停车场。在旧城改造中,规定预留专用地块,由政府出资建设公共立体停车场,有偿开放给附近老社区居民使用;放开停车价格限制,鼓励发展商利用闲置工地,建设成本低、空间省、效率高、使用方便的可拆卸机械立体停车设施;在现行汽车限购政策中增加在特定区域鼓励“购车自备停车位”的内容,以改善车位紧张地区的停车供需矛盾。

  2、整合存量停车资源,提高存量停车位的公共服务能力,实现社区停车位的增效加法

  结合法治广东建设,通过立法加强社区停车场管理,理顺停车管理体制。加强停车资源的宏观调控,加快公共停车场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实现停车服务各类数据实时动态采集和更新,并全域覆盖、全市共享,做到实时动态发布、查询即时简便,以提高交通引导能力,有效提升公共停车位的使用效率。

  科学配置停车位资源。实施共享停车、合并停车政策,鼓励错时使用停车位;充分利用接驳地铁、公交的大型停车换乘枢纽资源,限时解决邻近居民夜间停车问题;以公车改革为契机,鼓励单位内部配建的停车位面向社区提供限时有偿停车服务,提高车位的利用率。

  加快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完善市场货运服务功能配套,建立对营运黑车的常态实时严查机制,杜绝无证无牌营运车辆占用社区停车资源,使有限的社区停车位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3、加大政策力度引导市民低碳出行,抑制购车欲望,实现社区停车需求的降温减法

  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抽疏中心城区人口,加快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变,落实国家关于提高公交、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政策,彻底扭转机动车通勤强依赖的不良城市布局。

  加强公交专用道管理,建立公交优先通行信号系统,增强公交沿线电子警察和交警动态巡查力度,确保公交整体比其他车辆快捷准点;将出租车明确列入公交工具管理,赋予出租车公交优先路权;加强城市公共资源管理,将公交羊城通的收益、公交候车亭广告收入、出租车运营权收益、车牌拍卖收益、路内停车场的占道收入等交通公共资源的收益所得,全部列入专用账户专款用于改善和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加大地铁、公交的票价优惠,在地铁、公交交通十分便利的闹市区取消路内停车场并采取相应的限制停车位供给措施,最大限度地吸引公交客流、引导出行,有效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利用效率。

  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保障步行、自行车的基本路权,恢复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及安全保障设施,严格执行国家的要求,实现到2015年,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明显改善,市区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达到45%以上的目标,以切实转变市民出行方式,尽可能抑制购车需求,运用有效减法减轻停车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