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海洋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广东海洋经济竞争力

2016-12-16 02:21:07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案第20150034号

案    题:加快海洋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广东海洋经济竞争力

提 出 人:民进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作为中国第一海洋资源大省的广东,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在“十二五”无疑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广东成为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2012年,广东省政府正式发布《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广东将进一步优化海洋主体功能区域布局,着力构建海洋经济新格局。

一、发展状况

拥有4000多公里海岸线的广东海洋经济总产值,已连续近20年位居全国之首。据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统计,2013年广东省海洋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海洋生产总值达1.2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渔业经济总产值达2125亿元,同比增长7.1%,水产品出口额33亿美元,同比增长22.2%。为打造经济发展的“蓝色引擎”,广东将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综合利用和海洋可再生能源为重点,提升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2012年,广东省发布了《广东海洋经济地图》,对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版图做出规划,提出了“湾区计划”,将广东沿海区域划分为“六湾区一半岛”——大汕头湾区、大红海湾区、环大亚湾湾区、环珠江口湾区、大广海湾区、大海陵湾区以及雷州半岛。这对加快广东省东、西两翼沿海地区崛起,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建设海洋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决定广东能否抢占经济转型升级的制高点,构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增长点,落实“东西两翼齐飞”战略,巩固广东在全国经济与产业发展领先的优势。

二、主要问题

进入“十二五”以来,广东在推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的力度还是不够,步子还是不快,一是尚未出台鼓励和推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二是尚未建立起特色鲜明、实力雄厚、体系完备的示范级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三是海洋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四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自主创新不足。相比国内的一些海洋资源大省,我们没有把握好先机。

办    法:

三、建议

建设海洋经济高新技术园区,须遵循"科学定位、整合资源、特色引领、有序推进"的原则实施。以提升优势海洋主导产业为基础,以打造高端临海工业集群为重点,以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

(一)尽快出台全省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的规划和实施意见。坚持统筹兼顾,发挥地方的优势和自主性。在政策主导、区域定位、产业布局、主体项目等方面确立清晰的、操作性强的发展路径。发改、海洋与渔业、国土资源、财政、科技等部门着手制订配套实施政策措施。省政府要在政策扶持、用地指标、融资平台等方面给予地方有力支持,同时也要防止各地一哄而上,无序开发,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要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构建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鼓励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建立对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推动示范型产业园区的建设。

(二)发挥海洋资源和地域条件的优势,注重区域优势互补,实施资源整合。广东具有实施海洋综合开发的优越条件。海洋资源丰富。海域辽阔,海岸线长,滩涂广布,陆架宽广,港湾优越,岛屿众多,海洋生物、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海域面积42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2.3倍;大陆海岸线4114公里,居全国首位;海岛1431个,岛岸线2414公里;探明滨海砂矿4.7亿立方米,非砂矿固体矿2167万吨,近岸海域石油资源97亿吨。建成了以广州、深圳、汕头、湛江等港口为主的海洋交通运输体系,其中广州港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6位,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4位,成为世界海上航运体系中的重要港口群和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基地,区位优势突出。建设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要以发展培育海洋优势产业集群为方向,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成本低、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等优势,特别在东西两翼沿海城市,把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化成现实的经济优势,将会大大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三)选准试点,重点扶持,示范先行,循序渐进。建设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要以提升优势海洋主导产业为基础,以打造高端临海工业集群为重点,以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要选好点,开好头。首批1-2个,试点成熟后再发展第二批3-5个,以此形成广东的海洋产业集群。首批试点应重点考虑具备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科技力量支撑的欠发达地区。

以湛江市为例:湛江三面临海,海岸线长达1243.7公里,占广东省海岸线的46%,?全国的1/10,岛屿37个,海洋资源极其丰富:濒临湛江的南海北部大陆架盆地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已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就设在湛江市;海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居广东省首位,是全国最大的对虾交易中心和加工出口基地;海养珍珠产量占全国2/3,对虾养殖产量占全国1/4,海盐产量占广东省一半;各种矿产资源丰富;海洋科技优势明显,广东海洋大学就在湛江,全市共有大专院校7所(其中本科4所),每年在校大学生近8万人;湛江拥有巨大的地理交通优势,是大西南地区的出海主通道,是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航线最短的口岸,是目前广东省唯一拥有"海运、铁路、公?、航空、管道"等五种交通网络系统的地级市,年吞吐量接近2亿吨的湛江港是世界罕见的深水良港。"十一五"期间,湛江已建立起海洋产业基本框架,形成了临海重化工、港口物流、海洋渔业、滨海旅游四大支柱,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从2005年的46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54.8亿元,总体发展势头迅猛。但湛江的优势还远远没有发掘出来,丰富的资源还没有转化为高附加值。可以说,湛江在建设首批海洋经济高新技术园区的优势是不可替代的,将有利于构建全省的海洋科技"产学研"平台,构建海洋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环保节能型产业集群。

(四)建设海洋经济高新技术园区,坚持自主创新,推动海洋科研能力的提升。要积极与中科院开展深层次合作,支持以南方近海海洋科技创新基地、南方深海大洋研究基地和南方海洋产业战略装备研发基地为主体的南海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建立第二个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支持在广东建设一批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海洋科技成果公共转化平台和若干专项成果转化基地。加快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建设。推动海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涉海高新技术企业组建若干海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选择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实施海洋高级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培养一批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合理调整、完善海洋学科设置,加快海洋学科硕士博士学位点、博士后流动站建设。以海洋重点实验室、优势学科和重大项目为载体,引进和培养一批创新目标明确、知识结构合理、核心竞争力突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海洋科技创新团队。建立健全激励海洋科技人才的新型机制。抓好广东省与国家海洋局共建广东海洋大学相关工作落实,支持建设广州海运学院和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培育海洋技术应用型人才。探索实施"海洋科技创新工程",制定重点海洋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组织开展海洋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攻关。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海洋行业科技专项为依托,完善广东与科技部、教育部和国家其他部委在海洋科技方面的合作机制。支持广东科研院所、涉海企业承担国家重大海洋科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