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第20150037号
案 题:关于加大力度治理我省中小河流污染的建议
提 出 人:民进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环保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关于加大力度治理我省中小河流污染的建议
民进广东省委员会
我省中小河流众多,水网密集,溪河纵横,不少中小河流曾是水运的“黄金水道”,也是人民群众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但现在我省大部分中小河流污染和淤塞严重,水质不仅无法满足农业与基本生活用水需要,河道淤塞排水能力减弱,小雨则内涝,大雨则成灾,尤其在汛期,农田、房屋、工厂经常受浸,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一些水质污染严重的河流,如果不抓紧时间治理,污染的河水,将会导致附近土壤的污染,届时治理难度将会进一步加大。
我省应该全面加大对中小河流、小溪流的污染治理,因为污染的中小河流最终将流入大江大河,小河流的污染,将导致大河污染加重。中小河流更接近人民群众,是生活与农业的主要水源,治理中小河流是治理污染源头,更能从根本上治理河流污染。中共中央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我省中小河流污染现状:
省环保厅公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重污染河流断面及主要跨市河流交界断面水质状况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全省61个跨地级以上城市河流交接断面达标率为76.1%,超标率为23.9%,36个重污染河流断面属于劣五类水质的超过7成;5月份数据显示,广州9个重污染河流界面中,除1个无数据外,7个未达标。其中,流溪河白云段江村、石井河入西河道前、花地河入西河道前属于劣五类,珠江广州河段黄沙、白坭河白坭、白坭河炭步、流溪河白云段人和属于中度污然。另外,深圳中小河流7个监控界面连续3个月有6个属劣五类。曾经溪河纵横的珠三角鱼米之乡,已经很大一部分地区已经变成河溪黑水横流,河道被垃圾堵塞的臭水沟。
与跨市河流水质达标率较高相比,我省重点整治的河流水质污染相对较重。省环保厅公布,2014年第二季度22条重点整治河流中,16条河流受重污染,4条河流受中度污染,2条河流受轻度污染。按主要指标综合污染指数比较,水质污染严重的前五位依次是茅洲河、观澜河、练江、石井河和独水河。
36个断面中,广州有9个断面,深圳有7个,佛山5个,东莞4个,惠州2个,茂名2个,肇庆、清远、潮州、汕头各1个,揭阳3个。其中仅佛山水道罗沙断面水质在II~III类间,水质良,其他断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II~III类断面占比为3.6%,Ⅳ类轻度污染断面占比6.0%,V类中度污染断面占比21.7%,劣V类重度污染断面占比高达68.7%。
广州市环保局2013年7月公布了全市50条主要河涌的6月份水质监测报告,水质情况并无重大变化,达标率仅22%。其中主城区27条河流中,仅3河涌水质达标,主城区近9成河流为劣五类,东濠涌继续为劣五类水。有当地人大代表表示,农民接触污染河水就手痒脚痛,这样的河水却还用来种菜供给广州人。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2014年在调查中发现,深圳共有310条河流,污染很重的、很黑很臭的还有174条,大部分河流都是污染的。宝安区干流加支流,66条河流,全部污染。
可以看出,我省中小河流的污染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大力加强中小河流污染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对我省中小河流污染治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治污的关键在于治人
必须认识到,所有的污染其实都人类造成的。而河流本身有很强的自净能力,只是人类的污染超过了河流自身的自净能力,才造成污染加剧,有人将工厂污染废水偷排河流,有人将垃圾、余泥等倒入河道,有人私占河道,这些都是人类对河流的污染。即使政府加大力度治理河流污染,因破坏总比建设快,只要污染破坏河流的行为还在,那么治理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甚至治理最终变成无用功。因此加强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认识到河流的作用,认识到河流污染的危害,自觉减少对河流的污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流的污染。比如广东的近邻香港,就在电视和网络上投放大量保护河流、港湾,不能丢垃圾进入下水道及河道的公益广告,我省在这方面可以学习香港,使防止河流污染深入人心,自觉阻止污染行为。
二、加强规划,坚持科学治污
我省制定的《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5—2030年)》中明确提出了“持续改善水环境”, 深入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 加强水资源保护,全力维护水的自然生态,综合整治流域水生态环境,保障水源安全。到2020年,主要地表水体水质达到环境功能要求,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3%;到2030年,达标率提高到95%,实现水资源与环境生态的良性循环,市郊及乡村恢复并呈现河水清澈蜿蜒流淌的自然景象。我省及各市应该根据本规划纲要的总体目标要求,细化目标任务措施,制定实施方案,确保能实现纲要中目标。
三、严格环保准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要想重现青山绿水,就必须做出一些牺牲!在污水未纳入污水处理厂收集管网的城镇中心区域,实施最严格的项目审批,确保不新增污染源。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大力实施“双转移”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必须注意防止“双转移”中将污染转移。建立以水污染排放强度为重要依据的产业准入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结合达标排放率和违法排污情况,制订关闭、淘汰企业名录,分年度组织实施。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污染企业,特别是重污染企业,应该果断予以关闭。对违法排污的行为,必须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四、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格控制生活污染
我省要在完成截污管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配套支管,进一步加大污水处理能力,尽力实现镇一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逐步推进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工作,提高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效果,统筹考虑尾水再生利用及污泥处理处置。要加强污水处理厂的监管,将已建成投入运行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列为重点污染源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正常运转、达标排放。提高中水回用率,大幅度减少入河污染负荷。
五、加快我省垃圾无害化处理,大力消减面源污染
河流污染与堵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河道两岸的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被弃河道,因此必须定期清理河道两岸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堆放点,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推行科学耕种、节水灌溉,对农业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化处理,进一步减少面源污染。
六、加强污染源监管,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加强污染源监管。对污染企业排污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全面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整合重污染行业进园区,实行污染集中控制、统一处理。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逐步建立污染源长效管理机制。严格环保执法,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舆论等手段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强化跨行政区域河流交界断面水质状况监测管理,实行谁污染谁治理,严格污染控制与项目审批和政绩考核挂钩,河流交界断面水质不达标的暂停项目审批和评选先进。
七、加强生态建设与修复,提升环境承载力
加强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城市绿地和水土流失敏感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开展河流综合治理,通过河道清障清淤、两岸及河流生态修复和生态用水合理配置,提高水环境容量,逐步恢复河流生态功能。在河道综合治理当中,必须尊重了河流流域的自然生态规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使用多种生物修复的方法,虽然生态修复见效慢,但是却能够比较彻底的解决长期存在的河道淤积和污染问题,尤其是河道污染的问题。河道建设与水利建设工程,要避免将河岸过度硬化,而损害了河流自净能力,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建造人工湿地,恢复天然湿地,进一步加强河流的自净能力,改善局部生态环境。
大江大河犹如人的动脉,而中小河流就是人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污染堵塞,将直接导致局部坏死。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我省中小河流的污染治理。
办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