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把中法合作蚝苗培育项目纳入我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规划的提案

2016-12-16 02:21:05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案第20150112号

案    题:关于把中法合作蚝苗培育项目纳入我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规划的提案

提 出 人:潘瑞新(共1名)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摘要】我省素有“中国蚝都”之称,曾是全国生蚝养殖加工出口大省。近几年因近海污染日趋严重,天然苗源频临消失,导致我省生蚝养殖业逐渐萎缩。本提案提出,为拯救我省生蚝养殖产业,建议引入法国育苗高新技术,重整我省养殖发展新优势,并把中法合作的高科技牡蛎育苗养殖、加工销售、科普教育和产业观光一体化项目纳入我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规划,进军东盟等新兴市场。

一、我省乃至全国生蚝养殖业正面临逐渐萎缩的境况

生蚝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较高,素有“海中牛奶”之美称。生蚝地理分布广、生产快、产量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世界各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象。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尽管我国生蚝产量目前仍居全球首位,但近年来呈现萎缩状况。我国生蚝产量由1950年的0.7万吨发展到2008年的约500万吨,约占世界产量的80%,还有部分出口,之后就逐年减产。2009年以来我国生蚝需求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去年全国产量350万吨,尽管价格持续走高,但消费量仍然达到了417万吨,不足部分要从韩国、日本、法国等国家进口。

我省是全国生蚝养殖、产量、产值和消费大省。在广东很多沿海地区,曾经密布着大大小小的蚝田,由于成本低廉、市场销路好,养蚝成了很多农民的生计和致富的行当。然而近年来,曾经风光的我省养蚝业却遭遇逐渐萎缩的境况:2007年,著名的深圳“南山蚝”宣告消失;2009年,曾经闻名的珠海“横琴蚝”仅剩下两处保留蚝田;2011年的“铜超标”传闻,使江门的“深井蚝”和阳江的“程村蚝”大受打击;2012年,以“官渡蚝”为代表的甚有名气的湛江生蚝面临消失,产量锐减。与此同时,随着生蚝养殖业的逐渐萎缩,数十万靠生蚝养殖为生的蚝民,生计也逐渐出现问题。

二、生蚝养殖业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天然苗源频临消失

目前,生蚝的苗种来源主要是两种方式,人工育苗和天然纳苗。因为人工育苗主要依靠工厂化人工育苗,这种技术目前全世界都不是很成熟,因此我省和全国一样,生蚝养殖的苗种来源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天然纳苗。以前是把石头投到海里,让海水自然附苗,即所谓“石头自然纳苗法”,现在改用水泥柱,称“水泥柱纳苗法”。

近年来,随着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加,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使用的农药、化肥及港口船舶排放废油正成为近海水域的污染源。水域污染的日趋严重,不仅直接危害苗种的数量,而且影响到苗种的质量和成活率,先天不足的种苗对成蚝的抗病能力带来极大的威胁并延长了成蚝的生长周期,这是导致生蚝养殖业萎缩的主要原因。

三、用高新技术育苗取代天然苗源是养殖发展新趋势

2011年,刚成立的省盐业协会为推动我省传统晒盐产业的转型升级,引导我省众多分散的废旧闲置的小盐田发展生蚝养殖业。为解决苗种来源问题,省盐业协会会同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赴法国考察法国生蚝养殖状况,经过后续多次深入互访考察,最终与法国高科技牡蛎培育公司签署了高科技牡蛎育苗养殖、加工销售、科普教育和产业观光一体化项目的合作框架协议,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

法国高科技牡蛎培育公司位于欧洲著名旅游区——法国拉罗谢尔市的雷岛,该公司是一家具有工业化高效繁育大量幼年期蚝苗等多项欧洲专利以及世界领先的高端技术优势的国际知名牡蛎育苗养殖企业,特别是三倍体非繁殖型牡蛎研发技术更是领先世界各国,独占欧洲蚝苗市场60%的份额,年营业额超过6000万欧元。

2008年至2010年,欧洲经历了三次大面积的牡蛎病毒性瘟疫,整个欧洲的牡蛎养殖遭受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但法国高科技牡蛎培育公司的三倍体牡蛎苗种几乎不受影响,成为欧洲牡蛎养殖业的一枝独秀。

近年来,欧洲牡蛎养殖业的发展已经证明,三倍体牡蛎种苗成活率高,种苗质量好,抗病能力强,能够使成蚝生长周期缩短一半。法国国家海洋开发研究院认为,用三倍体非繁殖型牡蛎种苗取代天然苗种是现代牡蛎养殖业发展的新趋势。

办    法:

四、重整我省生蚝养殖优势促进全产业链发展的建议

把法国三倍体非繁殖型牡蛎研发技术引入我省,将大大改善我省乃至全国牡蛎天然苗源频临消失、种苗质量不高、成活率低而导致牡蛎养殖业萎缩的严峻?况。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评估,该项目建成后,蚝苗不仅可以满足我省生蚝养殖业的需要,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国蚝都",而且可以向广西、海南、福建、山东等生蚝养殖省份辐射,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预计每年关联产值达100亿元人民币,仅生蚝加工销售一项将给地方带来1亿元以上的产业税收,并推动观光旅游业的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把中法合作的高科技牡蛎育苗养殖、加工销售、科普教育和产业观光一体化项目纳入我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规划,推动我省发展成为全国生蚝养殖大省、强省。若优质种苗来源获得解决,我省生蚝养殖及加工产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大发展,既可满足全省乃至国内的消费需求,还可以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南亚国家实现互补。我省的生蚝产品包括鲜、冻、干及腌制品过去曾经出口到东南亚及世界各地,受到沿线国家的欢迎。当前,随着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中非、中土、中东经贸关系的迅猛发展,东盟和中东国家、印度和南非已经成为生蚝及制成品消费的新兴市场,而目前如何实现我省生蚝及其制品产业的串联融合,重新整合发展优势,促进全产业链发展,需要政府层面的统筹协调。

二是加快落实项目落地的选址。项目的核心部分是牡蛎育苗中心,其中包括中法贝类研发中心、中法牡蛎室内培养科技观光工厂、青少年科普中心--海洋馆等,占地面积约50亩。因为项目的科技含量较高,所以选址标准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根据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对我省沿海多处海水的浓度、温度、比重、PH值等多项水质指标的测试,淡水状况和生态环境评估,以及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广东海洋协会的推荐意见,并考虑到种苗辐射、养殖历史、交通运输、生活便捷等区位优势,并经法国专家实地考察,最后确定阳江市海陵岛东岛沿海为育苗基地的最佳选址,该地区还比较接近法国公司在雷岛的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

生蚝一般吊养在海里,无需投放饲料,它会过滤海水中的藻类和微生物为食。因此,育苗中心不但不会污染海水,相反,还会起到过滤海水的作用,与海陵岛原有的旅游规划没有冲突。实际上,育苗基地与当地旅游发展是相得益彰的,参照法国公司在雷岛的运作模式,苗种培育工厂部分采用开放式,有专门的观光通道免费供游人参观,而海洋馆更是面向青少年的海洋科普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此,育苗中心与传统的研发与生产基地不同,它可以作为产业旅游能够推动当地新兴特色旅游业的发展。

三是建议政府对项目的发展给予必要的扶持。建议给予项目享受招商引资的征地优惠政策,扶持"三高"农业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以及协助配合项目立项,争取国家和地方高新农业养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并协助项目上市的工作等。

为此,请省政府办公厅、发改委、商务厅、财政厅、国土厅、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和阳江市委、市政府给予指导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