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第20150022号
案 题:关于粤东北山区发展蓝莓产业的建议
提 出 人:民盟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2013年,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粤东西北地区进一步振兴发展做出科学规划与部署。《决定》指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托亚热带和山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效益农业、现代林业、优势养殖业”,对于粤东西北地区尤其是粤东北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粤东北山区森林覆盖率将近65%,适宜特色农业尤其是特色水果产业发展。在特色水果品种中,柑橘产业在我省成长迅速,但近年来随着柑橘需求量的下滑和黄龙病蔓延的趋势扩大化,种植柑橘的经济效益在不断下降。因此,粤东北山区需要寻找新的高附加值林果来更新替代,而蓝莓可以填补这一空白,其优势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市场需求大,开发前景广。蓝莓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广阔开发前景的新兴果树树种,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蓝莓果实富含原花青素,具有防止脑神经衰老、增强心脏功能、明目抗癌等独特功效。蓝莓酒、蓝莓蜜、蓝莓果汁、蓝莓果酱等都是具有高保健价值的附加产品,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国内需求也在急剧增加。
其次,经济价值高,社会效益好。蓝莓采收、贮存、深加工等相关产业链长,尤其是蓝莓采收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因蓝莓产业而带动的加工和商贸、物流、旅游等边缘产业,能创造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适合粤东北山区生长。蓝莓属浅根系灌木,喜弱酸性土壤,适宜在排水良好的丘陵山坡地种植并对山坡的水土流失具有很好的拦截作用,而粤东北地区丘陵山地资源丰富,且多为酸性土壤,十分适宜蓝莓生长。
我国现蓝莓种植面积共30万亩,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山东、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已成为拉动当地经济的“致富果”。我省自2012年成功筛选出适宜广东气候的耐热蓝莓品种以来,仅在粤东北山地已推广种植蓝莓近5000亩,蓝莓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逐渐凸显出来。以河源市为例,蓝莓产业已成为该市的新兴产业,2014年被列入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点发展项目,有关部门更计划未来五年在河源新建蓝莓基地10万亩。但目前,在粤东北山区,蓝莓产业发展仍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引导,蓝莓特色产业发展滞后
蓝莓是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水果,不但前期投入大,对技术要求很高,同时蓝莓的加工、储运需要一定的建筑用地。蓝莓产业在我省刚刚起步,尚未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各级部门普遍对蓝莓产业能够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缺少对龙头企业的培养和扶持。根据调查,粤东北山区土地碎片化严重,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困难,难以实现规模化效应,导致农业企业难以壮大,发展受限。同时,由于蓝莓种植投入成本高、收益风险系数高,农户对种植蓝莓的资金投入与回报的认识不足,极少有单个农户涉足蓝莓种植。
2、土壤改良工作滞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粤东北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对农田水利、土壤改良等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欠账很多,尤其是秋季面临的缺水问题较为严重,易旱面积比较大,相当部分农田灌溉设施年久失修。多年对土壤改良工作的滞后导致粤东北地区土壤多贫瘠粘重,有机质含量很低。而蓝莓根系生长需要良好的水利条件和大量的有机物。
3、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科技研发投入不足
据了解,河源市已成立了蓝莓研究所,下设蓝莓种苗中心、种植中心和加工中心。但总体上,我省在蓝莓方面科技投入较少,很多大专院校、研究院所、农业技术推广站等相关部门还缺乏对蓝莓的了解和认识,急需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专业技术和培训队伍。另外,蓝莓的突出优势是其附加值高,不足之处在于其不易保鲜,如果蓝莓鲜果没有经过预冷和严格的分级、冷藏保鲜处理,就混杂在一起上市,无法提升其附加价值,体现良好的经济效益。虽然国际上蓝莓冷藏保鲜技术已较为成熟,但因广东省采收期正值雨季,所以,需要研究适宜我省气候条件的预冷、保鲜技术。
办 法:
1、加强规划和扶持,培育蓝莓产业链
加快出台蓝莓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以推动粤东北山区经济发展。首先,结合粤东北山区各地实际,按照“适区发展、适度规模”原则,科学制定蓝莓种植规划。在种植技术上,积极引导,科学种植;在发展模式上,鼓励规模化经营,并结合粤东北山区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推广蓝莓采摘园模式,开创生态旅游观光特色农业;在产业发展上,加强科技研发,推动蓝莓浆果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其次,给予蓝莓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支持。第一,设立专项资金扶持蓝莓这一新兴产业,为蓝莓种植和加工建立相应的融资和保险体系;第二,对有经济实力、市场开拓能力强的战略投资主体提供信贷等支持,积极打造蓝莓产业发展基地,以加快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第三,培育和支持采收、贮存、初加工等蓝莓相关企业的发展,建立蓝莓产业深加工体系,形成产业链。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蓝莓种植所需生态环境
第一,对各地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以及水源、交通、电力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优选出土质适宜、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土地,通过租、购、收等多种方式对土地进行整合,以优惠价格提供给蓝莓生产商使用;第二,对准备作为蓝莓生产基地的区域,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改土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电、路”三通;第三,结合粤东北山区碳汇林及生态公益林建设,将蓝莓等特色品种纳入其中,亦可从根本上解决蓝莓种植所需的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问题。
3、加强科技研发和投入,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第一,与有关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加快培养一批蓝莓种植、加工等专业人才;第二,以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主导,邀请蓝莓专家担任技术顾问,为企业和农户讲解蓝莓种植技术,培养技术骨干和熟练工人,并提供适宜的蓝莓种苗繁育和售后服务,实现蓝莓产业科学发展;第三,针对我省的气候等条件,加大对蓝莓种植、冷藏、保鲜和加工技术研发投入,在科技立项中予以倾斜;第四,对蓝莓酸奶、蓝莓果酱、蓝莓果汁、蓝莓酒等蓝莓果的附加产品研发加大投入,提升蓝莓产品附加值。建议建立广东省蓝莓浆果研究中心,聚集各方面人才集中精力攻克产业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