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服务平台的广东省城乡社区养老服务建议

2016-12-16 02:21:07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案第20150039号

案    题:基于云服务平台的广东省城乡社区养老服务建议

提 出 人:民进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综合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基于云服务平台的广东省城乡社区养老服务建议

民进广东省委员会

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趋势,以及我国老年队伍数量的庞大和“未富先老”的国情,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广东省也不例外。近年来省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老年服务事业发展迅速。家庭养老力不从心,政府机构养老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养老面临社会化、产业化和信息管理智能化的严峻问题。基于云平台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将成为解决现阶段养老问题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广东省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

(一)开创了社会养老服务新模式

在“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公民互助、规范推进”的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基础上,构建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营模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管理方式规范化的社会养老服务体制机制。

(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逐步形成了财政、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新建和改扩建市、县(区)社会福利机构,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机构。二是全省实施“千间敬老福星工程”,对全省1046间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敬老院的供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三是在街道、社区兴建“星光老年之家”。

(三)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快

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以保障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为重点,借助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

(四)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初显成效

养老服务机构吸引了一大批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养老服务机构已开展引入专职社工或购买专职社工服务;城市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引入志愿者为老人提供义工服务。

二、广东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

居家养老服务,解决了部分老年人的一些基本问题,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受到了老年人的欢迎。但此项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养老服务信息不对称,难以提供高效服务

预计到2015 年,广东省老年人口将达到1288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64%,8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84 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来自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层面的老年人,全省现有的老年服务体系和机构都无法满足所有老年人的信息需求,养老服务信息不对称,同时也难以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内容。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刚刚起步,支持系统尚未建立

目前广东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还处于探索阶段,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示范”活动主要是依靠筹集的福利彩票公益金开展,覆盖面较窄。场地供应和资金投入不足,社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匮乏,缺乏服务实体,缺乏专业服务人员。各地还没有建立起居家养老支持服务制度,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社区资源分散,社区为老服务志愿活动尚处于自发状态。

(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尚未形成一定规模,不能满足老人市场的需求

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仅靠政府给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项资金和一些企业和个人的捐助资金供给明显不足。导致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规模难以扩大。

(四)服务对象和方式相对单一,不能满足老年群体个性化的需求

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看似提供很多的服务,实际只是偏重于简单的家政服务和护理服务,对老年人的精神和心理层面的需要没有足够的重视。并且服务对象和方式相对单一,不能满足庞大复杂的老年群体的需求。同时现有的社区居家养老更多的只是考虑到健康老龄化,而对积极老龄化,成功老龄化,和谐老龄化,即对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等基本没有也难以体现。

(五)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有待不断创新,信息化养老是趋势

在“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探索中发现:服务面窄,无法惠及所有老人;服务信息不对称,难以提供高效服务;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功能相对薄弱,不能很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社会资源利用率不高;人力资源供给相对不足,服务队伍的规模、素质有待提高;资金不足,渠道单一。智能化、信息化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将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三、基于健康云平台的广东省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策

(一)树立信息化养老服务理念,为老年人提供新型的养老解决方案

信息化养老是以信息化养老终端采集数据为基础,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物联网等手段建立系统服务与互动平台,通过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来满足老年客户在老有所为、安全看护、健康管理、生活照料、休闲娱乐、亲情关爱等方面的养老需求,从而为广大老年群体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养老解决方案。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云计算打破了传统思维,使人们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类传感器和计算网络的实施连接,让老人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健康状况和出行安全)能被子女远程查看。信息化养老操作方式,由政府牵头,借助各类社会资源,以老年人需求为基础,以智慧感知终端为手段,以云服务平台为支撑,实现基于云平台的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

(二)构建社区新型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高质量居家养老

构建社区新型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综合信息服务。该平台包含老人基础信息库、老人服务资源及队伍建设管理系统、智能呼叫中心服务、老人救助管理、“老有所为”服务 、老年人服务券管理、统计核算“政务通”系统、远程居家养老及虚拟社区、应用维护管理系统、移动智能通信终端构成,同时配套一套科学规范的平台运营管理制度及业务处理流程。该类智能化养老平台点对点的信息支持老人的日程生活,包括日程管理的提醒,健康服务信息的提供等,也可以应用于机构养老、养生养老、健康养老、异地养老、休闲养老等其他养老方式,有效改善各种养老方式的服务能力和质量。

(三)建立以“老有所为”为主的“四化”“六有”服务体系

“老有所为”指的是老年人以自身需要为基础,在自愿和量力的前提下,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所参与的有益于社会、家庭或个人发展的各项活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合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为老年人实现 “老有所为”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社会环境、 家庭环境等外部氛围,提供信息平台,实现 “老有所为”,建构“四化”: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成功老龄化、和谐老龄化;“六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四)创设“老年服务银行”和“服务卷”管理模式

“老年服务银行”指在自己力所能及时多做一些爱心服务,爱心服务时间可以存入“爱心时间银行”,自己年老或其他原因需要别人提供服务帮助时,可从“爱心时间银行”提取兑现之前存入的爱心服务时间,免费获得相关爱心服务。

将政府及慈善机构(人士)提供或赞助的资金、物品以“老年人服务券”的方式在平台登记,同时整合老年人服务或老年人商品供应商,为有需要的老年人科学发放老年人服务券,让老年人用服务券方便地兑换其所需的康乐活动、培训服务、日用品等服务或物品,体现“老有所乐”的现代生活方式。

(五)建立养老培训体系,推动再就业工程

基于云平台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需要大量的专业服务人员,以及老年人自身的健康管理和家庭关系促进等培训,因此建立养老培训体系,提供颐康护老教育及支持服务,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提供保障。另外,政府可以将居家养老服务列入社会公益性岗位,培训可以把最需要得到生活照料的老年人与最需要就业援助的失业下岗人员这两个特殊群体结合起来,既扩大就业渠道,促进失业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又有利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

(六)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合作的智能化养老运营模式

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予以适当的政策扶持,构建“公益化为前提、社会化为基础、市场化为补充”的信息化、智能化的养老运营模式,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办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