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第20150051号
案 题:实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促进我省区域协调发展
提 出 人:台盟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环保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理由: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愈发重视我国的生态文明和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建立生态补偿制度”;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四中全会更加强调,“制定完善生态补偿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基于此,我国各地积极开展流域横向水生态补偿实践探索,形成了多种补偿模式,其中也包括我省的东江流域。
一、我省流域基本情况
我省河流众多, 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43条,大部分是顺着地势由北向南流。多年来,我省在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饮用水源,强化流域综合整治,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当前,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重点流域区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我省在东江流域采取类似生态补偿措施。一是成立了流域管理专职机构、理顺了省内水权管理体制。二是颁布了多项专项法规,为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奠定了法制基础。三是树立了生态付费意识,并建立了多样的补偿方式。各种补偿项目虽未明确以生态补偿的名义进行,但实际产生的是生态补偿的效用。
二、我省加快实行流域补偿工作的必要性
我省水污染防治形势仍然严峻。一是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二是结构性与格局性污染仍然突出。三是上游源头地区高速发展,我省江河源头水质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四是突发环境事件多发频发。五是环境保护法制、体制和机制尚不完善,投入仍然不足,环境监管执法力量薄弱,环境保护的刚性约束仍需加强。
我省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多年来,我省大多数地处河流上游地市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这些地区是经济相对贫困的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强烈,导致流域上游区发展经济与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
东江现行的流域生态补偿是激励流域生态服务供给、提高流域生态质量、推进流域绿色转型的有效形式。但总体来讲,还存在结构性政策缺位,实施公平、公正的流域生态补偿难于达到应有的效果。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进一步快速发展,流域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和流域上下游区域协调发展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加快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步伐,既是贯彻四中全会“制定完善生态补偿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也是生态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办 法:
建议:
一、率先省级立法,构筑流域生态补偿制度
我国目前尚无专项生态补偿保护法律法规,建议我省率先制定《广东省流域生态补偿条例》,以保证生态补偿制度的有效实现。通过立法,明确省和地市政府保护生态的法律职责以及相互之间的权责利分配,理顺省市政府、相邻区域、流域上下游的生态效益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确定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就体制、机制、程序、方式和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明确生态补偿领域、补偿范围、补偿对象、资金来源、补偿标准、考核评估办法等。
二、建立健全机构,完善流域生态补偿体系
建议上下游相关部门建立流域生态补偿联席办公制度,负责处理资源分配与生态补偿中的重大问题的协商;省市有关厅局委办设立协调机构,加强对生态补偿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研究解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同时,授予我省韩江、东江、北江和西江流域管理局环境协调、监督、执法等相关权力。
三、设立专项基金,确保生态补偿资金来源
流域协同治理和流域生态补偿是系统化工程,建议省市政府设立专项基金。省基金主要负责跨市流域的生态补偿;地市基金主要负责本辖区内重点生态功能区、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及流域的生态补偿。同时建立激励惩罚机制,将跨界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状况、行动计划实施情况作为资金分配的参考因素,实行以奖促治。可以采用征收生态使用费、发行生态福利彩票,或者发行环境生态债券等方式来筹集资金。
四、探索市场激励,试行流域区域水权交易
实施流域生态补偿既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水权交易是流域生态补偿市场化的基本途径。水权交易的核心内容就是上下游之间的排污权交易和水源涵养地与清洁水使用者之间的环境资源利用权交易。排污权交易是流域生态补偿市场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实质上看,排污权交易是运用污染权的市场交易机制来实现?染控制和生态补偿的一种环境经济手段。除了排污权交易,企业还可以通过支付水资源价格和购买上游电力等市场方式,开展补偿。我省率先试行建立上下游之间或水源涵养地与清洁水使用者之间的水权交易是十分必要的。
五、综合运用政策,保障流域生态补偿实施
流域生态补偿是系统工程,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一是建立绿色 GDP 核算制度,在考核时既要考虑经济增长,又要评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二是建立和完善流域保护“异地开发”模式,上游地区转移一部分污染产业到下游地区发展,下游地区也可以把一部分污染少、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的产业转移到上游地区发展。三是引入智力补偿方式。提供无偿技术咨询和指导,培养(训)受补偿地区或群体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输送各类专业人才,提高受补偿地区生产技能,技术含量和管理组织水平。四是实行信贷优惠。制定有利于生态建设的信贷政策,以低息或无息贷款的形式向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行为和活动提供小额贷款,可以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启动资金,鼓励当地人民从事生态保护工作。鼓励金融机构在确保信贷安全的前提下,由政府政策性担保提供发展生产的贷款。这样既可以刺激借贷人有效地使用贷款,提高行为的生态效率。
六、引入社会监督,扩大流域生态补偿参与
一是公开重点流域生态保护状况。省确定全省重点流域名单,向全社会公布生态保护状况,接收社会监督。二是引入第三方评估。由第三方机构对流域生态保护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向全社会公开公布。三是发挥公众切实参与生态补偿,使其成为生态保护的重要主体。让生态补偿真正惠及当地居民,让老百姓感受到生态补偿的实惠,营造珍惜环境、保护生态的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