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第20150056号
案 题:以物流产业推动广东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提 出 人:民建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和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东拥有众多沿海港口,及海外华人华侨资源,广东在21世纪重振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进程中,责无旁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成将是由多个国家、多个贸易集团和多个物流企业实施全方位的多种创新模式下的多元、开放的合作进程。所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给物流业向外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商机,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我们以更宽的视野,更新的谋略,更多的创新和更活跃的思维进行谋划。
一、广东现代物流业的现状
在物流产值方面。广东省是全国的物流大省,2013年,全年社会物流总额超过16万亿,约占全国的8.2%,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为6.78万亿元,年度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的大关,同比增长10.9%,占同期全国外贸总值的26.2%。目前广东的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企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速向现代物流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国际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广东省虽然物流总量名列榜首,但仍然和全国一样面临着国内企业外贸成本不断增加,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的不断下降和加工贸易持续低迷及产能过剩等问题,这些因素已经成为制约国家今后国际物流贸易发展的关键点,目前广东现代物流行业主要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物流基础设施不强。物流建设用地矛盾突出,物流用地指标解决难度大;市场竞争不够规范,部分企业诚信缺失;企业盈利能力偏弱,偏低的利润率将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货运场站、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市场自由发展状态,现有物流企业规模小、服务方式和手段原始单一等;消费模式转型提升快,商贸物流发展相对滞后;商贸物流企业“小而散”,制约商贸领域供应链的发展。
2.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目前我省物流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广东物流发展的瓶颈。虽然全国普通高校开设物流专业的已增至100多家,广东高职院校中开始物流专业的也有17家,但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企业需求。
3.物流企业资金压力大。营改增后,物流企业税改中税率调幅度较大,可抵扣的项目比重较低,进项抵扣范围较小,企业税负有所加重。在融资上,物流业资金需求量大,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长,普遍存在融资瓶颈。企业普遍反映,行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银行贷款仍然是主要的融资渠道。行业缺乏产业基金、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融资模式,融资成本较高。
4.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在行政审批上,物流企业普遍反映,许多地区不允许物流企业设立非法人分支机构(非独立核算的分公司、经营网点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各种理由不予办理营业执照,或者设置较高门槛作为前置审批条件。另外在物流用地上,大部分企业反映物流用地价格有所上涨,仍然处于高位运行。
办 法:
二、构建新丝路新物流的建议
(一)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助推中小物流企业健康发展。
制定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强物流发展战略规划、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融合。充分发挥广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双向开放窗口和海陆枢纽作用,推动东盟和粤港澳台共用出海口建设实现新突破,促进东西要素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置,汇集物流产业信息流、技术流和人才流,
设立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保障政府投资重点物流项目建设,以及实施财政补贴、奖励扶持、人力引进、物流土地倾斜等优惠政策鼓励物流企业发展。
提高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和社会化水平。支持企业共用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发展。支持商贸物流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大力发展共同配送,支持传统仓储企业转型升级,向配送运营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发展。
改革投融资体制,解决"融资难"。搭建企业融资平台,拓展拓宽融资渠道,重点支撑物流基础设施,增加产业基金、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融资模式,降低融资成本。革行政审批制度,允许外地物流企业设立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放宽前置审批"门槛"。
(二)拓展港口腹地,支撑物流需求平稳增长。
强化港口揽货体系。通过在异地设立揽货网络或分支机构、与外地货代合作、吸引外地货代企业在粤设立分支机构等途径,拓展出口货源市场;加强与重点船公司的沟通与合作,加大国际中转拓展力度;加强与钢铁、电子、纺织、石化、汽车、发电等大货主合作,巩固现有基础货种货源,稳定和拓展其它大宗货物货源市场。
大力推进海铁联运发展。以运输价格、运输组织、信息互通等多项功能引领海铁联运发展;以货源开发、市场服务、多元化发展建设创新体制模式。优化广东各港口现代集疏运体系,拓宽港口域内陆经济腹地和辐射范围。巩固和加强集装箱班列开发建设,打造精品班列品牌。开发和培育铁水联运市场主体,支持港口、航运和铁路运输企业发展铁水联运业务,鼓励和支持船公司参与铁水联运业务。
继续推进"无水港" 开发建设。转变"无水港"的服务功能,通过无水港的功能联动、规划联动、信息联动和运营联动,逐步完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海关、检验检疫、信息等服务功能,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推进"无水港"向物流园区转型发展,扩大无水港的辐射区域。加强现有无水港布局及基础设施建设,依托铁路站点,在有条件地级市建设无水港,重点推进韶关、清远、肇庆、云浮等地区无水港建设,不断完善无水港网络布局。
发展港口企业联盟。加强与各地市、港口的合作,继续利用港口联盟这一平台,以资本为纽带,通过管理、技术、业务等优势输出,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佛山、广州、深圳、湛江、珠海等省内港口有效资源,形成以广深为核心,诸多卫星港的空间布局,加强协调全省各港口、保税区,避免自相恶性竞争。
(三)拓展与东盟在物流的合作,推动广东现代物流发展国际化。
广东和东盟等国家物流合作应从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合作、物流标准化的制定、物流标准化的应用三个方向发展。应加快推进外联东南亚、南亚,内接周边及内陆腹地的海陆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抓紧建设广东经桂、滇至越、缅、泰等沿线国家的铁路动脉,构建"粤港澳─西南省份─东盟国家"国际综合物流大通道。广东港口在保证自身进出口数量优势的基础上,改革经济金融商贸等相关政策,改变"在国际中转货物处理上的劣势"的地位。应加快与东盟合作,共同探讨物流发展的途径。积极拓展与东南亚国家在海港运输、物流仓储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不断改善集疏运基础条件,提升物流服务综合水平。积极开拓南亚、西亚、非洲东海岸等印度洋沿岸地区新兴市场;深化粤台经贸合作,吸引台资企业借道广东拓展东盟出口市场,实现互利双赢。
(四)推动跨省物流大通道的建设,承载新海路国家战略门户 。
加快推进"粤苏皖赣四省物流大通道"的商贸物流合作项目。构建以广州、珠海、惠州、潮州、湛江五大港口城市建设五大桥头堡,以五大桥头堡内连京珠、京九、东北、西北、西南五条物流大通道,共同面向国际市场,构成广东省承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门户"的发展思路。
深化泛珠的物流合作,打通海上丝绸之路的物流经济通道。应充分利用泛珠平台,成立泛珠区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从国家、泛珠区域、省区三个层面同步推进合作事宜。与广西、云南共同参与沿江产业的投资开发,建设西江船闸、港口、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共建西江现代水运物流体系,共建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争取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等相关政策在泛珠区域先行先试,强化进出口贸易和双向投资,合作建设一批经贸示范园区,形成泛珠区域与沿线国家之间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合作格局。
(五)完善贸易物流体系,助推新平台建设与发展。
建立符合进出口仓储需要的各类专业化、标准化保税仓库和相应物流系统,建立进出口中高端消费品交易市场和高附加值工业品交易市场,重点建设以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区域为重点的进口商品市场体系,力争在全省范围形成若干个在全国甚至全球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进口商品集散地和分销中心。
完善贸易物流服务功能,提升贸易新平台服务水平。加强与船公司合作,继续优化调整省内的海空港航班航线,增加国外贸易指定广东各港口的航班航线。积极开发新的高附加值商品进口专业市场,扩大贸易新平台服务范围。适应中高档进口商品小额、小批量、多批次配送要求,构建城市配送体系,鼓励物流企业落户贸易区中,开辟贸易区进口商品内销配送线路。
加快贸易物流融合发展,助推供应链一体化发展。培养现代贸易物流集团企业,加快供应链管理主导的贸易与物流企业融合发展。实施大集团带动战略,依托家电、家具、陶瓷、纺织、服装等具有广东特色优势的经济区域,鼓励大型贸易集团向国际贸易供应链运营商转型。
(六)扶持物流园和电商发展,促进电商集约化发展。
建立互联互通的物流信息网络,进一步提高联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设立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物流产品展览展示中心,建设诸如区域性国际商品交易平台、中国东盟综合类大宗商品出口加工和中转电子商务平台等合作载体。支持各市申请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申报试点城市,试点建设"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按照"平台+园区"的思路,建设"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物流与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推进和跨境电商合作,全力以赴支持"广货网上行"与跨境电子商务等贸易合作。
当前,广东正处于由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过渡和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展,是广东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同时也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需要,新一轮以物流通道连接"新大陆"的梦想已经迈开了第一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