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广东省“梯度型”养老模式的建议

2016-12-16 02:21:06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案第20150062号

案    题:关于构建广东省“梯度型”养老模式的建议

提 出 人:民建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综合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一、案由

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OECD的人口发展预测,从2015年至2035年的2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增加一倍,达到20%,2050年老年人口比例将增加到30%,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自2013 年9 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来,各部委又连续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养老机构规划、养老金并轨等被提上议事日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转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剧,相对单一的养老模式越来越不适合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被弱化,机构养老逐步被人们接纳,而社区养老等模式也成为养老模式创新试点方面的新景象。

根据《广东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人口预测数据中方案计算,2010至2020年间,老年人口数量将进一步扩大,年均增加28.86万人,年增长率为4.32%。2020年老年人口规模为951.00万人,是各年龄人口中数量增长最快的人群。预计到21世纪30年代,广东的老龄化速度将达到高峰,其后增幅开始回落,但老年人口继续增加,老龄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至2050年,老年人口数将为2155.1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2.62万人,老龄化程度达到23.77%,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的行列。

广东省政府在养老政策和制度的安排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没有真正解决困扰我省养老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很多工作尚处在研究和探索阶段。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日益多元化的养老模式背景下,如何寻找到一条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养老产业新模式,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现状分析

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对广东省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探寻合适可行的养老模式几乎是解决老龄社会养老问题的基本手段,是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最终落脚点,因此探索并推行新型养老模式势在必行。广东省现有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分别为家庭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和机构养老模式。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快速老龄化、未富先老、城乡差距大、养老需求大等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1.人均床位数少

目前,广东省养老公寓数目少、床位少,有些地区不足老年人口数的1%,养老服务设施相对滞后;政府对老年人的住宅建设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资金投入不足、缺少配套设施,管理不善。

2.养老机构投资少

多数养老服务机构政府投资少,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方面投入不足,充其量是“老年集体宿舍”,房间构造简单、功能单一、档次低,含卫生间的住房少,带厨房的更少,没有足够的室外活动场所。

3.养老机构地区差异明显

养老机构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带有强烈的国家福利的色彩,因此,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广东省在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上也存在区域差异。总体来说,粤东等经济基础雄厚的地区,养老产业发展相对较快,而粤西等贫困地区的养老机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人均床位拥有量较低,供需矛盾突出。

4.养老产业未形成“产业化、社会化、规范化”

目前,广东省处于养老地产多为“商业盈利性、现有老年公寓具有盈利性事业、市场化经营”的特点,基本属于商业范围;养老地产受众群体有限,现有老年公寓仅为中高经济实力的老年客户提供个性居住条件和人性化服务;仅有部分发达城市的个别开发商开发了老年住宅,但都是资金实力非常雄厚的开发商;广东省老年住宅未形成“产业化、社会化、规范化”;无真正针对老年生化、消费习惯、心理特点等方面研究、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社区管理、设施亟待完善;另外,养老地产开发面临着土地资源昂贵、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养老地产与社会资金未能挂钩等一系列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虚弱指数(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变量、肢体功能状况等28个关于躯体健康变量构造,值越大代表身体越虚弱)也在增加。而从70岁开始,老年人身体虚弱程度逐渐转入快速增长阶段,因此拟将70岁作为年龄分割点。70岁以下的为身体较为康健、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老年人,鉴于大部分老年人更愿意在家养老的倾向,社区养老模式更适合他们;而70岁以上的为活动不便、生病频繁的老人,在家养老无法满足他们对于医疗水平的较高要求,为此可在广东试点城市的城郊建立大型综合的养老社区。这样,不仅方便子女在闲暇时间进行探望,也能让老人在不远离自己曾经生活城市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照料。当然,养老社区也接收70岁?下有意愿入住的老人。需要注意的是,大型综合养老社区因其服务对象的高龄化,应注意配备高水平的医疗设施,并能够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层面的生活需要。下面将针对大型综合养老社区的构建问题展开相关讨论。

(一)从年龄结构进行“梯度型”养老模式划分

鉴于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所具有的优势,我们提出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老人的新型养老模式——梯度型养老模式。

首先根据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将其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70岁以下、身体较为康健、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老年人,鉴于大部分老年人更愿意在家养老的倾向,社区养老模式更适合他们;

第二类为70岁以上、活动不便、生病频繁的老人,在家养老无法满足他们对于医疗水平的较高要求,为此可在广东试点城市的城郊建立大型综合的养老社区。这样,不仅方便子女在闲暇时间进行探望,也能让老人在不远离自己曾经生活城市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照料。

(二)将中端消费群体定位于养老社区的主消费群

养老机构的入住率与市场定位有很大关系。中端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和服务供给往往比较健全,而且收费标准能被大多数中等收入家庭所接受,入住率一般较高。而一、二、三城市中高端养老机构则因收费、选址和服务的错位,是入住率最低的养老机构。因此我们认为,从养老社区的普惠性上看,顾客定位为中端消费群体较好。考虑到老年人不愿背井离乡的诉求,可将养老社区设置在广东省部分城市的郊区,同时方便子女探望。

(三)健全多标准的医疗服务体系

相比于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大型综合养老社区的优异之处在于它能提供即时周到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因此,医疗设备的配置至关重要。这里延续之前的划分方式,将老人分为两类:第一种是完全可以自理的健康活跃老人,一般在75岁以下;第二种是需要半护理或全护理的老人,一般在75岁以上,需要配备相应的医疗护理人员及设备,这是大型综合养老社区的最初及主要服务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会不断下降,照顾需求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因此,大型养老社区应该按照一定配比(如1:2)为上述两种老人提供不同标准的居住产品及医疗配备,以满足他们在不同年龄阶段对居住和医疗服务的要求。

养老社区的基本医疗服务如下:

(1)社区内应设立社区医院,提供医疗康复及护理等服务;

(2)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疫苗注射与体能检测;

(3)为老人制定日常养生计划,使其健康快乐的生活;

(4)设置全天候监控中心,确保高效率的紧急医疗救护功能;

(5)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养生咨询。

(四)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大型养老社区对于医疗配套的高标准严要求,自然提高了养老社区对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的要求。

一方面,应大力培养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目前,广东省社会工作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高校刚刚开设社会工作课程,社会重视程度不高。未来应积极鼓励学生及社会相关人士就读有关专业,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另一方面,完善社区服务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社区服务从业人员具有与医师、律师和会计师相同的职业特点。推行资格认证制度,有利于改善社区服务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普遍偏低的局面,提升社区工作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广东省虽已推行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制度,但是这一制度才刚刚起步,仍需大力推进:一是规范资格认证考试的命题工作,补充并完善工作标准、培训教材和命题题库;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考试的认知度,扩大资格证书的社会影响力;三是要建立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考务管理系统,对资格评定的实施过程实行规范化管理;四是构建资格认证的再认证制度,通过定期考核不断巩固社会工作者的相关知识,以保障工作水平的稳定性和合规性。

另外,针对社区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生活需求的不同,专业人员应按照自身技能分为医疗护理人员、一般性养老服务人员、安保人员及环卫人员等,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务。

(五)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打造“养老一卡通”

鉴于目前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服务,可以考虑在未来实现老年人养老信息化、养老档案电子化。老年人除拥有身份证外,还有独一无二的“养老证”,里面包含每个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养老情况、子女情况等一系列的信息,方便随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态。同时,在多个城市如广州、深圳、梅州等地分别修建大型综合养老社区的情况下,若老年人希望到另一个城市享受更为优美的自然环境或者更方便探望子女时,能通过信息化的网络大大简化手续办理,仅仅提交申请就可以进行迁移。养老社区的信息化建设需满足下列要求:

1.多层级安全布防

老人档案、养老记录、医护记录是老年人养老方面的重要资料,也是将要执行养老服务的依据,因此它在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上有较高要求。养老社区要对不同的使用人员授予不同的使用和管理权限,防止无权限的人员阅览、窃取、篡改电子档案、养老记录、医护记录等信息,因此老人电子档案系统必须要建立一套高度可靠的安全机制。系统应具有提供用户名+密码身份认证、密码保护、数据库安全性、表单安全性、文档安全性和域安全性等多层次的安全设计,确保养老系统在养老社区的安全运行。

2.保留电子文档修改痕迹

为了保证电子档案的原始信息、确定相关责任,各种养老系统都需要能对各种修改行为进行有效跟踪,并形成相应的流程跟踪报表。系统应集成Word和Excel等办公软件作为文件编辑工具,在收发文处理过程中可以完整保留每个经手人、护理人员的修改痕迹。对不同人员的修改痕迹需以不同的颜色显示加以区分,并能在修改区域标识修改人姓名及修改时间等信息,保证老人电子档案文件修改的严肃性和责任性。流程管理者还可以实时监控本流程中的所有流转程序的办理情况。

3.搭建养老社区共享平台

随着互联网日益强大和3G移动时代的来临,老年人可以不仅仅在一个城市的养老社区生活,远程养护、医护、医学资料、历史档案等信息的远程共享和操作成为重点需求和趋势性需求。远程医疗会诊系统通常由视频通信、会诊软件、可视电话三大模块构成,包括远程诊断、专家会诊、信息服务、在线检查和远程交流等几大内容。这样,不同城市的养老社区可以做到资料共享、资源共享和技术共享,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

(六)设立“时间银行”的义工激励制度

为鼓励民众积极做义工照顾老人,养老社区可建立“时间银行”体系,将义工在养老社区的“服务时间”储存在“时间银行”中,等义工步入老年之后再“取出时间”,获得相应的照顾,或者如同货币一样将“服务时间”“转账”给亲戚朋友。

“时间银行”是记录义工服务的重要载体,用来记录服务的具体项目和时间,每次做了相关服务,都可以及时记录下来。“时间银行”里的“服务时间”可以看作虚拟货币,让拥有“时间货币”的人在需要的时候“购买”服务和帮助。将“时间银行”引进养老社区既可以鼓励群众积极加入义工队伍,又考虑了经济承受力,让收入偏低的群体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可以免费享受相应时长的养老社区服务。

为提高社会各界对“时间银行”的认识程度,养老社区可进行“时间银行”的宣传普及,有效利用义工资源,在全社会建立起一种互帮互助、爱心奉献的良好社会风气,进而加强“时间银行”的建设。在构建“时间银行”时,需先对社区内的老年人口比例、老年人养老需求和各类服务机构数量等多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再根据场地、资金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时间银行”体系的建设规划。在义工服务内容上可形式多样,医疗、文娱、家政等均可纳入,在满足老年人各方面生活需求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社会对“时间银行”体系的重视程度。

办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