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第20150070号
案 题:促进广东经济均衡快速发展的建议
提 出 人:民建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综合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的精神,尽责履职关心局势并提出决策参考意见,民建广东省委员会报经省委统战部同意,配合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年度专题,成立由陈海副主委牵头、参政处长杨继光负责、邬锦雯教授主持的专家调研组,于2014年7-8月分赴珠三角(广州、佛山、肇庆),粤东(梅州、揭阳)西(云浮、阳江和茂名)北(韶关、清远)和江苏(无锡)浙江(宁波)等地进行调研商讨,力求广泛客观地掌握地方和基层的动态和意见,在深入揭示问题和难点的基础上,以法治和民生为主导思想提出促进我省经济均衡快速发展的几个方面建议。
一、当前经济形势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广东作为经济强省,创造了发展的奇迹,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较成熟的产业和技术基础,包括环境的治理开展也比较早,房价的控制相对较稳,全国纷纷上榜的“空城”广东还没有入围。但是当前的问题也很突出:
(一)投资结构严重失衡,居民收入增长相对迟缓
深入分析的话,宿命的国内外经济危机论似乎给中国的发展披上神秘的枷锁,事实上经济问题取决于人为因素。目前广东经济的主要问题是,总体固定投资高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有技术含量和与国民生活最相关的投资负增长,生活必须品价格上涨最高,居民纯收入增长较慢,综合看经济增长乏力。
先用一些数据说话,广东省2013年统计公报显示生产总值GDP增长8.5%,其中东西两翼相对较快,国企利润增长超过其他企业一倍以上。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3%,增长最快的是采矿业91.5%(其中能源为228.0%)和建筑业107.5%,随后是服务业63.6%和交通运输38.6%。 但是金属冶炼和加工业负增长却达到-18%,特别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为-12.0%,运输设备制造业-1.4%,教育也只有3.4%;(但是同期外商直接投资中,教育增长2018.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99.2%、金融业349.1%、卫生和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达到98%,建筑业则是-54.4%)。主要工业产品增速最快的是LED(节能材料)88%和有色金属71%,交换机的38.7%和轿车34%也较快;消费品零售增长为12.2%,其中建筑和装潢类为43.9%,出口增长10.9%,其中集成电路达到138.8%,进口增长主要是成品油。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为7.8%和6.9%%,消费价格CPI为2.5%,主要是鲜活食品和居住等必须品上涨。此外,总人口增长率约6%,蓄水增长约10%。
统计反映出,广东投资增长还集中在粗放高排放高能耗的采矿、建筑和运输,而相应需要技术含量的冶炼或运输设备制造加工也负增长却最大,同时紧接着的是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教育等对社会发展和居民权益直接相关的投资抽血式负增长。从外资的介入性可看到市场的失衡,同时也反映的发达国家资本的优势。不快速引导投资结构软化和均衡化,表面上看到的是环境不可承载,实际居民的内心不可承载才是问题实质。
(二)政府职权责待理顺,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均衡
政府的社会分工是公共产品提供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于追求公共产品的最大化,现实中社会主义理想和理论是对人类文明的推动和贡献,发达国家不断提高的的交通、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就是对市场竞争替代的一种制衡和稳定。政府能提供高品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量决定了其效率和地位,GDP是只实现职能的一个工具而从来就不是最终目标。因此,地方政府坚持目标职责定位清晰,才能让决策设计有改革的眼界、胆识和创新。例如,地方发展的总体规划做为一种政策目标纲领,常常缺乏对公共产品提供的责任感,上位规划大都大而全,诸多掣肘和权限,缺乏创新激励;到了具体实施规划,无数的文件和条条框框下,不犯错误就只能粗犷重复各种口号和原则。
十八大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基本原则,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公共产品供给在依法治国的目标下,就是人人可以享有的公平权益,目前广东公共产品不单只是总量不足,而且焦点是严重的不均衡,很多农村基础设施网还极其薄弱,人才和资金依然源源不断的在流向供给高的地区,导致广东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差距成为一个大难题。
单一的鼓吹市场化其结果就是过度竞争替代,无意义的替代所影响的生存链很长,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无序浪费,成为造成粗放短视经济的根源,政府直接参与市场淘汰和扶殖,竞争就更为惨烈,也就是所谓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对实业主的调查明显反映出过度竞争和干预下无法长线做研发,最后伤害了整体经济的后续力。先进的工业化所推动的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梦广东梦的共识之路,因此发挥法律的作用,务实为民地加大公共产品及其均衡供给的水平,建设环境友好的企业公平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达到安居乐业是党委决策和政府执行所追求的最实在的小康理想。
办 法:
二、对促进广东经济均衡快速发展的四点建议
经济均衡快速发展是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前进方向的基本保障,也是一个不懈努力的中心工作。
(一)以法治引领汇集改革发展的凝聚力
十八届四中全会深刻总结立法、执法、司法、信法中的各种严重问题,反复强调党的领导,明确依法决策,发挥政策和法律的各自优势,促进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互联互动;同时也强调了政府依法行政,要求各级政府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依法进行决策和执行的逻辑关系,体现了公平基础上的效率,这就是要求各级政府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的决策。调研组走访江浙一带,虽然各级部门都很有些迷茫感,在期盼好的政策指导,但是可以看到一种对党的政策坚定的信心,高度的凝聚力就是解决问题、实现发展目标的基本保证。但在广东走访过程中不时可以感受到,对当前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常常存在消极抵触的情绪,对此建议广东总体还要加强学习补课。
信仰的迷失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衰退。四中全会指出了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对社会主义法治树立起坚定的信念,才能有积极有序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来改变一些宗教信仰的冲突落后和消极影响。建立法治广东,需要党委领导民主科学的立法,依法梳理党的政策和清理政府职能,创新机制提高效率,例如加拿大实行严格的所得税,公共产品水准却物超所值,政府服务整合外包给相关(保险)机构等办法极其高效便民。行政执法方面亟待肃清,例如选择性执法导致广州等地的著作权纠纷高发,长期积案增加司法成本。当然,从善司法治理贪腐,也是规范市场秩序树立全民信心及信用最底线的一环。
建议政策设计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来释放投资和消费的同时,还要建立起机会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减少各种直接干预型产业政策,坚持地方政策的连续性并铁腕打击恶性竞争保障实业发展的长期研发动力,大幅提高资源税倒逼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开发附加值保护环境,加大处罚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执行食品安全监管的法规和标准等,此外广东省的教育、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业严重不足,应该出台有关的投资指南和优惠政策。
(二)全面提高公共设施和服务水平
建议用三年时间或更长时间调整各级财力和职能投入全省基本民生,包括公平安全的交通、医疗、养老、教育、环境等,建设法治保障的人人充满敬仰的社会,才能吸引人才并充分释放出投资和消费力。
交通问题是普遍反映制约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主要障碍,例如云浮到茂名的一段搓板路,长年未能解决;铁路交通的覆盖还有不少盲点,航空业的布局也不够宽,按照人口分布来规划交通基础设施,是均衡发展的关键一步。比较起发达国家覆盖全面的免费路网,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在一个成熟和发达的社会,劳动和奉献了一生的老人通常是社会最为富有而具消费力的群体,养老问题更是人口老龄化社会更加要未雨绸缪的大问题。完善养老服务法规政策,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引导和监督社会资本建立世界一流而值得信赖的养老服务产业,具有适应和促进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
医疗服务的职责在一个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必须坚持国民信赖的公立医疗体系,在最高度医疗福利化的国家,依然存在效率低下和短缺的问题,这就同时也要依法提供有效的私人服务补充,特别是加强信息技术等手段提高个医疗资源共享和监管,提高医疗整体能力水平。
教育资源全省分布不均衡首先是在义务教育的投入差距,但是也与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当关系密切,不断加大高校集中度的思维导致同化严重,缺乏全局眼光。此外,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非常态,因此又衍生出各种新的问题;儿童权益的保护,最基本的是获得父母的抚育和关爱,这是其他监护方式或职能部门无法完整替代的责任,也不是义务教育和社会服务可以根治的困难,无论什么理由都要依法保障孩子能够生活自己的父母身边。
我省的垃圾处理、治理和利用有了一定基础,建议在珠江三角和大城市按照国际先进标准实现垃圾分类,不但具备产生循环经济效益的前提,同时能够优化经济结构,是一项受到广泛认同的绩效目标,还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素质、城市的形象和及广东的实力。
(三)理顺分配机制形成良性激励
在粤东西北的调研中,均反映了税收制度是需要与时俱进改革的问题,特别是大型央企垄断形成单一经济链的地方,较大程度上占用了当地的包括人力、土地、矿产、环境等主要资源,但是现行税制下的地方税收留成基本不能保证当地基本公共设施和服务达到平均水平,背离了发展的初衷。各地纷纷呼吁能生息基层,让有贡献的地方恢复造血功能。
在地方各级税收上,存在大企业退税或?税的机会很多,暂还不考虑人情关系机会多,而就业容量占主力利润微薄的小企业在税收上却最负担最重。在省级财政制度上,各种资金配套规定的使得本来缺资金的地方获得更少的发展机会。
统计显示国企的利润超过其他企业两倍以上,这是在三公限制出台以前的数字,以及国企普遍工资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加大对垄断产业义务的约束,是一项得民心的工程,优化创业环境最急需限制垄断优势和权力对所有关联市场都通吃的负激励。
(四)约束提高土地和资源的利用效率
用地指标的是全省任何一个地方政府都认为短缺的,无论经济在达到发展程度如何,也无论单位土地的效益如何,有的地方开发强度已经过大还在提高投入密度,有的地方基础设施配套空白土地产出极低,反复恶性循环,使得指标的分配无法解决问题。行政的条块分割使得地方决策的高度和条件受限,因此建议全省考虑大区绩效管理等更可行的探索。
除了土地,广东的矿产资源面临着长期粗放式开发浪费的问题。建议严格执法防范非法竞争,设立负面清单并彰表诚信企业,提高资源税促使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做精做长产业链,避免资源滥用的枯竭,给子孙后代留一个富饶的家乡。
环境问题目前被雾霾推上了风头浪尖,大自然对经济失衡和法律失效的发出了无声的抗议。问题已经旷日持久,例如京珠高速的广州太和段到了夜晚就大量排放浓烈的污染气体,群众长期投诉得不到改善。北京市率先提出了民生建设的主题,可以预测环境治理也将形成一个有规模的产业链。广东加码坚持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建立起无缝的利用、保护、修复和追究法规体系,提高环境资源的保护程度,是民族文明复兴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