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广东城市老年人服务业发展模式的建议

2016-12-16 02:21:06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案第20150096号

案    题:关于创新广东城市老年人服务业发展模式的建议

提 出 人:民革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综合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案由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广东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人在社会人群中的比例逐渐增大,特别是“四、二、一”现代家庭结构已经显现,很多老年人过着孤寡的生活。“老有所尊、老有所爱、老有所依、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用、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老年人的赡养、医疗保障、社会服务等问题的日益凸现,必将对广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影响和挑战。可以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老年人服务业都会成为政府部门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老年人服务业的现状和问题:

  一、缺乏城市老年人服务业的研究咨询机制。

  民间缺智库,老年人服务业的科研咨询机构几近空白。目前广东老年人服务业缺乏专业的研究、咨询、策划、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机构。

  二、民办老年人服务业机构看病问题。

  目前,在广东民办的所有老年人服务业机构中,大部分没有高水平医疗、护理双重功能。着手建立“复合型”民办老年人服务业机构,暨服务机构+医院。民办老年人服务业机构承受不起,在其机构中老年人的“医疗难”问题持续存在。

  三、老年人服务业人力资源欠缺。

  目前广东省7700多名养老护理人员中95%以上没有执业证书。养老护理员主要是“40、50”人员,下岗职工或进城务工者,工资低、工作累、社会地位低,“虐老”现象时有发生。“老有所养”需求巨大,养老护理员不仅缺口极大,而且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护理人员都是院内培训,“养老护理员”培训机构极少。我国民政部要求2015年养老护理员将全面实现持证上岗,现今状况广东难以实现。

  四、老年人服务业机构装修改造资金缺乏。

  目前,广东老年人服务业机构基本上都是民办非企业公益单位,非牟利性,经济效益捉襟见肘,装修改造资金缺乏,经营不利。

  五、养老服务业二元化体制并存成发展障碍。

  养老服务业二元化体制并存,导致公办和民营之间矛盾日益凸显,资源配置和市场竞争出现严重失衡。民营老年人服务业机构收费标准虽然已放开但定价难,因为工薪阶层养老者占大多数,这个群体有一定消费能力,但能力“有限”;若民营老年人服务业机构定价太高,就会将老人“拦”在门外,但同时也必须考虑成本,二元体制并存矛盾不解决,民营老年人服务机构将难以维继。

  公办老年人服务业机构有完善的交通、成熟的配套、优雅的环境,在租金、人力资源成本等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故公办养老机构养老床位需求日趋紧张,已经是一床难求,而民营养老机构养老床位有闲置。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养老床位缺口,特别是中心城区。直接原因之一是土地价格过高,对养老地产没有给予明确的政策优惠和税收优惠,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没有把养老设施当作“刚需”。

  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大多蚀本经营、难以持续。

  广州提倡“居家+社区”的养老模式,使长者无需离开熟悉环境就能安享晚年。现实中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大多蚀本经营、难以持续,徘徊在公益与收费之间。“平靓正”社区养老服务设想需要有良好的政策做支撑。

  七、忽略老人精神需求的多样性。

  传统观念认为,一进入老年阶段,就叫“夕阳红”,退休后就叫“发挥余热”,把人一进入到老年阶段就比作一生中走到了尽头,带有歧视性,充满了灰色的负能量,导致很多入住老年人服务业机构的老年人得不到专业的服务(这在中小型的老年人服务业机构中表现尤为突出),只是单纯地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理方面的需求。老年人入住老人院后,必然是“走着进去,抬着出来”,让老年人困惑,感到这是最后归宿。“老有所尊、老有所爱、老有所依、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用、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成了一纸空话,入住老人院的老人们的业余生活依旧很枯燥,缺乏幸福感。

办    法:

  建议:

  根据预测,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人;2014年至2050年间,老年人口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我们需要将如此巨大消费市场的潜力变成对经济发展的明显拉动力。

  对于“未富先老”的中国社会,探索、创新广东城市老年人服务业发展模式,应该是“成本低廉、不脱离家庭亲情、以社区为依托、以辐射范围1-2公里为片区的养老方式,暨居家+社区+片区为一体的养老方式”,这是政府解决老年人服务业问题的迫切需要的模式。针对机构养老供给不足,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等现状,广东应积极开展社会化居家养老的全新探索,构建起新型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一、应大力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老年人服务机构和医疗保健服务,扩大老年人服务业机构及相关服务供给能力。

  建议广东省有关部门开展“广东城市老年人服务业BOT发展模式”的探索。BOT就是让政府出场地与基础设施,民营资金进入开展经营与服务活动的模式,扩大养老服务能力。  

  二、建议由广东省有关部门(如发改委、老龄委、财政厅、民政厅、商务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统筹成立“广东省老年人服务业基金会”,合理利用福彩基金、公益基金、慈(善)孝基金、民间资金,在此基础上,各地建立相应的老龄产业融资平台,鼓励扶持转型的金融机构和老龄金融专业公司在开展老龄金融业务的同时,开展老龄用品和老龄服务投融资业务,鼓励公益基金向老龄产业拓展,开展人员培训、研究咨询,助推广东省老年人服务业的发展,解决养老护理员和咨询机构缺乏的问题。

  三、建议广东各级民政部门信息网络要实现互联互通,建立大数据,对老年人服务业监测常态化,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并与医疗信息网络相连,形成双向转诊机制,解决养老看病难和专病托养等问题。

  四、建议规划广东城市20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

  建议政府在制定老年人政策时,把社区和片区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业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在条例成熟的城市率先将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为区域性养老、养护服务中心,开展试点工作。针对消费的个性化、差异化、深度化,积极拓展老年人服务内容,鼓励、引导相关行业推出更多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服务和产品,围绕老年人的需要主动开发建设创新型的生活设施,细化市场,逐步完善老年人服务设施迫切需求,广东省在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中,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主体作用,广泛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社区为纽带、企业和机构为主体、项目化运作为载体的20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

  五、建议把“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打造成广东城市老年人服务业发展新亮点、广东品牌、广东名片。

  发展城市老年人服务业应该立足于满足老年人不断产生和增长的各种需求。广东要将城市老年人服务业作为民生工程项目着力推进,使老年人服务业机构蓬勃发展。“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上游提供健康管理、心理医疗,中游及时诊断,下游康复护理,实现双向转诊,要成为广东老年人服务业一大特色,一种新兴业态。

  六、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广东老年人服务业问题的关注,解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社会各界及媒体要积极宣传、广泛传播、加大社会舆论的监察力度。从儿童年代抓起,提高青壮年一代的帮助和关爱老年人的普遍意识。在文化和观念上要加强宣传,政府给予政策,社会创造条件,鼓励老年人注意提高自身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品质,敢于消费。

  建议广东各级民政部门、社团组织和各类老年人服务业机构要坚持“为天下儿女尽孝,为世上老人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和谐社会添彩,为中国梦服务”的服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