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类案号:提案第20160022号
案由:关于拯救湛江南珠产业 弘扬海上丝路文化的提案
提出人:黄雪艳(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一、案由
南珠素以光彩夺目、晶莹璀璨而享誉世界,古有“西珠(欧洲)不如东珠(日本),东珠又不如南珠”之美誉。早在4000多年前的《海史·后记》就有关于禹帝定南珠为贡品的记载:“东海鱼须鱼目,南海鱼革玑珍大贝”。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安陆候吴杰在遂溪县乐民镇建的珍珠城,虽已荒废,但仍然是我国古代三座珍珠城的唯一幸存者,至今仍然沉积着明代南珠历史文化
湛江又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始发港之一,是现代“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汉代在徐闻开港,开始对外贸易,带动了整个雷州半岛的快速发展,其中南珠功不可没。
南珠是中国目前唯一的海水养殖珍珠,产于北部湾沿海的海南、广西和广东湛江。但主要产地在湛江,年产南珠量占全国的95%以上。解放后,国家关心和扶持南珠的发展,使之从五十年代传统的单一养殖、育珠、原珠出口,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已发展到一条完整的南珠产业链,既包括了人工育苗、养贝、育珠等生产环节,又包括了珍珠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产品出口多个环节,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曾于本世纪初总产量突破30吨,超越了日本而成为世界海产珍珠生产第一大国。
但是,近十年来,由于品牌意识差,加上缺乏有效宏观管理,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作用下,南珠产业效益急剧下降,南珠养殖者纷纷转行。被我国珍珠养殖之父--原湛江水产学院熊大仁教授认为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理想的海水珍珠养殖海区,也就是南珠的主产区流沙湾内,近年来网箱养鱼、养贝大量发展,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南珠产量直线下降,2014年全国南珠产量不足一吨,目前仅有徐闻县100多户人在坚持养殖。南珠产业即将毁灭,几千年沉积下来的南珠历史文化即将流失。因此,拯救南珠,弘扬海上丝路文化非常必要,刻不容缓。
办法:
二、建议:
南珠已到了必须拯救的地步。但仅靠市场这只“看不起的手”调节是不可能做得到的,省政府必须要实行“创新性干预”来称补“市场失灵”,要像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那样出台有效的珍珠管理制度和产业扶持、保护政策,引导南珠产业走出当前的困境。
(一)对南珠产业要有新认识,要引起重视。各级政府都要认识到,南珠产业经历了几千年发展,具有资源稀缺性。当今,南珠不仅仅是湛江市的,还是广东省的,全中国的品牌,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不能毁灭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不能用对GDP贡献率来衡量南珠产业重要性,应从历史文化产业角度加以考虑扶持和保护。
(二)成立机构,把好养殖和市场准入关。省、市县三级政府要成立“南珠产业协调领导机构”,由海洋渔业部门牵头,质量监督、工商、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等部门参与,出台一些管理措施,各有关部门依法行政,密切配合,信息共享,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强化行政管理,实施养殖和市场准入制度,维护南珠产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海洋渔业部门把好养殖环节的“准入关”,虽然不能像澳大利亚那样严格控制,但作为珠宝,应该要有一定条件才能许可养殖。
质量监督、工商、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等部门共同把好南珠质量和流通环节,要求国家将南珠出口口岸固定于广东口岸,达不到标准的产品绝不能出口或进入国内市场,并要求进入市场的产品要标明珍珠等级,明码标价,不能随意定价,维护消费者权益,同时逐步恢复南珠品牌。
广东省政府应积极向国家农业部渔业局反映情况并建议由其牵头成立国家层面“南珠产业协调领导机构”,协调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的南珠产业发展。
(三)制定南珠产业发展规划。我国虽然有18000公里的海岸线,但适合南珠养殖的只有雷州半岛的北部湾水域,适宜养殖面积只有8万多亩,最适养殖区域就是流沙港湾,不到3万亩,资源十分稀缺。要保护这一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文化特色产业,实现其持续发展,就必须通过规划来实现。一是广东省政府和湛江市政府要出台南珠产业规划,围绕珍珠养殖资源,按照市场导向原则,进行合理扶持与引导。二是当地县(市)政府要根据《湛江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划定的珍珠养殖区,进行保护,禁止在区内从事非珍珠养殖和围网捕捞行为。可以推行建设深水网箱产业园区策略,通过给予适当补助来引导养殖户淘汰传统网箱,并进入深水网箱产业园区的养殖;对区内从事扇贝养殖的,引导清理转移到外海。三是通过海域管理、科技扶持、资源修复、环境保护等政策实施,保证产业规划实施。
(四)完善交易市场规划布局与建设。恶性市场竞争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和市场失灵。在湛江建设“南珠城”,集市场交易、产品加工、旅游、历史文化展示于一体。同时,通过市场监管约束企业不规范行为,维护稳定的市场竞争秩序;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一定机制对过量生产进行数量约束指导;对一些有缺损的市场功能进行政府替代,实施对与之相应的资源配置进行数量调节和价格调控等约束。
(五)推动限额控制。借鉴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经验,应对南珠养殖和出口实行限额制度。通过对海区环境和养殖容量的研究,确定养殖产量限额?由合作组织分配给各成员;对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研究后,确定出口限额,然后分配到各出口企业,保证南珠市场处于“饥饿”状态,珠宝才具有珍藏价值,才能保证南珠产业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六)加大公共治理和公共产品投入。湛江作为南珠主要养殖基地,传统养殖海区只有三个。流沙湾海区和雷州北和镇康港海区无序养殖造成环境恶化,已经出现“公地悲剧”,而另一个养殖区遂溪港门镇石角海区,因养殖珍珠利润低,珠民们已经转行放弃了。
加大对海区整治和环境修复的公共财政投入,是消除“公地悲剧”造成的恶果,拯救南珠之关键。据匡算,流沙湾的整治逾亿元,但省政府去年对南珠产业的扶持投入仅有500万元,加上湛江市财政困难,海区整治难以开展。建议省市财政加大该专项投入,并结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和广东省“美丽海岸线计划”建设,将南珠产业发展纳入其中。
(七)扶强龙头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建议在政府职能部门的牵头下,优化南珠企业组织结构,培育和扶持珍珠产业龙头企业,向“养殖-加工-销售”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在雷州、徐闻等地构建“南珠”产业化基地和示范加工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