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快推動粵東地區經濟社會振興發展的建議

2016-12-16 02:21:05 来源:广东政协网

案类案号:提案第20160039号

案由:關於加快推動粵東地區經濟社會振興發展的建議

提出人:陈维炽(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案  由:關於進一步促進粵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建議

提案人:陳維熾

日  期:2016年1月7日

內  容:

一直以來,由於粵東地區發展基礎薄弱、生產要素集聚度較低、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緩慢、公共財政收支壓力大,導致粵東地區經社會發展水準與珠三角地區仍存在較大差距。2013年8月,省委、省政府為加快解決全省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審時度勢地作出了《關於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方振興發展的決定》,對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方振興發展,確保全省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目標進行戰略部署。近年來,粵東各市認真貫徹實施省委、省政府《決定》,以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以加快產業園區建設為載體,以城區擴容提質為內涵,奮力推進。粵東各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但我們在粵東各市調研中也發現一些問題必須引起重視。一是部分跨地市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緩慢。如,粵東港口疏港鐵路建設項目原擬於2013年底開工建設,2018年建成,但由於專案跨汕頭和揭陽兩市多個區縣,協調工作難度大,目前距離專案開工仍遙遙無期;又如,廈深鐵路汕頭聯絡線專案同樣由於涉及汕頭和潮州兩市,動工建設日期一再推遲,目前潮州市的拆遷工作進度仍比較慢,是否能按照省確定的2017年7月如期通車還是未知數。二是部分地市領導幹部更換頻繁。眾所周知,推動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除了自然稟賦、生產要素和區位優勢外,選好配好“一把手”對同樣重要。以汕頭市為例,自2000年以來,汕頭市委書記歷任6位,平均每人在位2.5年,而同一時期的珠海市委書記歷任5位,惠州市委書記歷任5位,東莞市委書記歷任4位。一把手的任職時間偏短對一個地區的發展很不利是顯而易見的,不僅不利於該地區的科學發展,甚至還可能會滋生腐敗。人民群眾常常戲稱為“三調領導:第一年調研、第二年調整、第三年調走”。三是基層幹部隊伍缺乏幹事創業激情。由於基層的幹部隊伍待遇偏低,甚至有的鄉鎮基層幹部的工資比城市的保姆還要低,因此造成部分黨員幹部缺乏幹事創業激情,精神狀態不佳,工作中出現畏難情緒,工作敷衍了事、怠工、懶政等。四是人民群眾的幸福認同感在下降。根據華南理工大學政府績效評價中心《2012年、2013年度廣東省地方政府整體績效評價報告》顯示,粵東的揭陽、潮州和汕尾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連續兩年在全省21個地級市中墊底。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粵東各市的人民群眾對政府的整體績效、經濟社會滿意度的基本態度。

辦  法:

一是對重點交通建設專案加大督查檢查工作力度。省委省政府在《決定》中,將加大粵東西北地方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快速交通運輸體系,進一步改善粵東西北地方發展的區位條件擺上首要位置。很多交通建設專案往往要涉及到多個地市,工作分歧、工作協調難度較大。建議省要成立相關機構,對已確定上馬建設的重點交通建設專案加大檢查督查工作力度,要求相關各地各部門要明確工作責任,落實工作完成時限,確保相關工作按時推進,同時,對拖延消極應付的要及時進行問責。

二是建議對領導幹部引入監督約束機制。 一個相對穩定和較長的任職期限,對一個地方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自明。這不僅是對當地老百姓負責,也是對“想幹事、幹成事”的幹部負責。建議在任用領導幹部尤其黨政一把手任用時引入監督約束機制,明確任期工作目標,規定任期工作年限,讓其吃下定心丸。如確因工作需要和從當地實際利益出發需要調整的,必須加大了對領導幹部離任的綜合考評,最大限度避免哪些流於形式或注重數位“虛績”的政績工程。

三是加強區縣和鄉鎮幹部隊伍建設。首先是要狠抓基層組織建設,選拔一批有血性、敢擔當、能頂用,敢於破解發展難題的闖將,對於不思進取的庸官一律不用;其次要改善基層幹部隊伍的工資待遇,激發他們幹事創業的積極性;要加強紀檢監察,嚴格查處庸、懶、散、奢、腐等行為,開創出風清氣正的環境。

四是建議儘快完善領導幹部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按照廣東省對各地區主體功能定位,實行各有側重的績效考核評價辦法,加強綠色發展、協調發展、共用發展的考核,進一步強化考核結果運用,避免片面追求GDP的現象出現。

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