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品牌彰显特色提升广东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2016-12-16 02:21:04 来源:广东政协网

案类案号:提案第20160058号

案由:培育品牌彰显特色提升广东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提出人:民革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我国农业目前仍然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第三产业比例太小,农业效益低下。2010年,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指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8.5万个村共计170万家经营主体开展了休闲农业活动,年接待游客8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吸收从业人员2800万,农民占其从业人员的92.4%,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6.9%。休闲农业土地产出率接近12000元/667㎡,是全国农业用地平均产出率的6.2倍,经营休闲农业的农民人均产值5.41万元,是同期全国农业劳动力人均产值的2.75倍。

目前,广东省共有农业旅游区(点)300多个,其中有4个县(市、区)和14个休闲农业旅游点被国家农业部、旅游局联合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1个乡村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3个被认定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3个景观被认定为“中国美丽田园”,1个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47个乡镇和100个休闲农业旅游点被省农业厅、省旅游局认定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和“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3个基地被命名为“广东省农业旅游示范基地”,50个广东人文历史最美乡村游示范区(点),50个广东自然生态最美乡村游示范区(点),认定的广东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1个,广东古村落33个,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山庄、农庄、农家乐休闲点。

同时,全省现有3000多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其中农家乐2300多家,休闲农业就业人数达10万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达8万多人。一批休闲农业产品脱颖而出,一些资源丰富、起步较早的地区已在部分城市周边形成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度假带,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开始从单一的农家乐、赏花摘果向以观光、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发展较快地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正成为当地经济的特色产业,休闲农业已成为我省农村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总体而言,地方政府对于休闲农业的旅游扶植水平比较低,据统计,我省十多年来建设的34个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中有11个具有休闲农业功能,19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中有46个具有休闲农业功能,其中半数以上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园区主业。一方面,缺乏政府对旅游业、农业和文化产业的总体控制和协调规划,广东目前呈现大、中规模的休闲农场和农庄不多,以吃、住为主的个体经营却基本遍布所有乡镇的局面,发展认识不到位,发展理论政策体系不足,缺乏整体发展规划指引,精品和有号召力的品牌不多,旅游产品功能、档次等有待升级,旅游产品配套体系有待提高,市场化的推广体系和机制有待提升,旅游从业队伍素质不适应产业发展,资源环境文化保护有待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尚需提高和加强等。尤其是特色农产品开发,主要分布在不同的县域内,大多是小打小闹,靠卖初级产品,没有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和加工深度和加工层次都很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资源优势未转化为经济优势。

另一方面,不少休闲农业项目对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人文资源的开发深度和整合力度不够。农业应用科技相对落后,自然灾害防范能力低,休闲旅游环境差,休闲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令人担忧。我省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上创新不足,整体特色不够鲜明,产业内涵不够充实,没有形成国内或者区域内的典范模式,还停留在观光采摘与“农家乐”等低水平开发、模式单一、创新技术缺乏、文化内涵不突出的形式上,吃农家饭、打牌、钓鱼、观光采摘、烧烤等一些项目活动几乎都是所有休闲农业的经营内容,整体营销意识不强,服务手段欠缺,缺乏深度参与性的活动,品牌塑造手段单一,未能体现地方特色,市场知名度不高,综合效益较低。

然而,广东还面临着农业从业人员不断老化,以及农业收入相对减少等现实,在保护环境和维护农民利益的基本前提下,休闲农业成为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此外,休闲农业是一种服务性极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从而能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休闲农业的发展必将引起区域农业产品的特色化,带动与之有关的食品、日用品、工艺品,特别是当地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产销活动,繁荣市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实践表明,发展休闲农业能够使农业变成快乐的产业、农民变成富裕的群体、农村变成美丽的家园。为此,我省应在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合理规划设计开发休闲农业项目,把农业建设、农业历史文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和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我省作为全国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休闲农业发展更应先行一步,积极拉动农村内需、发展农村经济,将城市消费逐渐转向农村,促进农副产品就地销售、就地升值和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本地就业,推动传统农业从第一产业走?第三产业。

办法:

休闲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式将由农民自我发展向各级政府规划引导方向转变,经营规模从零星分布、分散经营向集群分布、集约经营转变,功能定位从单一功能向休闲、教育、体验等多产业一体化经营转变,空间布局从城市郊区和景区周边向更多的适宜发展区域转变,经营主体从农户经营为主向农民合作组织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经营发展转变。只有通过努力打造复合型、综合型、创新型、休闲型的乡村旅游休闲产业,推动休闲农业观光型、参与型、度假型融合发展,增加都市游客到农园农家休闲的质量和深度,以产业为基础,以农旅为模式,以农旅为模式,以科技为动力,以创新为生命,以文化为灵魂,才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广东休闲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强化政策引领,推动产业发展坏境的改善和优化

发展休闲农业首先需要政府搭台,农业部门应重视发展农业旅游,把休闲农业发展列入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建立以农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领导小组,协调部门之间的合作,突破传统行政区划和部门行业的局限,组织、规划、研究推动农业旅游的发展,为这一新型产业提供组织保证。而且,科技部门应设立重点项目基金,农业部门与旅游部门横向合作,共同支持休闲农业的产学研方向。操作上,由省政府发挥牵头作用,完善由政府、投资方、科研院所、职业经理人等共同组成休闲农业发展的机制,以及成立休闲农业产业联盟、休闲农业学会、协会,加强对休闲农业的指导。

尤其,休闲农业作为“农业”+“旅游”新兴交叉行业,需要旅游主管部门与农业主管部门就休闲农业及农业旅游进行无缝对接、联合办公,共同探讨如何开发休闲农业旅游、如何整合休闲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如何系统开发当地农业文化遗产,全力打造与广东旅游网络配套的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与城市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建立优势互补的农业功能空间结构,带动农村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等、旅游业相关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农产品加工、销售,游客餐饮、住宿服务业的完整产业链条,构建现代生态农业体系,促进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广东可以借鉴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其农业农业管理部门——台湾农委会对发展休闲农业极为重视, 在农委会下设立休闲农业管理、辅导处和推广科, 各县市也相应设立休闲农业管理、辅导机构,台湾从上到下形成了观光休闲农业的管理和辅导体系。政府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法规,编制和审批规划,安排资金补助和贷款,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息咨询,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检查和评估,加强与旅游部门联系出台相关计划及办法,如先后出台了《发展观光农业小范计划》、《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休闲农业设置管理办法》、《休闲农业辅导办法》等,提倡“一乡一农业园”。

在通过政策引导的同时,我省还应鼓励台资企业参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食宿、卫生、安全等方面规范管理,加强监督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推出一批高起点、高档次的休闲农业招商项目,并对休闲农业区内用于农业生产的管理用房、配套设施用房等所用土地指标,予以优先安排,对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提供信贷、金融等支持,争取淘汰一些经营管理不规范、破话环境的休闲农业,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的新型大、中型休闲农业。

二、培育新型主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为有针对性克服目前我省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家一户经营的局限,各级政府在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区应尝试成立休闲农业经营的专业合作社的形式,由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协议,统一管理分散经营的农户(包括“农家乐”),使其在卫生、环保、安全等方面均达到有关标准;在此基础上,由合作社统一办证、办险,使入社农户享受统一的优惠政策。并且,扶持培育一批规模型乡村旅游骨干企业和市场中介机构,增强市场运作能力。在乡村旅游合作社和骨干企业、中介机构的发展过程中,积极培训当地农村劳动力,使农民“离土不离乡”,“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户挣钱”,亦旅亦农,既能从事农业生产,又能参与旅游经营。

强化政府服务水平是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的关键,政府有关部门应设立发展专项,纳入财政预算,整合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移民扶贫开发、基本农田水利、美丽乡村建设等资金,集中打捆投入;将中央有关“三农”建设资金适当向休闲观光农业集聚区倾斜,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经营主体符合条件的,给予税收优惠。并且强化运行监测,构建完善休闲观光农业统计制度。支持建设休闲观光农业聚集区域的公共交通体系,加强生态停车场、观光巴士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还要加强对广东省民俗活动、民间工艺、民间餐饮、民间故事等地方文化方面人才的培训。特别,激发村民的自我文化保护意识,对从事传统工艺的人群给以适当的奖励政策。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应支持农地复垦、盘活存量、闲置宅基地整理结余的土地用于建设休闲观光农业设施及配套管理用房。加快审批速度,尽量满足必要的临时建设用地。鼓励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四荒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突出信?支农重点,放宽抵押条件,简化审批手续,给予休闲观光农业贷款利率和时间优惠,广泛吸纳民间资本,鼓励当地农民采取合资、合伙等形式参与地方休闲农业的开发与建设。支持担保机构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帮助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鼓励利用PPP、众筹、互联网+、发行私募债券等方式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休闲观光农业企业上市。

三、展示产业特色,推动产业基地“景区化”建设

发掘本土原有的特色农业是休闲农业持续发展的路线之一,缺乏地方特色作支撑,休闲农业将失去生命力。休闲农业固然对农业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很强,广东必须注重特色和品牌建设,探索建立生态博物馆的休闲农业开发模式。岭南文化与岭南风光是广东的特色,其中农耕文明的客家文化、潮州文化等是典型的地方特色,另外,省内大埔县坪山梯田、连山欧家梯田、惠州角峰梯田、韶关乐昌五山梯田等均能打造成为有代表性的休闲农业产业基地,并争取申报农业文化遗产,对其实施保护性开发。

例如,云南省元阳哈尼梯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湿地经典,具有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当地政府围绕“云上梯田·梦想红河”主题打造旅游品牌,成功举办红河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红河哈尼梯田国际摄影双年展、全国百强旅行社进红河等大型活动,于2014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13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7亿元。并且设立哈尼梯田世界遗产管理局,内设梯田产业科,专门从事梯田产业研究与促进工作。2010年,该管理局就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注册“红河哈尼梯田”、“哈尼梯田”等品牌商标,统一管理,特许使用,保护无形资产不被恶意使用;支持和引导企业进行品牌包装,开发哈尼梯田红米、梯田茶、稻鸭蛋等生态农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遗产地农民增收,还出台了《元阳县农家乐星级评定管理暂行办法》、《元阳县农家乐示范户接待游客管理细则》等,有效提升了当地休闲农业的旅游服务品质。

而且,广东也可研究通过推动休闲农业“景区化”工程,进行乡村生态维护和建设,保证乡村聚落生态景观和生态系统功能,确保本土生物物种及其栖息地的完整,加强对重要物种的保护,维护本地生物多样性及维持态系生统平衡,均衡发挥农业在经济社会及生态中的功能。应重点在休闲农业产业基地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实时管控休闲农业景区内大气污染指标、水污染指标、噪声指标、废弃物指标以及农、林、草病虫害指标等。这要与相关技术部门、环保部门、科研部门通力合作,通过定期监测与预报,及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确保环境优良。此外,新项目开发决策之前,要作全面的环境评估,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一时难以治理的,应尽早放弃,政府各部门应共同下大力气解决环境容量、资源容量、生态极限容量等问题,使休闲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着力现代营销,搭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

选择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关键在于立足于农村、农业、农家、农活和农俗,如何促使各个农村地区的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即必须高度重视并突出地方特色资源和地方性要素(时间因素、历史遗迹、空间分布、名称概念等)的开发利用,配套实施休闲农业规划建设工程、农家乐示范村和农家乐综合体工程、休闲农业特色主题园区建设工程、休闲农庄和乡村旅馆建设工程、休闲农业节庆品牌创建工程、精品休闲农业旅游线路打造工程、农耕文化和乡村民俗开发工程、休闲农业商品开发工程,鼓励利用旧建筑翻新、再利用等绿色环保理念注入广东省农家特色旅馆建设中,按计划分批建设不同档次的配套住宿设施,进一步拓展农业的综合功能,提升农业的消费价值。

首先,加强文化要素和时尚元素的注入。应依托大都市背景,借助农耕文化、乡村文化的深厚底蕴,打造有特色的品牌形象。但是,休闲农业是一种消费活动,单纯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无法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还应把握好消费者的心理,在传统氛围中注入时尚元素,将生鲜产品向干货制作、开发功能饮品、提炼美容保健品、旅游商品等方向发展,把农业种植当艺术创作来做,把农产品加工制成艺术品和深受旅游者喜爱的纪念品,让它承载更多的情感、文化内涵,促使农产品从商品变为礼品,再从礼品提升为艺术品。

其次,实现品牌化发展。休闲农业的成功案例表明,只有具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才使其竞争力具有持久性,广东应该塑造一个整体的品牌形象,建立差异化的品牌体系和高度的产品聚集度,再往下延伸出特色的分支,从而形成更强大的市场冲击力。除了品牌名称、品牌内涵的确定,还要做好品牌形象设计和宣传工作,借助媒体营销、网络营销、节庆营销、捆绑营销等多样化形式,强化我省休闲农业的市场影响力。特别,应注重借力粤港澳自贸区的发展契机,促使珠三角与粤东西北景区携手打造整体化的发展格局,树立广府、客家、潮汕等独特的农业产品形象标识,提高消费者认知度。例如,港澳及海外游客对于有广东地方特色的道地农产品,如盐步秋茄、梅州蜜柚等,以及原生态产品,如有机蛋奶、蔬菜等兴趣浓厚,实施品牌化延伸战略,加强技术研发和资金投入,延伸农产品加工链,力争获取更大的附加值。

另外,通过深度挖掘个性化、层次化消费市场,开发多元主题。将广东省内休闲农业市场进行细分,创建特色鲜明的有机农业生态休闲园、郊野公园、森林生态旅游、农业文化旅游、生态度假村、生态农庄、体验农庄等多种形态的生态休闲农业,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的需求,打造健康养生、亲子体验、文化体验、美食娱乐、舒压疗郁等多元主题的生态休闲农业。例如对应中老年人市场,可以开发生态休闲养生游、生态休闲康体游等;针对上班族市场,可以开发生态休闲运动游、生态休闲体验游、生态休闲舒压游、生态休闲亲子游等主题;对应学生市场,可以开发校外教学、假期体验游、农村体验住宿游等主题。还应依照不同月份、季节性、环境资源等因素,开发赏鸟、赏花、美食、定向、森林漫步、自然创作等主题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