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农业+互联网产业开发广东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2016-12-16 02:21:04 来源:广东政协网

案类案号:提案第20160065号

案由:打造生态农业+互联网产业开发广东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提出人:邬锦雯、朱颖恒(共2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1,农业现代化和脱贫的任务是广东率先实现小康的短板

  2018率先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广东的奋斗目标,其中一些要求有现实的基础,包括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但是,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些要求是广东在城乡区域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则具有更大的挑战性。此外,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这些也是较为艰巨的任务。

  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禀赋不足,农业发展地域空间小,并且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推进,农业优质资源外溢已成客观事实,所以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坚持走高效生态农业的路子。因此生态农业是解决广东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它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生态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外在约束更是内在出路选择

  化学农药、化肥的过量和不合理施用,已成为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污染源。广东是全国化肥施用量最大的省份之一,平均每亩农田用量为51公斤,农药年施用量6.71万吨,产生农药包装废弃物335.6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猪场有1万多家,日产养殖业污水45000多吨,其中65%的养殖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给生态带来的影响超过了工业污染。同时,水土流失是土地退化最常见的方式,也是广东最主要的生态问题之一。目前广东省水土流失主要集中于东江、韩江上游。水土流失的结果,导致土壤耕层变薄,有机质流失,土地的综合生产力下降,形成土地退化。2015年5月27日《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发布,将全国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保护发展区。优化发展区包括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和华南区,广东属于优化发展区。《规划》明确华南区以减量施肥用药、红壤改良、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大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施用。规划要求到2020年,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农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3,“互联网+行动计划”扶持现代化生态农业势在必行

  广东现有的三农发展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一)农业生产经营补贴: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农资综合补贴额略有提升,(二)农业农村资金投入:县级农林水事务预算支出占财政预算总支出比例下降、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收入用于农业投入的比重有所提高、预算内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有所下降。(三)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均有提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政府对个人缴费补贴较高、新农合已普遍覆盖,并实施补助标准,(四)农村基础设施(问题较大):饮水安全户数不到70%、部分地区建制村仍未通公路、农户家用电稳定性不高、危房改造项目资金到位率为67%,(五)农村扶贫开发:部分地区整村推进项目实施进度较慢 “雨露计划”培训进展顺利、农户对参与的产业化扶贫项目满意度高,(六)农业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建设进展较迅速、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项目进展稳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稳定推进,(七)农业生态补偿:退耕还林各项补偿、补助标准,以及禁牧补贴标准、草蓄平衡奖励标准执行稳定。此外在加强农业生态综合治理以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方面,广东已经行动。目前,珠三角多功能都市型农业,粤西地区热带水果、经济作物及水产品,粤东地区精细农业,粤北地区绿色生态农业、及山区特色养殖,已经进入区划或实施阶段。但是,农业现代化的进展依然堪忧。

办法:

  根据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现实需求,建议我省在政策体系中强化以下方面:

  1、调整政策立体推动“互联网+生态农业”产业模式

  建议培训、补贴、金融、税收、特别是基础设施等政策及时创新,让农业发展获得先进生产力的支撑。随着O2O电子商务新模式日益流行,农业电商O2O也随之火爆,线下体验、线上销售的体验式农业旅游O2O逐渐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将互联网金融模式运用于耕地开发中,使农地与电商实现无缝对接,弥补传统农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短板,可尝试通过“互联网+农业”打造集生态旅游和农业电商为一体的生态农业链。倾斜推动发展现代种养业,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要素,引入绿色循环农业发展理念和立体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现代种植业、养殖业,减少生产废弃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等优势农业,生态水产养殖业、休闲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业。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学习种养技术的同时;围绕产品销售做好市场及渠道建设推动创业就业,让农产品的效益得到整体保障。

  2、通过生态治理倒逼农业生产方式和文明素质的升级

  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在种植方面,最直接的措施就是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面对广东省水土流失导致土地的综合生产力下的现象,建议用政府和民间资本合作等模式引导有机肥产业,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做到合理施肥,严格控制施肥量,从源头将肥料流失对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全面推行统防统治,如台山市都斛镇统防统治的防治效果比农户自防提高10%-20%,平均每亩可挽回粮食损失30-50公斤、减少用药1-2次,每亩节省用药成本20元。

  3、创新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和平台促进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

  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乡村休闲旅游业,开发山水美景、田园风光、农家庭院和绿色食品等具有浓厚乡土风情的特色资源,实现城乡协调发展。201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已在关于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意见中提到积极发展特色生态产业:鼓励结合村庄整治以及村民生产生活特点拓展农业领域和功能,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特色旅游和农民增收协同发展,形成宜居促宜业的发展局面。围绕“一村一品质、一村一特色”,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名、优、特、新”产品专业合作社,鼓励发展茶果采摘、鱼类垂钓、珍奇动植物观赏等休闲产业和观光农业。同时推进农业产品的品牌化,完善监管体系。筹措财力和机制提供人才支持,农业主管部门及相关科研院所可派出专家到农民个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培训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