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建议

2016-12-16 02:21:04 来源:广东政协网

案类案号:提案第20160090号

案由:关于推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建议

提出人:民盟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先进装备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快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是我省特别是珠江西岸各市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是我省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的必然路径,对我省在“十三五”期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进一步推动我省特别是珠江西岸各市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约发展,2015年1月,省政府印发了《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为2015-2020年。《规划》出台以来,珠江西岸六市一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15年1-9月,六市一区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1个百分点。然而,在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各地在落实《规划》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

  1、缺乏中长期规划引导,现有的部分配套体系设计不合理

  (1)缺乏中长期规划引导。《规划》是2015年1月编制的,《规划》出台后,2015年3月至10月间,中央先后提出“互联网+”战略、“中国制造2025”计划和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因此,《规划》内容未能充分体现这几项国家有关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且《规划》期限仅有5年,对于培养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所需的时间而言显得过短。

  (2)缺乏配套的生态保护目标控制体系。坚持绿色发展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之一,然而《规划》中没有涉及与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有关的生态保护目标或配套保障措施,“六市一区”土地、能源、环境等资源利用效率低,土地开发强度逼近红线,导致对土地需求大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难以落地,单位GDP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高,各地污染物排放量缺乏协调,总体性、结构性污染减排措施进展缓慢。

  (3)配套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合理。目前我省发展装备制造业急需的职业技术人才紧缺,职教体系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撑有限,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未能有效对接,企业与职校共建定向培训班的效果不明显,培训后确实能留在企业发展的人才不多。此外,《规划》中提及“基本实现每个重点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均有1所以上对口职业院校并有针对性开设相关专业”,然而,先进装备制造业所需的职业技术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用的,以产业来划分对口建设院校缺乏必要性,同时,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必然伴生物,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化,人才流动日益频繁,以产业基地的地域划分来设立对口院校及专业也缺乏可行性。

  2、产业布局有待优化

  (1)产业布局分散,缺乏统筹协调。部分产业布局过于分散,如智能制造装备在珠江西岸各市区均有布点,且除佛山以外,其余各市区规模都相对偏小,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各地市内部装备制造业布局也较分散,不利于培养产业链配套;各区域及部门缺乏相互协调、统筹规划,各市(区)之间存在产业竞争、项目竞争;部分地区产业基础较差,区域配套能力不强,发展方向不明确。

  (2)产业集聚度不高,龙头带动不够。各地优势行业当中,市场占有率高的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少,行业知名领导品牌缺乏,导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较少,产业集聚度不高。

  3、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1)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六市一区”除了部分骨干企业拥有新产品开发设计能力以外,多数企业缺乏独立研发机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基本停留在对现有产品的适应性改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重大成套技术装备设计开发和生产能力较差,产品利润率偏低。

  (2)产学研结合不足。我省高校设置的专业与先进装备制造业关联度不够,企业和各高校间缺乏深层次的产学研结合。

  (3)先进装备制造业技改专项基金适用面较窄。目前先进装备制造业技改专项基金仅适用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申请程序繁琐、审计严格,难以受惠,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转型的积极性不高。

办法:

  1、加强中长期发展规划引导,完善配套服务体系

  (1)促进《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国家和我省“十三五”规划、“互联网+”战略及《中国制造2025》中有关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重点和相关战略举措等内容适当调整和完善当前《规划》的内容,在总结现有《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形成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契机,推进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对接,促进产城协同、配套发展;吸收海内外、港澳台投资,推动珠江西岸发展,并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协调发展。

  (2)完善配套的生态保护目标约束机制,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从环保、能耗、技术水平等方面建立约束性机制,对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单位GDP建设用地量均设立目标要求,并作为总体规划目标和工作任务的一部分予以系统考量,避免低水平装备制造业产能对先进产能产生挤出效应;要加强政府规划的统筹约束力,提高资源的集约利用率,引导先进装备制造业在珠江西岸合理、有序布局,避免珠江西岸各市区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生态恶化和土地资源的无序浪费。

  (3)完善与产业建设相配套的职业教育体系和人才服务体系。首先,立足强化我省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在全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开设珠西制造业各重点产业的针对性专业,推进校企联合、校市联合为基础的定向招生和定向培训,通过《规划》实施带动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繁荣,通过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产业带的建设,形成良性循环;其次,依托“人才节”、“人才池”、“高才会”等三大人才工作品牌,通过珠三角有关科研机构、院校在珠江西岸各市(区)设立分院、分所,省协调解决编制和待遇问题的方式,以及通过引进设立院士流动站、博士后流动站等形式,建立人才的“柔性”引进机制。

  2、分区域确立发展战略,推进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

  (1)确立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东中西部区域发展战略。鉴于目前珠江西岸各地发展不平衡,资源覆盖有限,同时全面做大做强整个区域制造业不利于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有序发展,建议推行东部均衡提速,西部承接辐射推进,设立衔接东西部的中部枢纽基地。东部地区以佛山为龙头,带动珠海、中山、江门东部、顺德均衡一体化发展,江门西部、肇庆、阳江作为西部承接区域发展;江门东部位于珠西制造区域中心位置,土地资源和产业配套相对较好,也是省重点打造的珠西交通枢纽建设区域,可将江门东部作为珠西制造重点基地进行建设,既可承接东部产业,又可往西辐射带动。

  (2)搭建多方产业合作平台,协调产业项目冲突。根据各地不同的产业特色、区域资源要素优势,分类扶持多方合作平台,推动珠江西岸各地形成“行业联盟”、“港口联盟”和“人才联盟”。适时在现有《规划》基础上调整完善各地产业分工,使之更适合各地的发展现状和资源禀赋,大力引进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链配套体系,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崛起。如以佛山市、江门市、中山市为核心扶持构建珠西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装备重点发展基地,以珠西传统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实现外引内联、产业升级;以江门、珠海为核心,扶持构建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装备、航空制造、卫星及应用产业;以佛山、江门、肇庆为核心,扶持构建汽车零部件发展基地;以江门、阳江为核心,扶持构建新能源装备重点发展基地。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1)调整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专项扶持资金政策。实行差异化扶持,既关注重大项目的招商洽谈,帮助龙头企业智能升级,占据市场高点,也关心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帮助中小企业优化重组、技改创新,共同推动区域优势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2)加强对先进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加大对首台套项目的研发资金和购买珠西首台套项目装备用户的风险资金扶持,以推动制造企业实施以增资扩产、机器换人、数控化、智能化、信息化改造等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改变“一刀切”的扶持资金申请标准,联合行业协会引入专家评审团专业化合作模式,以专利、技术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制定立足于珠西制造实际水平、产业环境的申请标准与细则。

  (3)引进研发中心和技术平台落户珠西。统筹省级珠西制造研发基地和行业检测中心落户作为珠西制造区域中心和交通枢纽的江门市东部,为珠西制造东西部区域提供先进技术支持平台,以利于人才集聚和珠西制造辐射。推动制造业产业带与高校的产学研结合,引入国家层面的协同创新中心。

  (4)加强先进制造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结合我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加强我省高校理工科人才的培养,在招生政策、招生人数、课程改革、专业设置、资金投入、科研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提供生力军。着重引进国内装备制造业领域的优秀人才,以及一批自带项目、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和科研团队前来投资创业;建立引进外国专家的需求调查与导向机制,协调外籍人员居留工作条件,以精细化服务争取引入国外制造业领域高端人才落户珠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