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省级“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建议

2016-12-16 02:21:04 来源:广东政协网

案类案号:提案第20160100号

案由:关于加强省级“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建议

提出人:民盟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1988年,为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农业部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解决了人民在蔬菜、水果、茶叶、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等面临的供给不足问题。2010年国务院下发《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提出通过加强生产能力建设、完善市场流通设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创新调控保障机制,推动“菜篮子”工程建设步入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市场波动可控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广东省政府也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省政府成立了以副省长为召集人、多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推进“菜篮子”工程的建设。2013年由一名副省长牵头负责,专项督查督办了300个省级“菜篮子”基地建设;2014年把“抓好菜篮子工程”列入省政府重点工作中,创建菜果茶(菜篮子)标准园44个,示范面积4万多亩。2015年省政府再次将“巩固提高300家菜篮子基地建设”列入重点工作内容。经过努力,广东省“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广东省“菜篮子”基地建设规划不完善,布局不尽合理,建设不均衡

  广东省于2012-2013年开展申报并认定了300家省级菜篮子基地,其中,珠三角地区102个,粤东西北地区198个。以蔬菜和生猪生产为例,126个蔬菜基地面积28.3万亩,占全省500亩菜地以上规模菜场菜地面积的39.8%,蔬菜年产量排名前三的地市是广州、湛江、茂名,分别占全省蔬菜年产量的11%、10%和8%,云浮、潮州、东莞、珠海和深圳蔬菜短缺较为严重。广东省生猪生产区主要分布在粤西地区,生猪出栏量占全省总出栏量的33%,而粤东除梅州外,其余四市缺口较大,自给率仅为60%。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到,广东省“菜篮子”产品生产区域上发展不平衡,部分城市和地区的自给率较低,外源依存比较高;一些市(县)“菜篮子”生产发展规划上忽略了结构多样性,造成产品单一,加之受农业生产季节性、市场波动及灾害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菜篮子”产品供应具有很大程度的不稳定性,结构性、季节性短缺的特点明显。

  2、市场建设,尤其是冷链设施建设严重不足

  广东省是水产品和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地,而且是全球最大的食品加工基地,“菜篮子”产品进出口贸易和跨省贸易量大,其中水产品产量在全国排行第二,水果和糖料产量排行第三,肉类产量排行第六,蔬菜产量排行第七。但目前全省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部分果蔬、部分奶制品基本在没有冷链的条件下运输和销售,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处于常温状态下运输,尚未形成农产品冷链运输体系。初步统计,广东省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5%,10%和15%左右,仅果蔬一类广东省每年损失就达几百万吨。按美国2004年的水平,1亿人口的地区配套的冷库容量至少600万吨,到2013年广东省人口已经超过1亿以上,而配套的冷库容量只有150多万吨,35家省定点批发市场中,有配套冷库的市场比例仅为49.1%。目前广东省农产品冷冻库的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冷链行业发展滞后,冷链物流产业总体规模小、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制约了“菜篮子”产品的流通,造成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3、质量监管理念落后,监管方式单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广东省的“菜篮子”仍然存在质量安全隐患。一方面表现为监管理念落后,监管方式单一。基层监管的常规手段是“专项整治”和“联合执法”,无法实现源头管理、长效管理。另一方面,由于“菜篮子”产品流通市场量大对其产品检测的成本高、专业性强,对其检测难以做到全覆盖,加上有些批发市场监管不到位、检测形同虚设,很容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加上受检测技术的限制、检测设备的匮乏、检测标准不统一、抽样代表性不高等因素影响,导致“菜篮子”产品安全监管压力大,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办法:

  1、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建立长效、稳定的扶持机制,合理建设“菜篮子”生产基地

  一是要合理规划、稳步推进我省“菜篮子”基地建设。在本省范围内督促各市(县)以市(县)“菜篮子”消费总量和各主要品种消费量为依据,以实现基本自给为原则,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合理确定市(县)“菜篮子”生产基本规模和主要品种生产规模,稳步推进规模化“菜篮子”生产基地的建设,提高生产设施化水平。在省内的偏远地区,将“菜篮子”基地建设纳入扶贫项目内,培养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二是要在省外建设和认定供粤“菜篮子”基地。尤其是在省外建设、认定一批肉、奶、果等广东省自给率较低又不适合种(养)植品种的“菜篮子”生产基地,以降低季节性、市场波动及灾害天气等因素对市场供给的影响。

  三是建立稳定、持续的资金扶持机制,对生产农业管理职能部门所提倡的“菜篮子”品种并且在本地出售的企业和菜农予以补贴。加大“菜篮子”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切实保障“菜篮子”项目资金安排需要,按规定列入年度部门预算保障解决,以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业合作社。

   2、加强冷链体系的整体规划与建设

  一是出台一系列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细化政策,为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如,制订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并做大做强的优惠政策,加大对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培育力度;吸引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巨头投资进入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冷链装备、冷链物流运作等领域。

  二是建立市场主体准入制度。要求从事易腐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实行HACCP管理体系(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预防性体系,用来使食品安全危害风险降低到最小或可接受的水平,预测和防止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出现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专业认证,方允许其从事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业务,从而杜绝没有资质的企业扰乱市场秩序,促进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整个产业健康良性发展。

  三是加强对“菜篮子”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加强与“菜篮子”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对接,积极探索农产品冷链物流融资模式,并在贷款利率和审贷机制上建立便民绿色通道。建立完善基本涉农保险制度,鼓励、支持各地及各类保险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创新面向“菜篮子”产品冷链物流的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

  3、改变监管监测方式,确保“菜篮子”质量安全

  一是安全监管方式应从行政管控向公共服务转变。农委、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完善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监督抽查和例行检测制度,不断提升对“菜篮子”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水平。

  二是政府应加大对快速检测试剂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同时积极引进第三方检测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强化管理,不断提高检测的专业化水平。

  三是要规范生产行为和市场行为,切实加强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检验检测,增加检测点,扩大检测面,加强对检测点的监督管理。认真落实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抓紧形成覆盖城乡、运行高效的监管网络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