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休闲农业 助推我省绿色发展

2016-12-16 02:21:04 来源:广东政协网

案类案号:提案第20160102号

案由:加快发展休闲农业  助推我省绿色发展

提出人:民盟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休闲农业作为融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生一体”的新型农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其利用农业田园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结合农业生产、农产加工、农业经营、农耕文化、农家生活、亲身体验、游憩服务、科普知识或现代科技等元素,将传统农业从第一产业延伸到第三产业,创造出产品之外的诸多附加值和创意服务。发展休闲农业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是解决“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乡村游等新业态”。

  2010年以来,国家多次发文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2011年,农业部印发《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3年,广东省农业厅与省旅游局联合印发《省农业厅省旅游局关于开展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点创建活动的通知》和《广东省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规划(2013-2020)》,以上规划政策,对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推进作用。然而,与休闲观光农业如火如荼、蓬勃发展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川等省市相比,我省的休闲观光农业虽有一定规模,也拥有如梅州雁南飞茶园这样的知名景点,但总体上月亮不多,星星不亮,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发展水平比较粗放,缺少规划引领,基础配套设施薄弱,定位普遍比较低端,功能弱精品少,特色不鲜明,文化内涵档次低等问题。

  我省休闲农业发展亟待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引导,而目前缺少专门的强有力的休闲农业领导管理统筹协调部门。休闲农业的开发管理涉及到农业、林业、畜牧业、旅游、环保、国土、规划、建设、技监、工商、税务等诸多部门,目前 负责管理我省休闲农业的是农业厅政策法规处和省旅游局规划统计处,没有专门设置领导休闲农业的主管部门。显然统筹协调的层次不够,力度不足。

  我省经济实力雄厚,拥有热带、亚热带气候资源和农业资源优势,岭南文化独特,人文与饮食文化涵养包容,对新产品、新业态吸收力强,城市居民市场需求量大,国民休假制度日益优化,这些均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和巨大的市场机遇。当前,我省正在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品质、富有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将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是当前及今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办法:

  1、提高认识,加强统筹,成立休闲农业开发领导小组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休闲农业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培育农村经济新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途径,是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提高现代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议由省政府领导牵头成立休闲农业开发领导小组,增强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领导管理与调控能力,紧紧围绕国务院办公厅、农业部及我省十三五规划有关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建议,切实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规划(2013-2020)》,制定详细细则并付诸实施。 

  2、规划引领,准确定位,突出创意文化特色

  做好长远规划引领。把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工作、乡村旅游、农业电商等有机结合起来,做好休闲农业发展与十三五期间各相关发展规划的对接。休闲农业属较高的产业形态,涉及到农学、林学、畜牧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环境学、历史民俗、现代科技以及营销管理等,在进行开发建设前,必须坚持科学论证,进行总体规划和方案评估。

  重视农业资源、产业资源、乡村文化资源的挖掘,突出地方特色。要根据广东不同地区的农业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做到布局合理,定位鲜明,特色突出。如雷州半岛属大陆热带宝地,冬季阳光充足,气候温和,过冬环境暖和,可开辟冬季休闲农业养生区;粤北山区大力发展森林生态休闲农业,开发特色种养业;粤西粤东沿海重点发展滨海农渔风光等特色体验休闲农业;珠三角重点发展岭南水乡特色休闲农业;广州的南沙、番禺结合大面积的甘蔗种植,可打造“南方青纱帐”、开辟“甘蔗迷宫”,建设“糖文化博物馆”;依托广州从化、增城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及加工厂房,建设“稻米文化博物馆”;依托城市郊区的家禽养殖基地等,建设“鸟类文化博物馆”等等。

  以创意农业文化支撑休闲农业提质升级。广东农业文化底蕴深厚,可以开发的内容很多,突出农业创意的文化特色是休闲农业摆脱项目雷同、提升生命力的有效途径。建议省农业、文化、旅游等部门加强合作,开展对广东农业文化的收集、整理、发掘、保护、传承、创新与利用方面的研究。

  3、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拓宽融资渠道

  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资金短缺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最大瓶颈,政府应组织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结合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把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投资的重点,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村镇重点加强道路、电力、饮水、厕所、停车场、垃圾回收、污水处理设施、信息网络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通过企业筹措、农户自筹、政府扶持等多方式筹措建设资金,可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投资开发休闲农业,采取“谁投资、谁收益”的方式吸引国内外涉农公司、社会资金投资休闲农业,同时创新经营体制,尝试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重组,加快休闲农业的市场化进程。

  4、开展自主创业,把发展休闲农业与农民增收致富紧密结合

  通过政策宣传、资金帮扶、典型示范和专业培训等多种渠道方式,引导和激发留乡及返乡农民、大学生、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休闲农业自主创业。

  以农民为主体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一方面,围绕提升能力素质,对农村劳动力开展订单式和储备式培训,鼓励农民积极参与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农家旅游经营活动,使休闲农业和旅游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应加强组织引导,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合作富民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民采取土地、房屋租用、入股等方式参与休闲农业的创建,确保农民稳定就业和增收。

  5、充分利用和发挥农业科技资源优势,开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体验

  广州地区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密集,引领支撑着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其所拥有的农业试验站、农业科技园应予以充分利用,开展农业研学游、农业科普游、现代农业体验游等,作为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可将现代农业科普展示、品种示范、成果孵化、种业博览、植物工厂、观光休闲、科普教育等融为一体,一方面作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农业高新技术示范的创新载体,为现代农业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支撑,为广大新型农民提供学习参观培训场所;另一方面作为都市农业科普教育平台,为广大市民、青少年学生等城市各类人群提供优质的农业科普教育及观光休闲体验服务。此外,可利用城市摩天大楼众多的特点,尝试通过无土栽培方式,令其变身为垂直农场,成为现代都市的一抹亮色,实现农业与城市的融合、都市绿色科技与工作生活的共享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