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广东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推进“卫生强省”建设

2016-12-16 02:21:04 来源:广东政协网

案类案号:提案第20160111号

案由:加快广东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推进“卫生强省”建设

提出人:邓穗玲(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案由:

精神卫生事业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人们承受的各种心理压力也在不断增加,精神心理疾病的患病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焦虑症、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逐年增多,因精神因素引发的严重肇事案件也时有发生。精神卫生问题作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数据显示,我国以焦虑障碍和抑郁症为主的各类精神疾病患者超过1亿人,其中病情严重的高达1600万人,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广东省目前全省有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超过50万人,且基本上分散在各社区当中,精神卫生方面问题也很突出。主要问题是:

一、市、县(区)级仍未建立部门协调机制,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未能有效运转,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交流。

二、技术指导管理网络体系建设不健全。全省大部分市、县未建成双向转诊、点对点技术支持、关爱帮扶小组等三者齐全的服务网络。

三、地市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能力薄弱,基础设施差,专业人员紧缺。

四、基层医疗机构精防专业人员紧缺。以惠州市为例,平均每个基层精防医生须管理患者200人以上,而且大部分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从事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相关工作的人员身兼数职,频繁更换,部分从事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人员未接受过相关专业培训,严重精神障碍相关知识严重不足。

五、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体系尚未建立。目前,我省仍未建立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社区康复机构及社会组织、家庭相互支持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

六、精神卫生工作经费保障不足,仍有不少市、县未将精神卫生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办法:

进一步加强我省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推进“卫生强省”建设的具体建议如下:

一、加强执法检查,将《精神卫生法》和《全国精神工作规划(2015-2020)》落到实处

《精神卫生法》是促进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自2013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政府在建立和完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推进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建议省人大对我省落实《精神卫生法》具体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确保落到实处。

二、加强精神卫生系统人才队伍建设,解决人才紧缺问题

根据《精神卫生法》及《广东省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粤办函〔2015〕530号)的文件精神,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和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全科及儿科、精神科、高级护理等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加强现有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适度提高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给与特殊人才津贴,留住现有人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精神卫生领域,壮大和稳定精神卫生专业队伍,逐步形成了高端人才、本土人才、专业人才集聚的发展态势,以满足人民群众医病与心理保健的需求。

三、加大精神卫生工作的财政投入,解决经费不足问题

按《精神卫生法》、《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精神卫生工作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精神卫生工作所需经费,将精神卫生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精防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康复机构有效运转,建立精神卫生工作长效投入机制,确保贫困、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治疗、心理危机干预及心理热线等专项经费的投入,强化公共财政对精神卫生工作的保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民政、财政等部门应当加强协调,简化程序,实现属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由医疗机构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直接结算。精神障碍患者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医疗费用后仍有困难,或者不能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医疗费用的,民政部门应当优先给予医疗救助。

四、完善全省精神卫生工作技术指导体系建设

(一)建立健全精神卫生工作技术指导机构,形成以省精神卫生中心、地级市精防机构、县级慢病站(疾控中心、项目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医的一体化技术指导网络,明确功能定位,实现资源整合,提高精神疾病防控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二)建立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形成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社区康复机构及社会组织、家庭相互支持的精神障碍服务体系,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发展,提高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人员的精神卫生服务和康复能力。

(三)加强基层精神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适当提高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待遇,鼓励基层医师通过培训加注、转岗为精神科医师,保证县(区)级精防机构(慢病站)至少3-5名专职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至少有1名专职人员。

(四)引入社会资源开展住院病人康复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工、康复师、心理康复专业人员,对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开展康复服务,促进及早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