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省自贸区口岸输入性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建议

2016-12-16 02:21:04 来源:广东政协网

案类案号:提案第20160114号

案由:关于加强我省自贸区口岸输入性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建议

提出人: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随着全球化不断加速,人员、交通工具、货物等国际流动日益频繁,打破了传染病传播的地域限制,为传染病的全球化提供了极大便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相继出现了40余种新发传染病,其中大部分经由国境口岸传播,有些传染病不仅极大地危害了人群健康,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例如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 H1N1流感、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以下简称“MERS”)等。

一、我省口岸输入性传染病现状

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与世界各国联系密切,而境内外人员的密切交流接触在给我省创造更多经济发展契机的同时,也使境外传染病输入的风险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各国入境船舶的大量增加,货物可能携带多种媒介生物。例如南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经从入境船舶上截获了多种媒介生物并检出病原体(其中杜氏气单胞菌、致癌肠杆菌等8种病原体为国内首次从媒介生物中检出),在捕获的鼠类中也多次检出汉坦病毒,这些病原体在口岸如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就可能造成在本地暴发流行。2015年5月进入我省的MERS患者,虽然及时发现并隔离治疗,没有造成传染,但今后类似风险将继续上升。另一方面,随着我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造成生态环境承载量剧增、基础公共卫生设施负荷过重,为输入性新发传染病的本地暴发及流行提供了土壤,2014年登革热病在全省大范围地流行正是上述因素叠加引起的。

二、我省口岸输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口岸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但口岸传染病防控却存在薄弱环节,难以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具体表现在:

(一)卫生检疫专业人员数量和质量未能满足传染病防控需要。例如全国现有卫生检疫专业人员2982人,仅占需求数的不到30%。只有50%的直属检验检疫局和30%的口岸检验检疫分支机构配备了卫生检疫专业人员。口岸卫生检疫工作专业性强,涉及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检查、快速检测、鉴别诊断、个人防护和专业消毒等多个方面,要求配备高素质的专业人员。

(二)卫生检疫实验室与检验检疫其他专业实验室相比,存在数量少、布局不合理、配套设备不完善等问题,未能满足当前疫情疫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需要,与系统外同类实验室比较,检测能力也急需加强。

(三)卫生检疫信息化程度较低,严重滞后于当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要求,制约口岸公共卫生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影响了卫生检疫事业的发展。

口岸卫生检疫与地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之间的信息沟通、共享机制亟待加强。

办法:

鉴于近年来全球传染病发展变化情况,加强我省口岸输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尤为迫切。

一、进一步加强卫生检疫队伍能力建设

MERS,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新亚型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出现,提醒口岸卫生防疫工作必须立足“防大疫”,必须大力加强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卫生检疫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同时加强对卫生检疫岗位能力和资质的分类管理,通过对一线人员卫生检疫理论和实战能力的培养训练,不断提升卫生检疫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强相关科学研究,结合口岸实际情况探讨有应用或研究价值的防控经验、新技术和方法,通过参与科研工作提升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及解决检验检疫工作中的重点问题。

二、提高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能力

做好系统内实验室资源的优化、整合工作,在传染病病原学诊断上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实验室检测网络作为传染病监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要根据国际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持续扩充新发传染病实验室检测病种范围,进一步提高检验检疫系统新发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能力,健全实验室监测网络体系。

三、完善口岸传染病监测系统,提高传染病发现能力

口岸监测是最基本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活动,有效的监测能够为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例如,2008年广东省检验检疫局检出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后,质检总布控全国口岸严密监测,广东、深圳、宁波、厦门等检验检疫局相继多次在来自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入境旅客中检出该病病例,从而防止该病在我国暴发流行。今后要加强风险评估,针对国际上正在流行的传染病,及时完善监测系统,把传染病堵在国境之外。

四、加强口岸传染病检测工作的标准化与信息化

信息化的基础是数据采集的标准化,然后才是数据的整理分析和应用,应该做好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从全局的角度和前瞻性的角度去把握和推进此项工作。在具体应用上可以先研发一些局部的实用的小系统。例如整合口岸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数据、入境交通工具上虫媒传染病及其媒介生物的动态监测数据、实时收集世界卫生组织等官方发布的疫情以及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其他疫情信息建立的国际疫情数据库等多方资源,建立虫媒传染病及其媒介生物传入风险分析模型,为口岸防控提供决策参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预警和风险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成果,使传染病监测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五、加强合作,建立与地方一体化的公共卫生预警机制

口岸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是国家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在政府主导下,贯彻大公共卫生的思想,整合和优化卫生资源,形成指挥得力、分工明确、快速反应、配合默契的各部门联动工作制度,才能真正实现最大限度地在口岸阻断和控制传染病疫情的目的。建议与国内相关部门和机构建立辐射型联防联控网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信息实时共享平台,完善疫情报告、通报、反馈制度,重点在不同类别出入境人员管理、传染病疫情通报方面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