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广东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能力的建议

2016-12-16 02:21:03 来源:广东政协网

案类案号:提案第20160175号

案由:关于提高广东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能力的建议

提出人:董超凤(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案由

广东是我国的经济大省,20年来许多经济指标在全国位居第一。但是,近年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成为最大的软肋之一。广东的欠发达地区(主要指粤东西北)面积和人口约占全省的70%和50%,但经济指标占比却只有较小份额,与珠三角相比差距巨大。2014年,珠三角(肇庆虽纳入珠三角,但整体仍然属于欠发达地区)GDP为57802亿元,占全省85.3%;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80.9%,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92.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66.7%。而粤东西北的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只占全省的14.7%、19.1%、7.6%和33.3%,与其面积、人口在全省的占比不相称。2014年,珠三角人均GDP为100702元,大大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而广东欠发达地区只有31246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9.3%,全国平均水平的67%。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制约广东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能力不强是根源。不解决这个问题,广东就不能真正实现全面小康。

   (一)部分地方政府对加快提高创新驱动能力问题认识不到位。重视项目引进,但忽视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是许多欠发达地方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欠发达地区无法实现产业集聚和形成有效产业链,“有企业、无产业”就成为这些地方的发展常态。在这种情况下,创新驱动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例如清远的光电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由于产业集聚度低、技术附加值不高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未能形成和建立现代产业的分工协作体系,上下游项目进不来,无终端产品,大部分停留在零部件生产上,是典型的“有企业、无产业”。一些大集团、大公司,只是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生产环节,但它们的研发机构和研发力量不会进驻。目前,欠发达地区在招商引资方面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只考虑尽快用项目填满产业园区,完成上级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可以不论产业性质,也可以随意变更产业规划。

  (二)产业转型升级步履维艰。广东欠发达地区的另一个共性问题是,原有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压力大。突出表现在,欠发达地区政府舍不得把不符合发展要求的产业转移出去,仅靠技术上的修修补补,继续维持运行,以确保GDP不滑坡。如肇庆2005年开始陆续承接从佛山转移过来的陶瓷企业,经过10年的发展,肇庆已跻身全国陶瓷10大产区之列。2014年,肇庆陶瓷行业产值达309亿元,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左右。近年来,肇庆空气质量下降明显,其中以建筑陶瓷为重点的工业污染是最大元凶。市民反映强烈,纷纷要求把陶瓷行业逐出肇庆,但地方政府更愿意通过“煤改气”手段,让其继续运行并发挥作用。出现以上情况,与现行的地方政府科学发展观考核机制有很大关系。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考核大多采用“一刀切”方法,即无论是中心区板块还是山区板块,都采用同样的指标进行考核,而且主要是对数量的考核。至于发展质量和产业结构,则没有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在这种指挥棒下,地方政府只要保持经济总量不滑坡并略有增长,就算完成任务了。

   (三)高端人才无法留住。欠发达地区普遍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如肇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硕士、博士以上学历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3%左右,而一些发达地区园区的比重达到12%左右。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肇庆国家高新区也只有10%左右,而54个国家高新区的平均水平为19%左右。欠发达地区人才无法引进和留住,最根本原因就是收入水平太低。如2013年,广东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468元,其中广州最高,达5808元,紧跟其后的深圳为5218元。欠发达地区差距甚大,最高的清远也只有3931元,最低的潮州仅为3164元。

   (四)地方高校专业设置不适应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目前,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地方高校为追求“申硕改大”,在学科专业设置上一味向品牌院校看齐,却与当地实际相脱节。校企之间无法实现良性互动,学校不能为企业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而企业又无法为学校提供科研、实习场所,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地方高校不根据当前发展形势适时调整办学指导思想,把部分专业转型为高等职业教育,那么这些学校就不能担当起助推当地提高创新驱动能力的重任。

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今年的重点工作有六项,其中第二、第三项分别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坚定不移推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因此,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办法:

建议

(一)改革现行考核体制,调整经济考核指标。欠发达地区要按照各地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设置经济考核指标。对于开发程度比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衰减的地方,重点考核城市化水平、现代服务业、市政公共设施覆盖面、研发投入、环境卫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对于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方,侧重考核工业经济、招商引资、万元GDP能耗、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等方面;对于关系粮食安全、饮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地方,则应重点考核农村集体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符合当地实际的工业经济、农村劳动力转移、特色农产品种植和生产等方面。只有政绩考核的指挥棒调整了,欠发达地区的各级领导和部门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政绩观”,才能聚精会神抓好符合当地实际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引进、培育和发展,从而使创新驱动真正落到实处。

   (二)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引进和留住人才人才。首先要解决好收入问题,这是硬条件。企业可以针对高端人才制定专门的薪酬办法,鼓励各类人才以技术成果、管理技能等参与收入分配甚至入股企业,以此大幅提高人才的收入水平。其次要为各类人才搭建用武平台,并在科研经费、风险投资、贴息贷款等方面予以扶持和资助,以利于人才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再次要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高端人才可以享受安家补贴、就医入学、带薪休假等福利待遇。

   (三)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尽快做大做强。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短缺,没有更多的钱投入到研发领域。对此,地方政府除了继续搭建融资平台、推动银企合作外,还应该引导企业创造条件上“新三板”,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新三板”是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主要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具有门槛低、周期短、效率高的特点。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在这方面做大文章。

   (四)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各类产业园区创新服务中心和科技孵化基地建设。目前,欠发达地区一般都有产业园区,但地方政府对创新服务中心、研发机构和科技孵化基地的打造不太上心,严重制约了园区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要把加快各类创新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基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尽快形成科技型企业培育成长体系,为创新驱动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另外,产业园区还要编制科技、创新、人才等中长期发展规划,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以及各类技术研发中心。地方高校也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重新设置和调整相关专业。一些与当地重点产业联系紧密的专业,应考虑转型为高等职业教育,从而为地方发展和创新驱动能力提高提供强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