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发言材料(52)
民建广东省委员会的书面发言
——全面提升“珠西战略”打造我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的高速发展为我省乃至国家的生产总值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但珠三角的政策红利和因毗邻港澳位置红利越来越弱,经济发展面临较大的压力,如何才能保证我省的生产总值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呢?2014年底,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珠西战略”,把珠江西岸打造成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努力成为新的增长极。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是广东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的重大战略部署。
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是我省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最大亮点。据统计,2016年1-10月,珠江西岸“六市一区”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279.9亿元,增长13.8%,比同期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7%)高7.1个百分点;完成装备制造业投资1145.9亿元,增长38.6%,比同期全省工业投资增速(10.3%)高28.3个百分点。
一、珠西战略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没有一盘棋发展思想,各自为政,缺乏省级层面的统筹规划。虽然珠江西岸六市一区高度重视“珠西战略”,分别出台建设规划、工作方案,以及促进政策和措施,并且设置了“珠西办”,但是目前基本处于各自发展、自由发展,缺乏省级层面的统筹规划、统一推进等,缺乏省级层面的“珠西战略”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或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各项推进工作,没有定期协调推进制度。
(二)“珠西战略”的内涵不足。珠江西岸六市一区目前对“珠西战略”的推进,并未站在使珠江西岸成为我省新的增长极和快速增长点的高度,基本上仅限于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方面,较少涉及行政、经济、社会、交通、生活其他方面等。
(三)配套政策不完善,推动作用不理想。省政府对“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的支持主要体现在连续几年通过省经信委设置专项扶持资金,由新引进特大型或大型企业申报扶持。调研发现,省政府对各市设置的专项扶持资金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建议
(一)提升“珠西战略”内涵。目前,省委省政府把“珠西战略”主要限定在“珠西装备制造产业带”行动计划方面。我们认为,应该提升和充实其内涵,“珠西战略”应提高到促进珠三角和东西两翼统一协调发展、提升区域性经济发展水平、辐射带动粤东西北的高度。将“珠西战略”目标定义成通过10-20年的发展再造一个“深圳”的高度,其内涵可以大力推进“珠西装备制造产业”为抓手,构建涉及行政、经济、社会、交通、生活等一体化的社会和经济共同体,真正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充实“珠西战略”内涵,更好地实施国家“一路一带”战略,增强广东和东盟海上丝绸之路联系,提升广东制造业产业发展水平,实施产业输出。在社会发展层面把省政府“打造珠西装备制造带”从产业层面明确提升为实施“珠西战略”,全面建立新发展极和打造新增长极,进一步推动广东经济社会新一轮跨越式大发展,缩小地区差异,建设和谐广东、幸福广东。
(二)积极提升“珠西战略”级别。可考虑在原有发展基础上,利用六市一区的地缘优势,筹划成立副省级的“珠西经济(特)区”,选择核心区域划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报国务院批准,争取更多的政策优惠,达到高级别策划规划、借鸡下蛋、借船出海的目的。重点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龙头带动,形成产业聚集、技术创新为主体的经济增长区,将逐步形成与“珠江东岸”并驾齐驱的局面。
(三)组建高规格“珠西战略”领导小组。提升“珠西办”的级别和管理权限,筹划成立省委省政府牵头的“珠西战略”或“珠西经济(特)区”领导小组,由省领导任组长。全面负责“珠西战略”或“珠西经济(特)区”的政策制订、规划、管理和建设,定期召开协调工作会议。领导小组下设“珠西办”,负责具体任务的推进和实施,制订进度目标,督导建设进度。
(四)打破行政区域局限,创新“珠西战略”发展模式。如未能成立副省级的“珠西经济(特)区”,可考虑打破行政区域局限,打造一个实质性的“珠西”核心产业区。产业布局及特大项目的落户由省委省政府统筹安排,在土地指标、利益分配等方面由省级协调,致力于将六市一区构筑成一个产业发展有序、互补、相对均衡发展的有机整体,形成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核心产业,以人工智能为引领,其他产业和生产要素配套完善的大经济区。具体操作层面,可由“珠西办”统筹六市一区的管理、规划、协调、发展。在产业规划发展、配套政策、资金扶持、交通建设、土地指标使用等方面统一布局、统一协调。“珠西办”负责规划实施工作,做好任务分解,提出年度工作计划,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并组织评估,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规划实施情况。省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政策指导,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政策问题。珠江西岸六市一区政府应结合实际,分别建立市区一级的“领导小组”和“珠西办”,建立省市互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按照规划确定的发展重点和布局,推进相关项目的组织实施,并做好区域内相关规划衔接的工作。同时出台强有力的政策,如类似“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优惠政策,集中全省资源和资金,重点支持珠西产业发展。
(五)为“珠西战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达到再造一个深圳的目标,必须重视产业生态环境的配套和建设。一是重视金融助力发展。加大区域内金融企业的扶持,创新机制,培育适合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融资环境,降低企业发展的融资成本,达到“活水养鱼”的目的。二是重视文化引人才。先进装备制造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极力营造宜居环境、学术研究交流、艺术展览、创新发明、休闲娱乐等文化环境,吸引和聚集高端人才。三是注重发展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产业。以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引领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六)解决“珠西战略”实施过程的突出问题。关键是管理政策要灵活,资金使用要高效。改变目前所有政策由省经信委出台,项目申报、管理、验收、资金审批和使用等全由省经信委牵头的低效局面。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由“珠西战略”领导小组制订配套政策,六市一区制订省拨经费和自筹经费的使用方案和项目建设目标,统筹资金使用,“珠西办”进行推进和督办,达到高效管理、资金高效使用的目的。
加大省政府扶持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创新资金管理机制,撬动多元化财政投入。一是根据中央“逐步改变行政性分配方式,主要采取基金管理等市场化运作模式,发挥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的工作要求,继续支持设立各类市场化基金。二是分类设立帮扶条件,对小企业可以考虑灵活多样的帮扶形式,如以专项奖励、减免税收、低息贷款等来帮扶小企业。三是简化申请帮扶的手续,降低门槛,使得更多大项目能得到帮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