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弘扬中医传统文化,加强广东传统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建议

2017-01-13 23:32:28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案第20170069号

  案 题:关于弘扬中医传统文化,加强广东传统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建议
  提 出 人:孟丽红(共1名)
  分 类:医卫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随着现代健康观念转变,世界中医药业兴起。中央政府也把中医药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广东省历来对传统文化保留和传承十分重视,为传统文化传承作出了卓越贡献。广东省是中医药大省,对中医药业同样给予了重点政策支持,广东省出台多项政策加强广东中医药强省建设,广东省财政厅、中医药局印发《广东省省级中医药相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每年财政拨专款对中医药进行扶持,促进中医兴起、繁荣,为人民健康谋福祉。
  现代中医既有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前景,同时仍面临在保持中医特色、传承中医精髓的同时,与世界医疗制度、体系融合、接轨,符合国家法律政策规定,而需作出自我调整的问题。中医是以深厚的中华文化为底蕴,有着数千年历史,自古以来的传统中医培养方式如家传、师徒传承、自学等方式,而今难以被认可;权威主流医学项目、奖项的考核机制、标准、门槛设置主要针对西医,并未充分考虑中医的特点,不利于激励、促进中医人才发展;中西医结合体制下,培养了大批优秀中西医结合人才,但中医绝学、门派、精髓传承令人担忧,传统、纯粹中医名家、大家后继乏人。传统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面临一系列的新难题。
  敢为天下先的广东精神,作为改革的前沿阵地,广东省在加强传统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问题上可尝试在现有制度范围内进行探索,为促进中医事业发展在全国作出表率。
  一、人才是中医发展的宝贵财富,建议增设、多设传统中医人才培养项目,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现有的中医药专项资金用于传统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的资金仍有限,不足以满足需求,建议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同时增设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类别,以扩大储备传统中医临床人才库。
  二、分梯队培养中医临床人才,满足人民生活、健康需求。
  中医名医、大家非一日养成,需要花费时间、人力成本,建议培养中医临床人才项目分层次,可分为高、尖人才和普通优秀人才的梯队模式,循序渐近,既能满足日常普通病患的求医需求,又顺应人才培养的自然规律,分层次持续为高、尖中医人才补充后续力量。
  三、为鼓励中医发展,医学类权威奖项、科研项目应充分考虑中医特色来设置奖项考核、门槛标准。
  可以新设专门针对中医临床人才的科研项目和奖项;也可以在现存各级各类科研和奖项中为传统中医临床增设指标。建立不同于以往参照现代医学评判标准的、符合传统中医临床特色和规律的评估标准。
  四、教育方面:
  1、为知名老中医传承中医技艺提供支持,鼓励传统纯粹中医传承项目。在政策上对老中医开展师承项目给予支持;在经济上给予财政补贴;邀请知名老中医到学校、医院长期开展师承培训项目,培养中医临床人才。
  2、在现行中医教育政策下,尽可能多保持传统中医精髓、特色文化教育比重。中医学校课程设置、考试重心方面,注重传统中医学、技能的学习和考核;加强中医辨证论治、脉诊,望、闻、问、切等中医特色诊病方法的临床实践。
  五、鼓励、支持民间中医发展。
  鼓励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培养中医临床人才;规范民间中医培训机构发展,严厉打击、查处“假中医”,对好的培训项目进行政策扶持;鼓励、引导民间中医行业协会发展,借助民间中医力量培养中医临床人才。
  六、在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开设中医点、不定期开设“义诊”,弘扬中医“医者仁心”的传统文化。
  辨证论治、望、闻、问、切,脉诊等中医特色的诊病方法,都重在临床锻炼,广泛吸取实战经验。建议在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开设中医医疗点、开展“义诊”活动,既为中医临床人才提供积累临床经验的机会和场所,又满足人民群众看病所需,造福人群。同时“义诊”正是从“医者仁心”出发,弘扬中医的传统文化,有效促进医患关系融合,并从侧面推动中医发展。
  七、在“一带一路”契机下,推动中医文化“走出去”。
  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开展医药卫生政策协调、挑选优质中医项目进行合作,携手推动沿线国家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开放、交流、融合,扩大中医的影响力,弘扬中医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