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动各地现代休闲农业发展的建议

2017-01-14 00:01:00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案第20170054号

案 题:关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动各地现代休闲农业发展的建议
  提 出 人:民革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和旅游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央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2 0 1 6 年1 月3 1 日)都提出要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休闲农业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融合体,近年来在我省各地发展迅猛,已成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发展时间较短,也存在服务设施不足、经营主体融资不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员素质亟待提升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调研,目前我省现代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
  1.政府重视不够,缺乏政策引导。虽然省、市各级政府在“十二五” 期间制定了农业发展规划,但对休闲农业的规划发展缺乏必要的重视,目前都还没有出台针对休闲农业、都市农业的引导性扶持政策,没有针对性强的相关规划。
  2.土地流转难,资金不足。休闲农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也是综合产业,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金投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越来越少,可以说是“寸土寸金”,近郊农民意识到土地的潜在价值,不愿流转,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另一方面,休闲农业单靠农民投资不起,各级政府的投入又远远不够,就需要引导大量的民营企业家进入,可是融资难又成为了“拦路虎”。
  3.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效益不高,带动力不强。各地休闲农业发展基本属于民间资本自发投资行为,项目设计雷同,布局分布零散,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小,效益不高,辐射和带动力不强,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农产品竞争日益加剧的需要。
  4.部分休闲农业园区盲目发展,重复建设,档次不高。受限于资金和自身的创新创意不足,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现代农业休闲园区还很少,有些园区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没有正确的定位,盲目发展,重复建设。大多数农家乐规模小、档次低、设施简陋、内容单一,服务水平较低。
  5. 休闲创意农产品竞争力不强。由于缺乏创新科技的支撑,加之创意性单调,以及农业经营规模小、创新科技传播慢、财政支持力度弱、市场发育滞后等原因,很多地市的休闲农业文化特色不浓,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仰仗乡村旅游发展来提高特色农产品附加值无法实现,难以吸引人气持续发展。
  6. 行政管理存在漏洞。目前各地的大多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都是小企业、小规模运作,若只作为纯农业生产不存在问题,一旦与休闲农业和农业旅游对接,这类企业由哪个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还没有明确,涉及餐饮的还产生卫生检疫和工商税务等问题。
  7.新农村建设任务仍然艰巨。新农村建设规划滞后、投入不足、精品不多、推进不均等问题依然存在,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也受到冲击,与“美丽乡村”要求还有差距。
  休闲农业是我国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切入点,涉及农业、休闲旅游、文创、休闲养老、青少年自然教育、农耕文化等多个方面。因此,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如何结合我省各地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交通区位和产业特色,在适宜区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地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如何将休闲农业发展与农耕文化传承、美丽田园建设、创意农业发展、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保护、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等有机融合、相互促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建议:
  我省自然景观优美,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而且城市人口众多、旅游休闲需求旺盛,发展现代休闲农业具备有利条件和广阔前景。
  1. 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从强化规划体系入手,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聘请专业团队编制现代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打造各地“突出特色的生态旅游新型农业”的目标。将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使休闲农业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城市旅游规划等相衔接,确保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和延续性,推动农业旅游资源有序开发,打通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之路。
  2.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当前企业在发展现代农业生产中,普遍遇到资金紧缺、融资渠道少、融资困难等问题。各地政府应切实加大各级财政对休闲农业的投入力度,安排休闲农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要加快推进“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休闲农业项目的信贷支持,有效解决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难问题;要吸引更多的金融资金、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投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激发休闲农业发展潜能,增强休闲农业发展后劲。同时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在资金、税负、信贷、用地、用电、担保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优先倾斜。
  3. 依靠各地的生态农业园、自然景观等平台,积极招引龙头企业和项目,引领、带动全省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对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辐射和带动农民增收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建议省对列入国家级、省级及省现代农业100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在用地、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4.塑造品牌,打造各地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精品。一是引进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农业企业,大力发展特色名优种植产业,不断增强园区科普示范功能,塑造新型农业品牌。二是扶持家庭农场发展。以家庭农场为重要载体,结合村居建设、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增强对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的政策支持和指导服务,引导家庭农场由单一生产向生产兼经营方向转变,增加家庭农场的休闲观光体验元素,打造一批产业特色明显、运作管理规范、示范带动作用大的家庭农场,塑造家庭农场品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将农保地变成为“农宝地”,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带动农民增收。
  5. 加强部门合作,形成共建合力,抓好管理规范,推行标准化建设、服务和管理。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推进我省休闲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标准化、功能多样化。严格规范管理,休闲农业发展应采取政策引导、行业管理的机制,明确主管部门以及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形成联席会议机制,制定休闲农业相关标准和服务行为规范,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6. 深度开发资源,提升古村落乡村旅游发展实力。结合各地域独特的古村落旅游资源,积极探索古村落乡村旅游大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将古村落建设和发展与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项目建设、美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等工作相结合,强化旅游品牌培育,提升古村落旅游发展实力,形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
  7.加强宣传推介工作。树立创造品牌意识,培育休闲农业特色品牌,联合省市媒体和旅游等部门,加大推介宣传力度,帮助农业企业和农民打开渠道,吸引游客,形成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