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推进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的建议

2017-01-14 00:07:14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案第20170049号

  案 题:关于大力推进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的建议
  提 出 人:民革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文教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近年来,我省积极开展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问题需要改革改善。
  一、我省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存在问题
  (一)高职院定位层次偏低,影响高职院选择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我省虽然开展了中高职三二分段、五年制高职和专本三二分段试点,但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真正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招生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体系。特别是“专插本”招生的学校少,专业不多,招生计划少,不能满足学生继续深造的需求,导致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不利于培养大批高层次技术型人才,也影响了一定数量的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职毕业生升学渠道较窄,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中职毕业生年龄偏小(大都在18岁左右),虽然有一定的职业技能,但学历偏低,就业压力大,渴望进入高职院深造。然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仍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尚不能满足中职毕业生深造的需求,也直接导致“普通高中挤破头,职业学校吃不饱”的现象。此外,我省高职院大都是民办,收费高;而中职学校中60%以上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就读民办高职院有一定的经济压力,也影响了中职毕业生报读。
  (三)高职院考试招生种类过多,没有完全形成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考试招生制度
  1、高职院考试招生种类过多。目前我省高职院招生有5种形式,除了“普通高考”和“3+证书”外,还有“自主招生”、“五年一贯制”和“三二分段”试点等。虽然为中职生提供了多种升学途径和便利,但由于各种模式规模不大,招生标准不一,且报名和施考安排在不同的时间,组织赴考成本高、难度大,高职院招入后,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学存在一定难度。
  2、没有完全建立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统一考试招生标准和招录方式。一是普通高考考试标准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选拔。普通高考强调考察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适合选拔研究型人才。而高职教育是需要选拔技能型人才。目前的高职考试招生基本上采用选拔研究型人才的试卷和标准,没有对学生职业意识、 职业潜能和职业技术素养进行考核,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选拔。二是录取方式不利于高职院选拔学生。当前我省高校招生主要遵循“先本后专”的录取原则。高等职业教育基本上是专科层次,本科3批录取完才录取专科。这种录取批次安排客观上造成了除一些优质高职院外,一般高职院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所录取到的生源只能是普通高校挑剩的低分考生。没有体现人才选拔的多元化和人才成长多样性,不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及选拔与培养高职院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3、“3+证书”不能充分体现以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入学标准。一是按文化课成绩划线排名录取;专业技能课程证书没有等级和成绩的区别,学生只要及格就可以拿到证书,即有资格报考高职院,导致学生没有强烈的考更高等级证书的意愿。二是有些证书与报考专业相关性不高,不能起到对学生技能进行考核的作用。由于许多招生学校和专业认可全国英语或计算机等级证书,所以很多中职生放弃与报考专业密切的难度较大的课程证书考试,而选择相对容易通过的考试。这就造成文化科目比重超过技能科目的比重,导致学生忽视专业课程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造成“3+证书”的学生文化基础不如从普通高中录取的学生,而技能水平与普通高中录取的学生相比也没有优势,影响了高职院通过“3+证书”考试从中职录取新生的积极性,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4、自主招生考试改革试点成本较高、高职院压力较大。一是自主招生成本偏高。组织招生宣传、确定入学标准、报名、学生资格审查,到命题、试卷印制保管、考试组织、评卷、面试、公示和录取,这一系列工作均由各个招生高职院单独以“普通高考”的标准组织落实,需要高校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很难有规模效益。学校招收一个学生的费用往往是通过普通高考招收一个学生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也增加了学生参加考试的交通和食宿成本。一些学生因为经济的原因只好放弃应试的机会,从而造成不公。二是自主招生易产生科学性、公正性缺失问题。由于录取标准由高校自行制定,科学性、权威性值得商榷。而且各高职院间缺乏可比性,也给考核的公平性带来了挑战。此外,由于自主招生涉及到的主体多、因素多,且没有校外人员参与招录过程,在监督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有可能会滋生招生腐败,导致教育的不公。
  5、“三二分段”转段考核组织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中高职三二分段”由于由招生的对口高职院和中职学校单独实施,没有统一的考核体系,大部分对口升学专业还未能有效地上下衔接与贯通,生源质量不保证,也容易出现舞弊情况。此外,一些学生中职毕业后有了较为理想的就业机会,主动放弃学业。加上学生实习企业分散、信息沟通不畅,学生管理难度加大,导致志愿参加转段考核的生源流失,一些学校学生流失率在20%左右。
  6、五年一贯制吸引力有限。一是招生学校、专业和计划太少,不能满足考生的多样化需求。二是入学后,学生前三年无法享受中职生免学费政策,影响了家庭困难学生报读。
  一、打通职业教育各层次之间的升学通道。建议我省形成从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直至专业硕士甚至是博士的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具备职业发展潜力的学生拓展更多通向高职院攻读专科、本科、专业硕士或博士的升学渠道,以满足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职教育的需求。要适当提高专插本学生的比例,同时建立校际间学分转换平台,让达到一定学分绩点的学生通过转移学分方式升入本科院校3、4年级继续攻读本科学位,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对考生的吸引力,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逐年扩大中职生升入高职院的规模。建议逐年扩大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院的规模,把以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改变为主要招收中职学校应往届毕业生为主,以此吸引更多初中毕业生分流,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并为他们继续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不断实现更好的追求和发展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三、建立体现高职教育规律和特点的考试招生制度。 建议逐年减少通过“普通高考”招收高职院校学生的比例,直至取消。将“3+证书”和“自主招生”等招收高职学生的模式整合为统一的“文化知识+职业素养潜能”的模式,探索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理科、工科、农林、商科、医科、体育、音乐、美术等10-20多个专业大类招生,按不同的大类设置“职业素养潜能”考试科目,让考生根据自身学习兴趣和志向及高职院校的招生要求选择,提高高职生源素质与高职院之间的“匹配度”,提高高职教育人才选拔质量。
  四、逐步扩大中高职连读招生规模。采取“文化知识+职业素养潜能”的模式直接招收初中毕业的学生,学生中职段期末考试合格可以直接到高职段学习,逐渐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无缝对接的人才选拔和培养路径。
  五、提高贫困学生入读中高职学校的机会。在名额投放、录取成绩等方面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考生予以适当的照顾。对考入民办中高职学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学费补助,提高贫困学生入读中高职学校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