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现代农业为支点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大发展的建议

2017-01-14 00:09:54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案第20170048号

  案 题:关于以现代农业为支点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大发展的建议
  提 出 人:民革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广东省既拥有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同时粤东西北地区却远低于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省内发展差距居于全国之冠。为加快发展粤东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缩小省内区域发展差距,省政府编制了振兴粤东西北地区发展规划,制定了扶持粤东西北区域发展一系列政策。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的出台,对提升粤东西北地区发展速度,缩小省内差距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差距仍然巨大,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仍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省针对粤东西北区域发展一系列政策扶持力度不可谓不大,覆盖面也很广泛,但对于该区域的优势产业—现代农业的政策扶持和引导不足,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尚不够突出。目前粤东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基本停留在传统农业阶段,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高效化经营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在珠三角基本退出粮食生产和粤东西北地区经营水平较低的条件下,我省的整体粮食自给率仅有32%左右,粮食安全形势异常严峻。
  在我省目前经济社会深刻转型、农业农村剧烈变革的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内涵与条件、任务与要求、方向与路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我们建议以现代农业为支点,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大发展。
  一、正确认识现代农业对于粤东西北地区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在中低端工业向内陆省份、东南亚等生产成本更低的区域转移,我省的快速工业化阶段已基本接近尾声的背景下,粤东西北地区更需要通过农业的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我省现有粤东西北地区有关发展规划和政策过度聚焦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状况应当及时调整,未来区域发展政策及扶持资金应更多倾向于现代农业领域。通过农业的大发展,提升我省的粮食自给率,改善粮食安全;提过加强农产品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管理,提升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为培育健康国民打好基础。
  二、以“四化同步”发展作为背景和基础,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一)以全省发达的工业基础支撑粤东西北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利用我省较高的工业化水平为粤东西北现代农业发展夯实基础。先进物质装备是工业化为农业带来的直接生产力。推动以工业化为载体的新技术新装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业,改变“靠天吃饭”的状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二)农业科技创新为现代农业提供技术与新模式支撑。现代农业技术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关键性力量。根据各地条件,粤东西北地区应重点推广水稻斜插法、智能测配施肥、轻简栽培、机械化精量播种及全程防灾抗灾减灾等新技术,示范推广多元化高效种养模式。积极推进国家和省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把绿色理念贯穿于增产模式攻关的全过程,实现低碳循环发展。应用信息化手段为建设现代农业注入新动力。从初级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到物联网等信息化设备逐步应用到农业生产,不断探索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等新形态建设,综合农业物联网平台,推进农业生产、销售的网上管理。通过建立本地电子商务网站群、利用第 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可以有效改变销售渠道不畅、增产不增收等农业发展老大难问题。
  (三)以先进的生物技术为建设现代农业拓展新领域。从食用、饲用、药用和简单工业原料到高附加值功能性保健品,再到生物医药等更广阔的领域,基于生物技术的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无限潜力。如湖北神地农业科贸有限公司采取生物萃取技术,生产的全蛋粉、蛋黄粉、蛋清粉、蛋清液、溶菌酶等鸡蛋深加工产品附加值高,并成功利用废弃蛋壳制成丙酸钙、乳酸钙、蛋壳膜多肽等系列产品,使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不仅节约资源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
  (四)大力推行“一高三新”模式。所谓“一高三新”,一高是指目标任务:发展高效农业,包含着高质、高产、高效益、高效率的内在要求。“三新”是指路径方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相辅相成。其中,“新品种”要求加强种子种苗种禽种畜的育繁推一体化,提高良种覆盖率,通过大量引进推广新品种,从源头上为高效农业划出高起点的起跑线。“新技术”不仅指农业生产新技术,更是意味着让农业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包括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一切新技术、新成果,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所有可用技术手段。“新模式”不仅指高效生态种养新模式,更是指把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拓展产业链、重构价值链,形成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五)通过现代产业组织为粤东西北地区建设现代农业重构新模式。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探索并建立一种有效率的生产组织形式,以适应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的现实需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社会化服务主体、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主要内容。这些主体的数量、规模、素质状况及各主体间的协作关系、协作形式,是现代产业组织引入农业的重头戏。
  (六)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业本身由于附加值有限,产出较低,而以农业为基础的第二、第三产业却可以实现大倍数的增值。农业现代化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目前仍是粤东西北地区突出的“短板”。要补齐短板,实现强农、富民,就应当从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来谋划现代农业发展,就应当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四化同步”发展作为背景和基调,出台系统扶持政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推动“第六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重构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做大做强农业产业,要求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产业链、价值链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筹,聚合各类要素,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实现“高位嫁接”、“深度渗透”,在“三产融合”中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及其服务保障体系。
  三、充分发掘现代农业的生态、景观资源和人文内涵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重新认识和开发农业的丰富功能,使现代农业发展沿着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就业增收、观光休闲、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向度发散,不断挖掘新潜力,培育新优势,拓展新空间。粤东西北地区农耕文化悠久,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应结合农业科技示范、休闲观光农业展示、农耕文化传承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探索实践。比如,可以在培育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同时,充分利用森林、河流、湖泊、水库等宜人风景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利用优良的生态、生活环境开拓修养、禅修和民宿旅游等产品。
  四、拓展农业功能要高度重视“体验经济”和“创意经济”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提升作用
  通过高端创意策划赋予农产品品质、品位与文化内涵,为消费者提供物质、精神、文化的多重体验,这种体验产生的附加值将显著提升产业绩效和品牌美誉度。如荆门德源石碾米业提出“吃有生命力、能发芽的大米”的良好创意,正是这个创意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极大地带动了该公司产品的销售,培育了公司品牌。此外,德源公司生产设备中有两台石碾是使用传承超过200年的“古物”,这更为产品注入了文化传承的要素。粤东西北地区通过对传统农耕文明、深厚历史人文资源的挖掘,加上与现代营销模式的创新有机结合,利用农业休闲、精细生产项目平台,充分挖掘“体验与创意”对传统农耕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定能为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赋予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有效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五、创新金融、保险机制与产品,支撑现代农业持续、高效发展
  (一)积极探索与现代农业发展息息相关的金融保险新机制与新产品。现代农业发展对金融支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依赖越来越显著。围绕农业现代化的新需求,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健全金融支农制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量体裁衣”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全省、各市农业银行以及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或转向资金应向粤东西北地区现代农业领域倾斜,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的金融支持。同时,积极培育发展村镇银行、涉农投资和担保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效对接农业发展资金需求,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
  (二)发展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对具有鲜明特色、良好发展前景的农业项目发起众筹,充分募集产业发展需要的资金,同时通过众筹参与者拓展产品市场。在积极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的同时,注重发挥财政杠杆效应,引导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三)结合产权改革,创新农村特色金融服务。探索开展宅基地使用权、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融资机会。同时,推出惠农创业贷、农民工异地创业担保贷款等金融产品,为农业相关领域创业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
  六、构建高端发展平台,引进龙头企业和高端人才
  现代农业综合产业的发展需要构建完善的支撑体系。一是需要建立较大规模、设施完善的各种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以及多元化的农业示范基地。二是需要建立各类高端农业新产品研发中心。利用高端平台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创新优惠政策和发展条件,在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实现技术和资金的优势互补。三是需要创新农地使用和资金融资等政策引进国内外知名农业企业集团。四是需要创新股权奖励等激励机制,引进国家农业科技领军人物,建立院士工作站等机构,实现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的互相支撑与互相促进,促进产业集聚化和高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