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专利成果有效供给与精准转化的建议

2017-01-14 00:37:40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案第20170039号

  案 题:关于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专利成果有效供给与精准转化的建议
  提 出 人:民革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科技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专利成果转化是推进科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积极探索面向产业化的专利精准技术转移机制,提高专利成果的有效供给与转化质量,推动专利与产业的有效对接,对我省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知识产权强省、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国务院颁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国发〔2016〕16号)、《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国办发〔2016〕28号)、教育部、科技部共同颁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技〔2016〕3号);我省出台了《广东省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6〕118号)、《广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彰显了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高度重视与推进工作的决心。新形势下,如何将“高大上”的理论研究成果“落地”转化应用,更成了高校、科研院所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约为1.4万亿元,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其中广东研发经费超过1000亿元;我国专利申请受理数为279.9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为110.2万件,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已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专利授权数为171.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为35.9万件,成为世界第一。其中,广东有效发明专利授权达 13.9万件,有效发明专利量和PCT国际发明专利申请量保持全国第一,广东连续 6 年位居全国首位。然而,据统计我省高校、科研院所拥有核心专利数量严重不足,目前专利成果有效转化率仅仅在20-30%左右,与发达国家和地区高达60-80%的比例差距较远。
  我省科研投入与有效产出、专利供给与转化输出极不相称,主要原因在于对科研人员业绩评价导向偏差、有效专利与核心专利供给不足、专利导航运用与专利布局意识不强、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尚不成熟、技术经纪人队伍不强等方面。
  一、建立新的科研业绩分类评价体系,强化专利成果转化。现行只重专利论文数量的职称评定导向,使得我省科研人员强调理论方法的先进性和独创性,重在开发功能样机,而对创新产品的市场前景、成本控制、工艺性能、盈利模式等产业化问题重视不够,使得大量的科研成果被闲置,无法顺利转化为生产力。建议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不同类别,制订应用研究偏重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业绩认定的职称评定导向,激发科研人员面向产业化精准创新。同时,摒弃目前重发明专利数量申请的政策,制订新政支持具有产业化商业价值的专利申请,提升全省专利的有效供给,倒逼科研人员面向产业源头精准创新。
  二、打通产学研人才相互流动通道,提升专利的有效供给。一是,鼓励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人才互通流动,即一方面支持高校教师、科研院所的专才成为科技特派员派驻企业挂职锻炼;另一方面,鼓励企业专家、能工巧匠进校园设立工作室,任创新创业导师、专业课程导师、技能大师、设计大师等增进了解,提高科研人员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问题的专利有效供给。二是,鼓励来自理工科院所的学生深入企业实践,在企业技术创新、工艺改造中献计献策,为师生专利申请提供持续不断的创新源泉。三是面向全球视野,加强我省科研院所与先进地区科研院所的合作,为精准技术转移提供多源头供给。
  三、强化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应用,提高关键领域核心专利拥有量。专利导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能帮助了解某一行业内的竞争对手和关键技术。建立以专利导航支撑行政决策的创新决策机制,以专利数据为信息获取主体,通过专利导航促进重点产业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服务链的深度融合。面向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围绕专利壁垒突出的重点领域,结合自身发展和产业共性需求,鼓励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一起组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提升产业竞争力,保障行业发展安全。建立我省科技成果信息系统,发布一批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方向、产业带动作用大的科技成果包,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攻克重点产业的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在产业链关键技术点布局核心专利,提高核心专利的拥有量,占领产业技术高点。
  四、建立由技术链向产业链延伸的成果转移机制,发挥科技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政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设立具有独立法人的技术转移机构,提供技术转移全过程“一站式”服务,推动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鼓励建立科技园区开展试点示范,打造集聚创新优势,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模式。搭建各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满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专业服务需求。鼓励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打造科技园,建立工业技术研究院,专注行业共性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前沿实用技术,实现科技成果的精准转化。
  五、完善技术转移机构服务功能,建立成果转化考核机制。支持有条件的技术转移机构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合作建立投资基金,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投资力度。鼓励国内机构与国际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开展深层次合作,推动企业、科研所和高等院校联合建立海外专利布局合作机制,构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机制。推动行业组织制定技术转移服务标准和规范,建立技术转移服务评价与信用机制,强化行业自律管理。将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创造、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作为地方政府对高校办学水平考核评价和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六、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人才队伍,发挥科技社团促进转化的纽带作用。推动有条件的高校设立科技成果转化相关课程,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加大技术经纪人的培养力度,着力引进、培养技术转移领军人才。依托有条件的地方和机构建设一批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科技金融的专业化技术经理人。建立培训体系与评价标准,推动建设专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与国际技术转移组织联合培养国际化技术转移人才,提升国际竞争力。建立学会、协会联系企业的长效机制,引导科技社团智力资源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精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