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州火车站更新改造的建议

2017-01-14 00:40:53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案第20170038号

  案 题:关于广州火车站更新改造的建议
  提 出 人:民革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市政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按照广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构建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要求,广州站作为全国直接进入城市心脏部位的中央火车站,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将助推广州市的战略实施。
  广州火车站的更新与改造,是广州新时代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应该凝聚全社会的共识,征求各个阶层市民团体的意见,以及进行多轮的专家咨询和方案征集。广州火车站的综合改造,应在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1.广州火车站的改造
  广州站从设计施工到落成经历了三个年代:“50年代设计、60年代施工、70年代投入使用”。历经新中国建国后大跃进时期,经济困难时期,改革开放前夕等历史时期,广州火车站的建成,是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克服重重困难而发展的历史见证。
  广州火车站的建筑物本身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是体现“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特色结合”的“苏氏建筑”,还是岭南建筑大师林克明的作品,是1958年广州“十大工程”之一,其现代主义风格在同时代的火车站建筑中独树一帜,具有时代意义。车站内部的园林设计令人耳目一新[ 为了营造室内景观,体现出岭南的特色,设计师在车站左中右三部分之间用庭园相隔,确保整个站楼内部采光和通风良好。各个候车室之间的小花园里种了桄榔树,有金鱼池和小桥,后门廊外种着竹子。],落成时因豪华美观,一度成为广州市的新景观,广州各学校纷纷组织学生参观。当初火车站偌大的广场上稀稀拉拉的乘客,很多市民觉得太浪费了。直到1992年,整个广场突然像变魔术一样密密麻麻地布满人群,那个时候才开始佩服火车站眼光长远的设计。在40年历史中,火车站经历了一些维修、改造,与林克明设计的原物有了改变,并且难以恢复。在未来的更新改造中,广州应当吸取大拆大建模式对历史文化带来毁灭的经验教训。
  火车站的建设,不仅凝聚了国家的高瞻远瞩,设计师的匠心独运,也是市民群体劳动的结晶。很多市民都参与了火车站的建设,“义务劳动,挖泥,大家都很卖力。火车站建成时,看到这么宏伟的建筑,很多人都流泪了。” 广州火车站最具特色的是站房正面两侧的“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标语。这个场所中,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领导南巡、南下创业、北上回家等一系列关系到国家与市民个体的事件,获知广州火车站要改造后,很多市民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对火车站的情感。
  火车站成为许多群体与市民具有共同记忆的场所,场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因此,广州火车站片区城市功能的更新改造应该结合火车站的历史文化价值,摒弃大拆大建的做法,通过对历史建筑进行新功能的注入和优化,充分发挥其历史意义和保留它的场所记忆载体。
  具体改造策略建议如下:
  (一)前瞻性的交通组织:
  未来广州火车站将带来大量的高铁客流,而现有火车站场的场地局限,因此应采取前瞻性的交通组织方案,才能对数以百万计的人流进行有效疏导。
  建议对人流的组织进行数据模拟,进行立体的线路设计,将出发客流与到达客流安排在不同的层面,从而将高铁人流从平面引入立体交通中,增加人流的疏导。
  (二)原有建筑保护与改造
  整体保留原有建筑外观和建筑形式,对建筑内部进行功能改造,除了基本的站台调度值班办公外,所有行政办公、仓储等功能外迁,满足站台人流疏导的需求。
  将火车站内部由单一的交通空间改造成为多能能的复合空间,站场内部的空间设计保留原有历史文化,成为展示广州火车站历史的场所。出于服务乘客的目的在车站设立一定的商业功能,例如报刊亭、咖啡厅、礼品店、小超市、面包店等。
  (三)外围地下空间的开发
  对火车站站场、 外广场及其外围进行地下空间扩建,将火车站改造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成为娱乐、文化、交通、餐饮、购物等多功能的复合空间,并通过地下通道与地铁站、草暖公园、流花公园、汽车站连接,将周边不同个性的城市空间联系在一起。
  2.流花地区的“城市双修”
  除广州站之外,流花桥一带还建成了广交会流花路展馆、流花宾馆、广州东方宾馆新馆、友谊剧院、白云宾馆等,这一建筑群于1985年被选为“羊城新八景”之一,享有“流花玉宇”的美称。流花地区的建筑群体推动了广州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高速发展,代表了广州60-70年代的城市建设成就,见证了广州市民生活时尚的流变。
  这组建筑领风气之先,在全国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广州能如此大手笔地建设这一组大型建筑,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广交会的缘故。广交会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势,受重商文化熏陶培育,集全省甚至周边省份城市之力,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流花地区的建筑群为广交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商贸会展、酒店、行政办公等配套服务,推动了广州市经济的高速发展。
  流花地区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在全国的同时代建筑中具有标杆意义,这组建筑群体在广州、乃至中国建筑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流花地区整个建筑群风格非常协调,这组建筑在风格上与上世纪60年代建筑最大不同在于“脱离了乡土建筑的风格,最明显是在向西方靠拢[这批建筑的特色大多符合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科普西耶对建筑提出的五点要求:底层架空,把地面留给行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的长窗;自由立面。]。”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广州宾馆是全国第一个使用水平长窗的建筑[而随后的东方宾馆、白云宾馆,乃至广州火车站和友谊剧院这一批建筑,都是大体积建筑,也大量使用了水平长窗。];流花展馆的玻璃幕墙是全国首创[正立面全是大块的玻璃,这在当时属于首创,国内还没有这样大面积运用玻璃的建筑。];白云宾馆是当年是全国最高建筑,也是中国酒店业的标志;流花展馆是当时广东省内最大的一个单项民用建筑物;东方宾馆和白云宾馆都是设有岭南园林;周恩来总理曾几度光临友谊剧院,对剧院的园林布局极为赞赏。
  流花地区的现代建筑群还引领了广州当时的市民生活时尚;例如去东方宾馆蹭电梯[电梯在上世纪70年代还是新鲜玩意, “当时东方宾馆是国宾馆,也是广州最豪华的宾馆,一般人还不能随便进去。广州最早的两台观光电梯就在东方宾馆里,当时不少人还跟着港澳台的亲朋好友去‘蹭’电梯坐,觉得新鲜又害怕。], 去白云宾馆喝茶[刚开业的最初7年,白云宾馆以接待国家领导人及外宾为主。1983年白云宾馆终于开始向市民开放,于是亲朋好友到白云宾馆喝茶、休憩成为一种时尚。],去东方宾馆看足球[当年东方宾馆旁边还有一个足球场,不少外宾在那踢足球,市民都在场边看。]。东方宾馆在中国的酒店业发展史上创造了无数个第一[第一家国营五星级酒店、第一家引进卡拉OK、第一家轻音乐茶座。]:
  流花地区除了中国开创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建筑群,还拥有草暖公园、流花公园、兰圃、越秀公园等公共公园和绿地,山林毓秀、风景秀美、景观绿地形式多样,植被种类丰富多样,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美化着城市的同时,也是市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这些绿地和公园作为广州城区内的开放空间,也为该地区提供了高品质的生态景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城市工作。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提出了明确要求,李克强总理做出了工作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恢复城市自然生态,制定并实施生态修复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同时提出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解决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历史文化遗产损毁等问题,促进建筑物、街道立面、天际线、色彩和环境更加协调、优美。
  广州火车站所在的流花地区对广州的经济发展起了极大作用,所形成的建筑群体是广州市城市建设的成就,广州火车站的更新改造应与地段的城市设计相结合,将火车站更新改造的研究范围扩展到整个流花地区,对整个地区进行综合的城市设计。结合国务院与建设部的“城市双修”精神,将该地区作为广州城市生态修复与历史修复的示范地区,对该地区的功能进行整体规划,对建筑群体的建筑风格进行整体性的强化,打造地标性的城市建筑景观,对流花湖公园、越秀公园等公共空间进行生态修复,协调景观风貌,创造具有广州标志性的区域建筑与景观特色,重新焕发该地区的活力与精彩。
  (一)整体功能的重构与活化
  流花地区整体业态发展较为成熟,但是随着广交会的迁移,现有的会展功能逐渐衰落。应对该地区进行整体改造设计,将引入新的业态,以及对原有地块的调整以激活地块活力。
  (1)以广交会会展为核心的商业展贸升级
  广交会会展的具体内容应与琶洲国际会展错开,定位自己的特色。结合火车站周边地区的服装商圈,成为服装时尚发布会的主要场地,引领该地区的服装设计、时尚品牌、创意设计等产业的聚集。将周边地区的公共建筑与广交会旧址整合,建设成广州旧城结合公园群和历史文化建筑的综合创意展览中心,及独特文化特色的集高端展贸、创意办公、历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城市展贸综合体。
  建议广交会建筑保持原有外立面,对其空间进行改造,打造新型的高端展示空间,引进 mall 的商业模式,创新时尚等产业成为真正吸引人流的核心。
  (2)以友谊剧院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升级
  友谊剧院设计的初衷是服务于广交会的,为迎接国内外的来宾,展现新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特色和广州的文化魅力。 然而随着广交会的迁往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友谊剧院的市场定位由最初的接待国内外领导人转向大众,平民化路线,由高端市场被迫转向低端市场。随着高铁带来的大量高端客流,以及广交会会展业和周边商圈产业升级,友谊剧院仍能重现往日的辉煌,提升整个地区的文化品味,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绿化与步行空间的连续
  在该地区塑造一条绿化景观带,打开兰圃公园,用绿化连接兰圃公园和流花湖公园,步行道通过地下空间和景观天桥延续到各个地块,保证步行系统的独立性和连续性。 这条绿化景观带串联起各个大型公共建筑,在重要的位置,如过街隧道,不同层级景观系统的交接的部分,设计景观节点,使整个绿地景观有收有放,曲致有节奏。
  通过景观绿道环线,将越秀公园,兰圃,流花湖公园和这条线的若干绿化节点,把 “广交会”旧址,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广州军区总医院和流花湖公园、友谊剧院等公共建筑串连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吸引人的核心绿化景观带,把人齐聚到该地区,实现繁荣活化。同时,对步行环路的周边业态调整,增加咖啡、餐厅、书店等休闲服务为主的功能,完善服务配套。
  (三)生态景观空间的修复与设计
  流花湖、兰圃、越秀公园等公共绿地随着周边地区人流的加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态损伤,且景观设计均保留60年代的特色,随着现代生活的转变,应该对其生态进行修复,并进行整体的景观规划设计,适应大型户外文化体育活动的需求,并创造高端高品质的公共开放空间。
  (四)建筑特色的强化
  流花地区的公共建筑群特色明显。然而,新建的点式高层建筑大多分布在道路的两侧,虽然建筑质量良好且经过较专业的设计,但是建筑风格和特色较为凌乱。周边多数的居住建筑,特别是板式的居民楼均为多层建筑,建筑质量一般甚至较差。
  未来对整体地区的建筑色彩、建筑风格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通过外立面改造、屋顶花园改造、沿街商铺改造、统一景观小品和街道家具,规范广告标识等方法,打造和强化该地区的建筑特色。
  3.火车站周边地区的产业升级改造
  除了广州火车站,周边还有省、市两个汽车客运站,这一带的日均人流量大约在6-7万,而在节假日则会超过10万,在春运期间甚至能达到20万。
  依托密集人流,广州火车站以及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个批发市场商圈,近百个批发市场涉及服装、皮革、鞋业、美容、汽配、茶叶、酒店用品、文具等行业,当中又以服装、鞋业最为集中。截至2015年,广州火车站附近的流花商圈共有45个服装专业市场,经营面积150万平方米,每年的服装交易额接近50亿元,是广州最大的专业市场商圈,年交易量占全国服装行业的1/3。
  批发市场货物流通量极大,但由于交通规划不完善,加上商铺档次普遍较低,环境脏、乱、差,交通堵塞时有发生。此外,该地区城中村密集,大量流动人员也影响了周边地区的治安。广州火车站的更新与改造,对周边环境的整治与更新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应利用火车站的综合改造,将周边地区环境整治纳入整体框架。
  随着火车站商圈的业态逐渐从传统批发市场走向展贸的功能,商务需求增加,广州火车站引进高铁功能,将拉动产业升级和增加商务客流,并引导高端酒店、行政办公、饮食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广州站地区的重要性与复杂性,且存量用地的更新开发难度较大,需要持续、深入地规划设计研究。因此,火车站改造要充分评估对周边产业的影响和风险,大拆大建或者挪移成熟的市场不利于产业发展,“打散容易,重新聚集就很难”。火车站功能规划改造要综合考虑商圈内的交通秩序,批发市场商圈的产业升级与周边的小北路商圈、淘金路商圈进行统筹考虑,充分发挥高铁入城对整个地区商圈带来的影响和商业价值的提升,塑造广州独具特色的商贸地区,提升地区的经济活力。
  因此,广州火车站的改造应该循序渐进,多方论证和仔细研究,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和土地开发潜力的评估,与已经形成的功能系统统筹考虑,保护并升级已经形成的商圈,将原有产业融入火车站的更新改造。
  借鉴韩国东大门的改造更新,对火车站周边的产业升级采取 “政策引导、功能分区、提升业态”三大规划策略,对批发市场的产业、空间、功能、业态、物流进行升级,打造具有竞争力、影响力与文化魅力的现代化专业批发市场园区。
  (一)政策引导
  通过加强政策方面的支持,将周边的批发市场转型作为产业转型的重要载体,引导批发市场延伸产业链,从单一批发产业转向研发、设计、生产、批发、零售的全产业链,成为综合性的产业集聚区。?
  (二)功能分区
  通过微改造方式,为批发市场提升发展腾挪空间,并改善住改仓、住改商等现象。引导批发市场批零分区,合理组织空间,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市场布局。
  加强专业批发市场与专业物流企业的合作,推进共同配送机制,统筹配套的汽车货运场、公共仓等物流设施的空间布局,改善物流通道的服务水平。合作物流模式即物流公司与商厦合作,在商厦内设有物流专门区域,零散物流模式收货区域位于大厦街道两侧固定区域。所有货物都集中于商厦后面的街道两侧运输至海陆空等货物通道。零散物流和商厦合作物流的结合可以满足快速、小件运输、国际化的需求,作为世界时尚潮流服装集散地提供有力支撑。
  充分考虑原料供应商、服装制造商与批发市场的经济、空间关系,在不破坏原有供求关系的前提下进行产业结构更新,将所有的缝纫工厂聚集一处,为服装制造业集聚提供空间支撑。
  对于细分后的专业市场,建议采取错时经营,零售市场区白天经营,传统商圈的批发夜间操作,既能照顾各类顾客的购物时间需要,也能够缓解交通压力。
  (三)提升业态
  以完善配套、加强展贸、对接电商、功能复合、融入文化等多种措施,促进专业批发市场向展贸中心、总部基地、采购中心、时尚发布等高端业态发展。
  将只从事批发形式的流通形态加入了直接针对消费者的零售流通形式,同时融入电子商务功能,实现了线上线下市场同步交易。将周边地区改造成为集零售、电子商务、旅游咨询、休闲、演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商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