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互联网+教育”,打造广东教育信息化4.0的建议

2017-01-14 00:45:23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案第20170037号
  案 题:关于推进“互联网+教育”,打造广东教育信息化4.0的建议
  提 出 人:民革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文教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随着工业4.0的到来,人类文明从“工业化”时代跨入“智能化”文明时代,教育信息化也将从互联互通的3.0时代迈进以“教育智慧化”为特征的4.0时代。工业4.0离不开教育信息化,也即是教育信息化4.0为工业4.0提供支撑。教育信息化4.0的目标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学习与发展机会来保障教育公平、通过可视化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成本、通过移动学习实现学习个性化、通过智能诊断促进教学差异化、形成师生合作互动同发展,实现可诊断、可控制、可自愈的美好愿景。
  教育信息化4.0本身是“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成功实践,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一、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实施现状及问题
  (一)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实施现状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广东省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广东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提出要推进信息技术在民生领域的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一体化工程、教育宽带网络“校校通”、“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校园建设,推动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在线学习、终身学习和教育管理的智慧化应用服务,加快发展远程教育,推动教育模式改革。
  目前,广东省的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工作转入以实现“三通两平台”,构建教育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通过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广东省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粤教云”计划、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议计划等系列行动计划推动全省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二)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目前从全省来看,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整体效益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广东省教育信息化面临诸多挑战,如“多”:系统多、应用多、用户多;“难”:互通难、共享难、整合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育信息化资源不均衡
  教育目标和要求相同而设备水平不均衡,信息化资源不均衡。减少由于地域或经济水平发展不均衡带来的差别,有利于教学水平可得到均衡提高。建立集中的共性和核心数据处理中心,采用低成本轻型采集和交互终端,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均衡化。
  (2)教育信息化设备不足而又利用率低
  集中同时使用与闲置之间的矛盾;高配置设备少而低配置设备多的矛盾。虚拟化的云计算技术可以支持更大范围的灵活配置。
  (3)教育信息化软件不适用
  教育管理信息化软件种类很多,适用的不多;功能强大的软件操作复杂,入门要求高;软件的功能不完全适合具体教与学的要求,但定制成本很高。数据与处理流程的标准化,可以大大降低这些处理的复杂性。
  (4)教育数据采集难
  数据采集不完整?,数据录入耗费大;情况多变,需要采集的数据变化较大。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将数据的采集和局部业务处理技术结合起来,大大降低数据重复采集成本,提高采集效率和准确性,实现“不知不觉”的数据采集。为决策分析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5)教育数据统一规范和一致性差,信息孤岛
  不同时期不同厂家的软件数据不互通;数据定义不一致,转换困难;不同软件实现技术平台不一致,统一起来困难。以教育部管理信息数据标准为基准,建立标准化的核心数据交换和处理体系,为现有系统建立一套数据转换接口和方法,从而以数据交换方式的统一解决数据一致性问题。
  二、“互联网+”对于广东教育信息化的机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提高质量具有革命性影响”,将教育信息化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层面。云计算的出现,对于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灵活的教育信息化平台有着重要的意义。云技术出现以来,从教育部到各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都明确将建设教育云作为当前和近期工作的重点之一;各级教育机构迫切需要通过教育云平台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共享,保证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降低重复投资,减少运营成本。有的区域教育云已经进入试用阶段,部分师生开始尝试从云端获取各类教学支持。
  以云计算的方式实现教育信息化,可以促进教育公平,降低教育成本,变革教学活动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助推终身教育。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的记录都可以存储在大数据管理系统中,为总结教学经验,发现和识别人才,提高教育质量有着深刻的意义。
  而实现教育管理云的前提,是全面、系统、分布采集而集中管理的大数据管理体系。以实现教育管理大数据管理为目标,结合各种教育过程中的物联网技术手段,实时、准确、客观和全面地采集教育管理和学生成长相关环节的数据,以先进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同时支持数据的灵活扩展及未来应用的有效支持。
  三、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迎接教育信息化4.0
  教育信息化4.0是当前教育领域正在进行的一项最为深刻和活跃的革命,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和发展的制高点,是广东实现教育强省、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和重要途径。
  1、教育信息化4.0理念和愿景
  教育信息化4.0理念:重学习、减负担、促发展;促进教育的公平、均衡与优质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同等的学习机会;变革教学方式、方法与模式;促进“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教育信息化4.0愿景:学习无处不在U-Learning,校园(教室)不再是学习的唯一场所;学生学习模式发生根本的变革,主动学习促进教育生产力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既主导学习也主导课堂;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变化,由主导课堂到学习的协助者;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由数字化发展到智能化;电子书包发展到3.0时代,可视化、并行、非结构化的学习。
  2、向教育信息化4.0目标迈进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学习与发展机会(教育公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与成本(可视化学习),学习个性化(移动学习),教学差异化(智能诊断),师生同发展(合作互动)。
  四、广东省教育信息化4.0创新发展政策建议
  (一)保障政府经费投入,强化教育信息化统筹建设
  1、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引导社会和市场参与的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机制。
  要进一步加大教育信息化软、硬件系统及优质资源的经费投入力度,加大教育信息化应用推广和运行服务保障的力度,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绩效,推动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引导社会和市场参与的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机制,并加强经费管理和使用监督。
  2.调整教育信息化投资结构,加大应用保障投入力度。
  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要求,各级财政要树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全局观、系统观和过程观,改善信息化建设投资结构,实现“两个调整”:
  (1)调整建设和应用的投入比例。调整硬件建设、软件资源、教师培训在信息化投资结构中的比率,加大软件资源、教师培训的投入,将应用研究纳入投资结构中统筹,使信息化投资与应用基本匹配,建设与应用协调发展,使教育信息化进入健康发展阶段。
  (2)调整建设和保障的投入比例。要切实解决教育信息化应用保障经费缺位的问题,在信息化专项经费或学校公用经费中,明确切块,固定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系统的维护、更新、升级、耗材使用和电费、网络月租费,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有机不能开、有机不敢开、有网不敢上等问题,提高信息化装备的利用效益。
  3.加强全局统筹,提高社会公共资源利用效益。
  教育事业是最大的公益事业,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教育信息化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工程,亦不例外。因此,迫切需要各级政府树立社会共同办教育、搞教育信息化的全局观。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共谋教育信息化发展大计。
  (二)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加强教育信息化协同研发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大形势下,需要建立创新机制促进教育用户单位、高校教学科研单位、产业部门的协同合作,需要企业、民众和社会机构的广泛参与。
  我省教育信息化的科学发展需要多方面联合,在体制上要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合作的新形式与新方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在“协调制定扶持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政策,鼓励产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企业力量的深度参与,将大大加快各种教育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研发与市场推广。
  (三)加强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促进教育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建设
  1.完善协调机制强化培训效益,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
  各级教育部门要结合“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的新课程培训,切实有效地推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整合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电教部门和教研部门的职能、业务优势,加强统筹规划和分工合作,切实解决教师培训中的工学矛盾、培训与实践脱节等问题。
  2.建立专业教师上岗制度,提高信息技术专业教师队伍素质。
  各级教育部门要按照本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程度和可支配财力配足、配齐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并坚持执行《教师法》的有关规定,依法保障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考核、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
  3.制定强制性政策,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要完善信息技术课程纲要和实施办法,推进“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计划”。制定全省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纲要,编制教材和学生信息素养测评标准,明确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将学生成长记录结果纳入升学参考依据
  (四)优化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环境,打造教育信息化产业基地
  一是强化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推动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一方面,应通过制定积极的鼓励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办法,调动多方资源,引导大中小企业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中;另一方面,需要广大教育专家、企业顾问、终端用户的积极参与,为全同建设专业化、高水平的教育信息化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源,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动教育信息化产品与服务升级。需要众多IT企业结合教育需求,集合多方力量,通过组建教育企业联盟等方式,联合攻关一些关键技术,如学习者情境建模与感知技术、学习资源的多终端自适应呈现技术等。通过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动教育信息化产业与服务的持续升级。
  当前,加快教育信息化产业基地建设,多渠道增加教育信息化产业基地的投入;打造适应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的配套软硬件环境; 加快成立教育信息化研究机构,产生一批引领型企业;打造教育信息化产业的基础配套设施、后台保障、力争打通全产业链条;成立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和园区,综合投资机构、高校与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的力量,邀请国内处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产业人士定期研讨、指导产业基地发展,努力将基地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教育信息化产业集群地和引领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带。
  (五)促进社会力量投入机制
  政府支持和推动“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组建,通过联盟引导产业、高校、投资机构等相关社会力量加大对本地教育信息化的服务力度。联盟将协助政府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与本地化服务模式创新。政府鼓励联盟协助产业单位与教育用户单位开展研发与应用实践合作,通过成果转换服务国内外的客户创造社会经济价值。
  (六)健全共建共享机制,完善资源服务体系。
要高度重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加强标准规范、建设统筹、技术创新、应用激励,深入实践分析资源建设的需求,要以支持新课程教学为资源建设重点内容,以一线教师为资源建设核心力量,创新资源建设模式和激励机制,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对新技术的研发,实现全省教育资源统一建设、分布存储、动态更新、协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