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变党外“智库”工作方向,助力粤东西北地区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2017-01-14 01:14:27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案第20170023号

  案 题:关于转变党外“智库”工作方向,助力粤东西北地区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提 出 人:民革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统战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省经济飞跃发展,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但由于地理条件、历史沿革等原因,粤东西北地区的发展一直较为滞后,成为了我省经济发展的短板所在。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继续鼓励珠三角城市结对帮扶粤东西北地区的基础上,2013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下称《决定》),将振兴粤东西北上升为全省战略,打造广东发展的新引擎。
  振兴粤东西北战略实施以来,粤东西北地区城市纷纷抢抓机遇,结合自身实际,主动对接珠三角经济发达城市,大力招商引资,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振兴粤东西北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以河源为例,近年来,河源市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发展新机遇,紧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三大抓手”,实施“四大战略”,大力开展“三赛”,努力建设“广东绿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10.08亿元,比上年增长8.1%,增速分别比全国(6.9%)、全省(8.0%)快1.2和0.1个百分点。
  在粤东西北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省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对这些地区的支持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中共广东省委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4月,经省委统战部多方协商推动,省各民主党派将陆续与揭阳、汕尾、阳江、云浮、清远、韶关、河源等市挂钩联系、对口帮扶、携手合作,助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两年多来,各民主党派积极发挥了联系广泛的优势,大力促进所对接城市招商引资,推动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引导国内资本及港澳侨台资本、技术、人才参与当地经济建设;同时,丰富社会服务载体,在社会服务“十百千”工程中帮助对接市办好了不少民生实事。
  民主党派有人才密集的优势。特别是在我省华南理工、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等一大批优质高校,更是各民主党派专家高度集中、大咖云集。但是,民主党派在发挥党外“智库”作用方面,党派所具有的人才优势往往并不能集中体现:对接城市只注重邀请经济、人文、社会学或交通类专家对其经济发展的大方向进行“把脉”、提出“良方”;在促进对接城市招商引资方面,往往也只注重由民主党派引进大企业和高精尖人才。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这样的“助力”所起作用甚微。
  一是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把脉”固然能看清楚城市发展缓慢的“症结”所在,但所开出的“良方”往往不能考虑到地方实际和“人”的因素,且“良方”只是“方子”,具体实施才是“主药”,对接城市是否能接受建议尚在未知,是否能“病起沉疴”、“药到病除”更是两说。
  二是大型企业和人才的引进并不容易,项目和人才引进后是否能真正落地生根、为地方经济发展出力,最终还是要看地方现有的环境是否合适。特别是在优秀人才的引进上,除了高薪,优秀人才其实更多时候考虑的是当地的医疗环境、教育环境等方面的条件,而这两点往往是粤东西北地区目前的短板。
  因此,即使在助力过程中民主党派能帮地方引进项目和人才,当地也较难留住。与此同时,作为粤东西北城市经济发展毛细血管的地方中小微企业,囿于资金、规模、技术等原因,虽对地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贡献,但由于个体上缴利税不如大型企业显眼,难以在企业升级改造、技术创新等方面获得地方政府的重视,市场竞争力日渐减弱。这些中小微企业对人才的渴求不如大型企业和其他行业,但对技术的渴求却是十分强烈,一项小小的技术发明,都有可能随时改变这些企业的发展。
  一是建议由省统战部门牵头,组建党外专家技术服务“智库”,将省内各高校技术专家纳入“智库”。同时,由各民主党派在粤东西北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企业密集地区建立实践活动基地,定期组织“智库”专家到这些地区开展技术培训讲座,为地方中小微企业技术提供咨询服务。
  二是建议由地方统战部门特别是工商联统一收集中小微企业技术需求,上报“智库”,在“智库”中选择相应专家与企业对接,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对涉及专利或技术服务费用的,由企业与专家完全按照市场行为直接协商,“智库”并不参与,既推动高校科研成果早日转化为生产力,又推动地方中小微企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