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带一路”战略下提高语言融通能力的提案

2017-01-14 02:46:21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案第20170104号

  案 题:关于“一带一路”战略下提高语言融通能力的提案
  提 出 人:孟丽红(共1名)
  分 类:综合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一带一路”是实现睦邻友好,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战略举措。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语言融通是人文交流的必然要求。政府有必要全面鼓励、支持、提高“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语言融通能力。
  一、“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语言需求
  语言相通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互联互通的最重要基础之一。要实现语言相通,有以下语言需求:第一、语言人才需求。一方面需要专门语言人才,另一方面需要复合型人才;第二、语言产品需求。例如语言学习产品、语言应用产品、语言文化产品等等;第三、语言沟通需求。例如城乡语言环境建设、个性化翻译服务、语言培训、语言资源平台服务、语言宣传策划、产品命名和翻译等等。
  广东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对外经济活跃度极高,对外人员交往度极高,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对于语言融通存在很大的社会需求。
  二、当前国内语言融通能力存在的问题
  国内以往长期形成的“单一型”语种结构失衡导致在新的战略形势下存在外语语种储备不足、非通用语言人才缺乏、语言产品稀少、语言应用不够等等问题。
  (1)语言储备不足
  国内的语言储备不足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官方语言储备不足。“一带一路”中所涉及中亚、南亚、东亚、东南亚和中非等国的40多种语言,目前国内只开设了20种,语言储备还没有完全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官方语言。另一方面是当地的通用语言储备不足。例如,阿拉伯语、斯瓦希里语是非洲的官方语言,豪萨语、祖鲁语、阿姆哈拉语、富拉尼语、曼丁哥语等5种语言虽不是官方语言,但属于极有应用价值的通用语言,而国内尚未开设富拉尼语和曼丁哥语。
  (2)语言人才缺乏
  “一带一路”战略下,国内需要大量专门语言人才以及复合语言人才。对于国际基建、能源、航空、铁路等重点和关键领域的人才外语能力尤其受到关注,已经涉及国家外语资源安全问题。但目前国内的现状是涉及“一带一路”区域的语言人才严重不足。
  (3)语言产品稀少
  目前国内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语言文化相关的各种语言产品,不论是语言学习资料、语言应用软件还是语言文化作品还很稀少。
  (4)语言应用不够
  由于语言使用不当或是语言交际受限往往给国际交往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国内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并购时,往往面临语言文化障碍,极易导致并购意外失败。又例如,国内高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原本拥有极高竞争力以及广阔市场,但由于语言应用能力不足,致使技术文本与商务文本质量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成为高铁“出海”的短板等等。
  一、对“一带一路”语言融通进行内查外调
  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做好语言融通需求的“内查外调”。“内查”是对“一带一路”相关重要领域和行业对外语能力的需求调查,例如国家外语安全能力调查、“一带一路”关键外语资源调查、企业海外投资并购外语需求调查等课题,对相关所需的外语资源种类、质量、类型和领域等方面搜集较为精准、可靠的数据。“外调”是对“一带一路”目标国的语言文化现状进行调研,例如民族语言问题、语言纠纷、语言冲突乃至重要语言舆情事件以及目标国的语言文化历史、习俗、禁忌等,形成海外舆情、政情、社情、商情诸领域的跨文化案例数据库。
  二、改善语言储备结构
  将“单一型”的语言储备结构转变为“多元型”的语言储备结构,改变“英语独大”的局面,根据内查外调的数据,按照国家、企业的语言融通需要,加强对于高需求度语言的储备和普及。同时,注意储备具有战略价值的语言,例如中东的库尔德语,对于应对和打击“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维护海外能源利益,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应当由政府主导在高校开展相关语言课程。
  三、加强语言人才培养
  加强专门语言人才的培养,例如翻译、各类语言教师、语言策划师、语言技术人员、语言研究人员等。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例如工程技术人员、经贸人员、交通运输人员、法律政治人士、文学艺术工作者、历史地理研究者等。鼓励各类院校实行“订单式”招生计划,根据国家或者企业的实际需要制定合理培养计划。鼓励国内大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院校采取联合办学或者开设分校的培养模式,把培养的语言人才直接输送到海外企业的家门口。立足广东特色,培养“粤语+小语种+专业”的多元、复合人才。
  四、加强语言服务体系构建
  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完善语言服务体系,包括语言使用服务,着眼于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语言服务;语言人才服务,着眼于语言人才的培养、调度、继续教育等;语言资源与平台服务,着眼于提供语言知识库、语料库、语言信息库、在线翻译等;语言技术服务着眼于语言信息处理、语言软件开发、语言情报分析等;应急语言服务,着眼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救援提供语言服务;语言咨询服务,着眼于各种语言策划、企业及产品命名等。
  五、加强语言融通的社会普及
  政府主导、鼓励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对整个社会的外语语言融通能力进行普及、提高。例如,政府主导编写相关小语种的培训教材;政府主导向公办、民办教育机构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开展“一带一路”小语种培训;政府向优秀的民办教育机构购买小语种培训服务,组织有需求的企业或个人参加小语种学习;政府鼓励在公办以及民办的中、小学开办小语种语言兴趣班,并为学校以及授课教师提供充足的资金补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