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第20170148号
案 题:关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广东省化妆品产业优势的建议
提 出 人:吴桂谦(共1名)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一、广东省化妆品产业的现状
1、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和特殊地理位置,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广东省化妆品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蓬勃发展。据国家药监部门数据,2015年全国有3880家化妆品企业,广东2599家,占全国化妆品企业数66%,拥有宝洁、安利、立白、霸王、拉芳、蒂花之秀、好迪、亮庄、柏丽丝、滋源、澳雪、丸美、丹姿、韩后、卡姿兰、兰瑟、巧迪尚惠、蕾琪、娇兰佳人、雅丽洁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5年全国化妆品产值2049亿元,广东省约占七成,省内直接从业人口超过20万,全国有超过70%的化妆品产品都来自广东,是全国公认的化妆品产业中心。
2、目前,广东省化妆品产业已经逐步形成了以广州和汕头为中心的两大产业集群,并各具优势,同时衍生出大量化工原料、模具制造、包装设计和制造、营销传播、仓储物流等上下游配套企业,是全国化妆品产业链配套最齐全的地区,这些企业对当地税收和就业也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3、化妆品产业作为特殊的快速消费品,兼具时尚产业属性,各企业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媒体宣传和推广,因此具有非常大的社会影响力。据了解,化妆品产业广告总投入已连续多年排名各行业之首,几乎全部著名的综艺节目和电视剧都是各化妆品品牌冠名。
4、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或临近国家人均化妆品消费对比,我国人均化妆品消费分别是只有其1/15、1/9、1/7(数据来自中国产业信息网),随着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可以非常确定的是:未来国内的化妆品行业仍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5、最近几年,以上海家化、联合利华、自然堂、欧泊莱、韩束、纳爱斯为代表的上海、浙江化妆品企业发展迅猛,大有赶超广东之势。上海的东方美谷、浙江湖州的美妆小镇都在当地政府强有力地引导和支持下,已经吸引了较多广东同业的关注。上海美容化妆品展的号召力近些年也已超越广州美博会,成为国内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展会。长此以往,国内化妆品产业中心存在从广东转移出去的风险。
6、国际品牌依然占据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并不时利用其市场地位给国内民族品牌制造各种障碍(如进场费或陈列位差异、广告投放排他限制等),影响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二、做强广东省化妆品产业利国利民
1、化妆品产业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低碳、潜力大等特点,做强广东省化妆品产业,符合国家供给侧改革方向。广东省化妆品产业规模大、基础好,已经具备发展成省支柱产业的基础,继续做大做强,可持续为广东省经济、税收增长和人员就业做出贡献。
2、引导、鼓励和扶持广东省化妆品企业走品质发展之路(可借鉴韩国化妆品产业扶持政策),强化整体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必将进一步提升和扩大“民族品牌”和“广东制造”的正面影响。同时,可削弱欧美、日韩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侵蚀”。
3、作为广大消费者每天都要接触和使用的日用消费品,行业的发展无疑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进而提升人们生活的水准和情趣,更有利于幸福感提升,间接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
三、建议
1、建议将化妆品产业列为广东省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研究并制定系统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据了解,2016年底国家发改委曾在广州对化妆品产业进行调研)。
2、建议加强行业引导和协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如:广东省日化商会)的作用,推进行业自律,促进广东省化妆品行业整体形象的建设和提升。
3、建议推进在广东省高校和专科学校设立“应用化学”、“微生物”、“模具开发”、“化妆品工业设计”等专业学科,持续不断地为化妆品行业培养和输送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目前广东省化妆品企业的日用化工类专业人才主要靠江苏、上海、北京等院校培养和输入)。
4、建议参照上海或浙江等地的做法(东方美谷、化妆品小镇等),在广州或汕头设立专项产业园区或研发基地,集中开展化妆品的研发、制造和产业孵化,最大限度的集中利用各项资源,吸引人才。
5、建议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对省内企业开展的一些投入大、耗时长的基础科研及重大科研项目进行资金扶持,鼓励企业建设更高标准的实验室和生产环境。
6、建议引导和鼓励广东省优秀化妆品企业在自身品牌宣传时,加强“民族品牌”和“广东制造”宣传。广东省在对外各项宣传时,也有针对性地对广东省化妆品产业和“广东制造”进行宣传。
同时,建议加强对广东优质企业的维护和宣传,引导媒体舆论导向,增强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心。一直以来,监管部门只公布违规企业,对抽查合格的企业较少公布,这会给消费者带来误导。
7、建议广东省相关部门积极参与或鼓励广东省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化妆品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起草和征求意见工作,并提供实质性的支持(如资金、专业咨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