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第20170157号
案 题:关于促进我省会展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提 出 人:广东省工商联(共1名)
分 类:经济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供给质量,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会展业是企业供给和市场需求重要交流平台,能有效实现产业需求、展商需求精准对接,推动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在带动经济增长、扩大市场消费、促进经贸合作、增加社会就业、推动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广东是国内会展业发展最早、会展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区域展览中心。2015年,全省共举办617个展览会,同比增长13.84%,展览总面积约1724万平方米,增长0.41%,展览数量和展览面积均居全国第一。虽然我省会展业发展势头较好,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
一是会展业管理体制不完善。我省会展业管理“缺位”“错位”情况长期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的政策引导、法律规范,多头管理现象较突出,没有形成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展会统计和信息发布体系、评估体系、标准体系、行业自律机制不完善。政府对展览主体机构力量、展会品牌扶持、人才培养等投入较少,虽然有些地市设有展览专项资金,但展览专项资金未能有效利用。
二是无序竞争、重复办展现象较多。近年来,我省各市,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展会市场竞争激烈。但各地的展会定位模糊,同质化竞争,重复办展现象严重。如2016年3月16-21日期间,我省家具类的大型展会在不同地市扎堆举办,分别为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深圳国际家具展览会、东莞名家具展、国际龙家具展(顺德)。此外,由于市场无序竞争和行业规范的缺失,标准不一,骗展和虚假宣传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展会形象和城市形象。
三是市场化程度不高。目前我省政府主导型展会仍然较多,特别是大型展会比例较高。2015年我省举办的展览会中政府主导型展会有60-70个,国家部委、省、市、区、镇各级政府都有主办,其中特大型和大型展会中,政府和国有企业主办的展会总数达20个,办展面积达458.23万平方米,分别占全省的37.78%和43.34%。政府办展市场化运作模式简单固化,载体缺乏创新,招展招商经验欠缺,往往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宣传声势较大,但实效性不强。政府和对展会资源的过多挤占,导致民营组展商的市场空间被挤压,不利于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
四是办展成本高,涨幅快。企业办展成本主要包括场租、安保、市场推广宣传、招待服务、展台搭建等。近年来随着物价上涨,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特别是房价的快速上涨,加速推高企业办展成本。如广州一家展会公司每年举办春秋两期特大型展会,统计表明,2016年春季展会总成本比去年同期上涨超50%,其中展会推广印刷和邮递上涨最大,达595%,其次是市场推广广告、展会人力成本支出、安保支出、组织代理推广费、展台搭建、场租,同比分别上涨259.95%、258.59%、120.96%、186%、107.4%和48.35。会展综合成本的快速上涨,影响了办展企业的积极性,加重了参展企业的负担。
五是会展人才缺乏。我省会展教育与快速发展的会展经济不匹配,专业教育与实践需要脱节。此外会展业从业门槛低,会展企业管理不完善、工资待遇过低、波动性过大等造成会展人才流动性大,人才流失严重。目前省会展从业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转行而来,大部分缺乏专业培训、专业素质不高,真正熟悉会展业务,了解国际惯例、富有操作经验、掌握外语的会展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如我省东莞一家具有多年办展经验的民营企业,公司成立近10年,只招到一名会展专业人才且工作半年就转行,公司其他人员均为自己培养。
为此,建议:
一是理顺会展管理体制,规范发展秩序。建议借鉴德国、香港等会展经济发达的国家地区经验做法,设立全省性的会展业管理机构,对全省会展业进行统筹协调、规划管理、引导促进,指导各地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明确展览业发展定位,完善发展规划,防止展馆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进一步规范全省会展业发展秩序,规范展会登记及备案、信息发布、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对骗展、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的监督处罚,杜绝恶性竞争、重复办展。
二是大力推动会展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建议借鉴全国和其他省市做法,成立全省会展业标准委员会,整合政府各部门、高校、商协会力量,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分工协作,完善服务会展标准体系建设的协调机制。加强粤港澳会展标准联动,兼顾接轨国际和保持特色,不断制定完善会展管理、经营服务、节能环保、安全运营等标准。加强会展标准的宣传推广,加大奖惩力度,强化标准执行的强制性和权威性。
三是进一步降低展览业综合成本。进一步完善会展业公共服务,建议建立大型展会的通关、商检、治安、交通、运输、接待等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提高便利化水平,降低会展业制度成本。加强对会展配套产业的引导和政策扶持,积极发展物流、金融、酒店、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全面落实营改增、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对符合国家规定的创意和设计费用,严格执行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改善金融保险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推动开展展会知识产权质押等多种方式融资。
四是加快推进展会市场化进程。进一步规范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办展行为,减少财政对具体项目的出资和行政参与。建议建立政府办展退出机制,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力度,政府及有关部门主办的展会,要逐步通过招标形式,由有资质、有能力的商协会和专业会展企业承接,加快推动工程项目、广告宣传、接待服务等一般性展会服务商业化、市场化。大力吸引国际知名展览集团在我省设立区域总部、办展机构,鼓励大型民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作办展等形式,打造本土品牌会展企业,支持中小会展公司开展合作、重组,走联合发展道路,支持行业商协会整合行业资源、发挥优势作用,打造专业品牌展会。
五是创新展会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企业、高校三方人才培养和合作长效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按照技能、营销、策划和高层管理等不同层面,实施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教育。创新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开展“订单”“定向”式培训形式,建立会展人才实习实训基地。加大对会展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建议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行业协会与相关机构开展专业培训、组织海外学习。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向海外招才引智,加快建设全省会展业人才储备库。